福建卷佳作选评(6篇) 高中生精选佳作精评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题]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⑴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⑵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⑶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箭锋上的友情
  
  周瑜在军营帐篷里来回踱着步,一只飞蛾在案台上的火烛旁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暗忽明,帐篷门口站岗的士兵叹了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正被什么事烦恼着,但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又怎能替一个东吴大将着想?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的银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周瑜就这样站了很久,旁边的士兵也只好就这样陪他站着。一时间,天地显得无限宽广,星星满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似一颗颗珍珠撒落在了黑色的绸缎上。周瑜开始回想起几天前的事来……
   三天前,在军营里的军事会议上。“公瑾兄,我看曹贼此次来势凶猛,并筑起了城墙。目前敌多我少,敌强我弱。你看我们是否要……”孔明摇着鹅毛扇缓缓地说,可是他还没说完就被周瑜所打断了。“等等!孔明兄,小弟我有一建议不如我们二人将各自的计策写在手上,一起拿出来看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着答应。一会儿两人都已准备好,周瑜心想打曹贼定要火攻,不知这孔明会不会……两人一起伸出了手掌。两只手上都写了一个火字。“哈哈……”两人顿时畅快地大笑起来。此时周瑜心中很是高兴,他对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早有耳闻,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的却出乎意料。火攻需要弓箭,而东吴的弓箭却远远不及所需。诸葛亮却放声道:“公瑾兄,弓箭的事你就别操心啦!”所以他们约定十日之后诸葛亮交十万支弓箭给周瑜。
  第二天,孔明出发。运用计谋与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他向曹操“借”了满满十条小船的箭。回到东吴时一个士兵的报告令他大吃一惊,草船上的箭并没有十万支,只有八万有余。诸葛摇着鹅羽扇陷入了深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这可如何是好。
  东吴的大将听说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帐中找他贺喜。可周瑜听后却为之一震,“怎么?他失败了?”周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实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败了,明日就可将这个麻烦除去,但是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唉……周瑜苦恼着……
  月光依旧照着,周瑜望向远处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回到帐内。
  第二天的军机会上吴、蜀双方气势十分紧张,张飞瞪着铜铃眼,赵云握着长枪,紧紧站在孔明身旁,看来他们已经做好拼死保护孔明的准备。“孔明兄,时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说。“拿箭!”一声令下士兵们扛上了箭,孔明觉得不对,细细一点十万支,不多也不少。“这……”孔明纳闷了。周瑜走上前来递给他一支箭,说道:“好!不愧是卧龙先生啊!”孔明盯着周瑜递过来的那支箭,愣住了……
  点评:“诸葛亮借箭不足十万支”将会怎样呢?当读者满怀阅读期待时,作者成功地运用悬念、伏笔、倒叙等手法,吸引着读者。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题目寓意的深刻和全文构思的精巧,全然呈现于读者眼前。改写故事,既要忠实于原著,遵循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又应该根据新的情节进一步补充、丰富人物的个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篇作文,在忠实于《三国演义》前提下进行的再叙事就颇有创意。
  (雅敏)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有人问过贝克特,他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贝克特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
  等待戈多,但戈多到底是谁?如果没弄清楚这点的话,即使戈多来了,我们依然形同陌路,只会擦肩而过。
  在我的心中,“戈多”是现代人心中已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我们已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对于信念、理想、友谊这类事物已略感陌生。
  戈多是信念。对于人的渺小,古今同感。但现代人对于机器文明的强势,内心愈感脆弱,信念的火焰更为缥缈了。诚然,人只是一根苇草,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具有万事万物无所比拟的精神力量。“人只是火花,被信念从今天送往明天”。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会灭。戈多的归来也就为时不远了。
  戈多是理想。“少年的梦想是风的梦想,青春的思念是长长的思念”。这是北欧海员远航时所唱的歌谣,当我们踏上人生征程之时,也应想想,自己是否已准备好理想要去实现。人如果没有理想,便将陷于无边的空虚与等待中。与其让生命白白流逝,我们为何不现在就树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来呢?
  戈多还是道德。在我们踏上人生的征途之时,切不可忘记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带着道德上路。古人欲立身立业者,必先立德。德如风,功业如草,风在上,草必靡,无往不利。现代的人过于重利而轻义,以致缺少彼此的信任,内心怎能不感到孤单、无所希冀呢?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将时刻感到自己浸身于爱的暖流之中。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我们已坚定了人生信念,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带着道德上路,那么就会发现“戈多”已在我们面前。
  戈多其实从未曾离开过我们,戈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匆匆于人世,忙碌于琐碎,以至于风的感觉时刻在从手边溜走。真正在等待的,其实是戈多,戈多一直期望着人们能尽早发现他,使人重归于心灵与肉体的统一。
  戈多今天已经来了,但愿人们能把握戈多,使他明天不至再次离我们远去!
  点评:在人们对“戈多”的形象意蕴争论不休时,该文以富有哲理的语言,从哲学的层面深刻地挖掘――“戈多”的实质是“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这一阐述涵盖了戈多形象的各种象征意义:信念、理想,道德等,从形而上的层次总括了“戈多”的形象,显示了很强的逻辑思辩色彩。 作者结尾点明“戈多”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期望人们“把握戈多”,“重归心灵与肉体的统一”,结构严谨,以流畅的语言体现着缜密的思维。让人不禁赞叹,这位吃螃蟹者不但有勇气,而且充满写作的灵性。
  (雅敏)
  
  我就是戈多
  
  自从五十多年前,萨缪尔?贝克特写了《等待戈多》,我就倍受煎熬。
  读者们看了那本书,都和书中的两个人一样,猜测我,探究我。有的人认为我是一个叫戈多的人,有十分奇特的事情。有的人认为我不是人,只是代表了希望,或者光明一类的东西。面对这些猜测,我只是好笑,可是却有许多人来等待我,等待我出现,给他们帮助。
  这些疯子,我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出现呢?他们会像魔鬼一样把我抓住,扯下我的衣服,把我拍个够,或许还会将我解剖呢。我要等,等他们忘记我。
  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五十年,我日夜坐立不安,担心一天被人发现,突然被人抓走,可怕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看着世人盲目的等待,太好笑了。就像大街上一个人突然入神地看天空,其它人也随去看,不敢低头,生怕错过什么。一群人围在角落,其它人看了,便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这些人如此盲目,我要是突然出现,他们会生吞活剥了我。
  最近十年还不错,他们只是等待。无目的地等待,等待的实体已经与等待分离。这些人处在社会的旋涡中,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傻瓜一样由社会支配。等待我戈多,只是寻求心灵的寄托,等待一个盛世。看着这群可怜的人,我真想出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一些帮助,或者送他们几句金玉良言。
  可是一些人太愚蠢了。总为自己失去某些东西而苦恼,其实他们伤心难过时同样失去了很多东西。他们认为生命之痛、生命之重让他们生活得很苦。可是他们却不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反而寄托于上帝或者神灵。
  人间也有许多让我感动的。身患癌症的丛飞,频频与死神擦肩,用爱和奉献谱写人生中最激荡的音符。邰丽华面对身体障碍,用心演绎出美丽的千手观音。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讲述最完美而丰富的故事,传递最坚强的心。这些人都不需要我的帮助,对他们而言能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
  我突然想到,谁也不曾见过我。于是我到大街上,大喊一声:“我就是戈多。”人群中弹出阵阵笑声,“快走开,我们在等待戈多,不要妨碍我们。”“谁是戈多?”“连戈多也不认识,你太老土了。”又是一阵笑声。
  还有这么多人在等待我――戈多。这个世界就像一场荒诞剧。
  点评:本文有三个 特点: 一、构思新颖。本文的写作角度独特,“我就是戈多”,第一人称,由“我”来反观世人等待“戈多”的种种心态。二、立意精巧。作者既嘲讽那些“不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反而寄托于上帝或者神灵”的人,又褒扬丛飞、邰丽华、史铁生“能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的积极人生观――二者自然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三、语言诙谐。“这些疯子,我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出现呢?他们会像魔鬼一样把我抓住,扯下我的衣服,把我拍个够,或许还会将我解剖呢。我要等,等他们忘记我”。这样诙谐的语言,使文章充满情趣,让读者在笑声中、幽默里轻松愉悦地分享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雅敏)
  
  全臂维纳斯的诉说……
  
  亲爱的余老师和同学们,我是被人类称为“爱与美之神”的维纳斯。听了你们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一创新思维课上的争论,我再次哑然失笑了:为著名艺术家的浅薄,为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疯狂的固执。因为我偶然的一次断臂,给人类留下了一点空白。
  自从1820年我被发掘于希腊米洛斯岛以来,人类已经围绕我的断臂形象美不美争吵不休了一百多年了。其实,这是只见皮毛不见灵魂的梦呓而已,肤浅的争论只具有跳蚤一样的意义。刚才课堂上,余老师转述罗丹的话说我是“神品中的神品”,“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那位头发像刺猬叫王苏苏的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老师,罗丹是不是发高烧时摸的呢?怎么我摸着是冰冷的呢?”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我觉得罗丹真是神经病。余老师温和地笑了笑,又套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评价我:“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王苏苏又呼地站起来问:“老师,请问您是愿娶活的师母,还是残疾人维纳斯呢?”一阵哄笑。余老师惬意地笑道:“两个都要。一个是女人,另一个是情人。”整个课堂突然弥漫着一种浪漫而兴奋的气息……王苏苏说的是大实话。我是个失去双臂的残疾美人,因为一次偶然的事故。
  这些对话仅是这节创新课的序曲。随着余老师梦幻般的娓娓道来,你们争论的焦点就集中在清冈卓行文章里提出的“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上了。余老师是清冈卓行观点的支持者。他以诗一样流畅精彩的语言分析道:维纳斯失去了令人销魂勾魂的美丽玉臂,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空白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这一双变幻无穷的玉臂,正浓郁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摹的神秘气氛和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这种被西方现代接受美学称之为“残缺美”的东西,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空白”理论的翻版……余老师狡黠地望了一眼王苏苏,问:“同学们,你们同不同意清冈卓行精辟独到的见解呢?”“不同意!”一片夹杂着笑声的异口同声。“为什么呢?”余老师加重了得意的语气。可是,这次帅得一塌糊涂的王苏苏却傻眼了:他似乎掏不出反驳的理由了。
  突然,那位文质彬彬的谢娜娜扶着眼镜,倏地站了起来:“我认为维纳斯的美,与断臂不断臂,空白不空白,并没有多大关系。全臂的维纳斯也是美丽的,因为她首先是个能让小伙子激动得发抖的大美女。如果她是‘恐龙’,即使断臂了,留给欣赏者无数的想象空间,也是让人做恶梦的!”哗――啪――课堂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余老师激动得手在微微颤抖,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位谢娜娜真是厉害!是的,如果我没有姣好的容颜,丰腴的前胸,温婉的曲线,匀称的身材,庄重的表情,典雅的气质,又怎能使人赏心悦目呢?法国巴黎卢浮宫“镇宫三宝”之一的胜利女神像,丢失的是头颅,也是美仑美奂的,因为她也是一位光彩夺目的绝代佳人。不过,这些都不是最最重要的。
  请你们不要为我断臂美不美再争论不休,浪费时间了。无论断臂还是全臂,作为爱与美之神,我应该算是姣美的。说实话,我更愿意是全臂的维纳斯,断臂仅仅是一次偶然的事故。其实,你们人类似乎还不明白艺术的原理:肉体的空白是低级的,而灵魂的空白才是高级的!
  看看我美神的眼睛吧,就像看蒙娜丽莎的微笑。它才是我留给你们人类的最好礼物――永远猜测不透的一点空白!
  点评:这是福建一考生写的第三个话题(留下一点空白)的一篇佳作。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维纳斯参与到余老师的课堂上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这样不仅借了维纳斯之口来表达出观点而且使得行文风趣、活泼。尤其是刻画王苏苏、谢娜娜俩同学近似滑稽、幽默的言论,更使得文章诙谐、异趣。文章也紧紧扣住话题,写出“肉体的空白是低级的,而灵魂的空白才是高级的!”这样的主旨,可谓是中心明确,观点鲜明。
  (李弗不)
  
  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
  
  世界偌大,但我们都该有自己空留的天地,因为它才是一方真实的土地,只为自己耕翻播种,也只有自己才能掌握金秋。有时候我们总会忙碌得忘了自己最能施展抱负的“空白”,而脑子里满是厌倦的单调统一。我们的天地自己应懂得珍惜,懂得播种,懂得期盼,收获秋天。
  自我的天地里我们该独立,不是从明天而是从今天。我总觉得芬兰的人们值得每个人效仿。那里的孩子跌倒了知道自己爬起来,不要像丹麦父母那样的安慰,不要像瑞典父母那样的谨慎,不要像挪威父母那样的指导,他们不会哭,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我想这就是芬兰民族的沉着所在。小孩子尚且懂得拥有自我的天地,而逐渐长大和已长大的人呢?
  开辟一方“空白”,需要独立的精神,因为只有摆脱了依靠,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自己的天地。前段时间我总是在念着一个人的名字――李娜,她的勇敢总让我想到许多。今年17岁的李娜是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会主席,去年代表我国5000万中学生只身一人赴巴西参加国际网络中学生代表大会。这是中国第一次选派代表参加会议,也许很多人会带上一切的援助上路,可李娜没有。她知道依靠自己才会充分地磨炼自己,开辟一番新天地。在7次转乘飞机的途中,她帮助了许多有困难的人。李娜的航程是足以给人鼓舞的。但同在中国,同样年龄的云南大学一女学生却因为至今从未离开过家而办理退学手续回到了家乡绍兴。无论你相信与否,它就在我们这13亿多人口的土地上发生了。校方的多次劝阻却终究没能留住她。这位绍兴女孩真的只躲避在父亲的臂膀下过完一生吗?不愿开辟自己的天地,我想那是一种懦弱,他们怕风雨,怕劳苦,怕播种时节里遇到困难,怕收获季节里没有比别人大的果实。这样的顾虑束缚了多少人的手脚,他们不敢越雷池,更谈不上经历千难万险后拥有一片芬芳怡人的天地。
  如果你曾读过鲁迅,读过他是怎样在黑暗中确定自己独特的坐标;如果你曾读过张爱玲,读她是怎样用自己诡谲的笔调为人指点一段迷津;如果你曾读过陈小邛,读过她是怎样在蚂蟥遍身的丛林中寻找门巴人;如果你曾读过青藏线上修筑铁路的汉子们,那么你可能会幡然醒悟:自己的天地最美,执著的追求最美,自己的金秋最美!
  留一方空白给自己,然后我们播种,小心料理,真心守护,秋天的时候你会自豪地说:“这是我的果实!”
  点评:本文的成功是从头到尾的成功:文章的题目是“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题目鲜亮,光艳夺目;我们再看文章的内容,文章用对比手法写了李娜只身参加国际大会和一学生因为离不开父母而大学辍学的两件事,说明了自立自强的重要,然后作者又用排比的手法说明了“自己的天地最美”,对比手法和排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文采飞扬;文章的结尾自然也是非凡,“这是我的果实”一语含义深刻,发人深思,可谓言短意远。
  (刘志刚)
  
  我只要一条缝隙
  
  传说中,神灯的精灵是永远不会被囚禁的。只要有一条缝隙,无论多么细微,精灵便可化成一缕青烟逃逸。
  然而,那一条缝隙,是我的世界里已被抹杀的那一点空白。所以,我的心无法呼吸。
  当我在父母的希冀中成长,优秀便成了一种习惯。他们无法容忍平庸,所以我不得不走向牢笼。他们安排着我的世界,不留一点空白给我。爸爸说,你一定是最棒的。可是他不知道,我不要做最棒的,我不想在奥数之中倘佯,也不想在字母里面徘徊。我只要,我只要一条缝隙,来构筑我的世界;我只愿,我只愿有一点空白,让我自己涂鸦。
  初中即将毕业的时候,班主任留给我一句话:“做你自己!”没有人知道,我在漆黑的深夜里回忆起这句话时心中的渴望。我也渴望父母给我留一点空白,让我展翅高飞。但是,他们总是要我乖,要我努力,要我是最优秀的。我曾经试过反抗,但我的坚硬总被柔软的言语融化。于是,我埋头苦读,逼自己做一切我不喜欢的事。
  我以为我麻木了,不会反驳父母了。然而,在看到“留一点空白”这几个铅字后,我心灵的堡垒被攻垮,这正是我在心中念了无数次的字眼。此刻,我只想大声说:“亲爱的爸爸妈妈,请给我留一点空白。”莘莘学子在黑暗中奋战,他们的泪水浇湿了大地。高三的孩子或许迷惘,然而复读生的生活更是被书山题海完全占据。父母让我复读,我默默地点头。他们用书填充了我的小屋,给我制定了时间表,紧凑得没有多余的时间看窗外,镜片不断加厚。我仿佛被囚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石屋之中,除了读书,别无选择。那是一段至今想来依旧心酸的日子,从小到大,我要听话。即使我完全可以不复读,完全可以选择一所二流的大学,但我还是在父母殷切的眼光中投降。
  我只要一点缝隙,让我能够触摸到青春。小四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可是,我没有明媚,亦没有忧伤,有的只是痛楚――那被安排了十九年的痛。
  爸爸妈妈,虽然你们听不到,但我还是要说。请留一点空白给我吧,让我选择我要走的路。我知道你们爱我,但是爱从来不是用来束缚的。
  请给我一条缝隙,请给我一点空白。我不是要像神灯的精灵那般逃逸,只是要做我自己!
  点评:这篇满分作文很大程度上是以情感取胜的。作者是一位高考复读生,在被父母安排了十九年的人生道路上含辛茹苦地走到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看到“留一点空白”的话题,那被压抑得太久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喷涌而出。作者发出了“我只要一点缝隙”的呐喊,这呐喊令人震惊,促人思考,而文章的意义也正在此:做父母的给孩子一点空白,让他们有点自主权吧!
  (王廉官)

标签:福建 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