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改革 > 正文

高考改革各个地方

时间:2017-05-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个人实践总结-新高考改革

个人实践总结

高考对于考生来说可能意味着改变一生的一次重大转机,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重视高考。不仅仅因为高考是对数年学业成绩的总结,更因为高考承载了考生对未来的梦想与规划。所以高考一直是我国的教育热点问题。但是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引起了社会不同层级的反映,于是针对社会各个层级对于高考改革的不同态度,我们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形式展开此次调查,采访不同年级高中生和不同年级的任课教师获得调查样本50份。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怎样看待文理不分科

以往高中阶段一般在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之后进行分科,分科后,文科生便不再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理科生不再学政治、历史和地理。赞成新改革的普遍认为以往的文理分科导致学生严重偏科,降低了综合素质,思维狭窄,没有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希望取消文理分科。高三在校生认为文理分家事实上严重影响解题思路,理性与感性分道扬镳的思维模式不能全面理解问题,解题没有创新,总是继承延续前人总结的方法。目的也只是为了答案,几乎很少考虑问题本身的价值所在。家长认为文理不分科不仅让孩子了解更多,还为以后的就业拓宽发展空间。高三班主任觉得虽然老师学生家长都会增大压力,但一时的辛苦却能受用终身,提倡文理不分科。大学生认为文理分科的结果严重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发展,尤其体现在上公共课和社团问题处理上。高校老师认为基础知识面不宽广并不利于以后专业学习的定位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其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高三以上层级的多与高三在校生。主要观点在于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不赞同新政策的认为学生将面临着9科以上的学习任务,不分科时的6门功课学习,已经让学生心身俱疲,再增加3门,不论从内容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让学生轻松地接受,事实上,不能真正

消化的知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三学生认为分科能减轻学习压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专业选择提供捷径。家长担心学生身体体质跟不上,影响知识接受效果,还担心心理承受能力。高三班主任老师担心学习的知识不系统,学的东西多却都只是了解皮毛,实用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发现问题的明确性与指向性,思维模式混乱不稳定。大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扎实不利于研究,许多知识还需要重新强化学习。高校老师认为越早培养方向意识越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研究。主要观点在于建立发展捷径,减轻学习压力。

(二)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是不是公平

新的高考改革提出将有更多的省份使用“全国卷”,对此,广泛的声音认为不公平。大多数观点认为,“全国卷”应用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而经济发展快速稳定的省份实行自省出题这样的模式比较好。首先,“全国卷”比地方卷简单,经济发展不快的地区相应的教育质量并不很高,两地学生在所受教育基准上就不平等。同时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众多高分考生之间,并不能明确的体现出能力上的显著差异。给考生和高校都带来困扰。考生的各门成绩都很高,使考生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的优势能力,甚至很难发现自己的潜能,因高分迷失方向。同时高校在招生时不能选中真正具有专业潜力的学生。经济发达地区的考生应用“全国卷”是对学生真实能力浪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考生更是在高考大军中不占优势,上到大学之后还可能因为成绩不高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也有少数赞同这种新的改革政策,认为“全国卷”有助于减少分省命题产生的巨大成本,消除“个性风格”,建立统一的衡量、评价标准。

(三)“两根据、一参考”真的能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吗

“两根据”指语数外三科成绩和学业等级考试成绩,“一参考”指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这一政策的提出,众人态度也是不一致的。赞同的观点认为

从原来要么文科、要么理科的固定选择到到改革后的文理随便选或者同时报的兼顾模式,实际上是为考生增加选择机会,有利于考生扬长避短,有效的控制考生的应试压力。

不赞同的声音认为这样一来反而使学生考虑更多内容,选择太多,心思都放在选择上,就没有集中精力专心学习。而且对于“一参考”的反对声认为这样的参考不透明,没有标准,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事实上根本不可考。

篇二:2017年安徽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2017年安徽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今年秋季开学前,安徽省将有望出台高中阶段的考试改革意见,今后中考招生将试点“等级录取”;初中和小学推进“零择校”,高中招生严禁跨市掐尖;和高考改革相关的三大配套方案今年都将全部出台。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为不久后的高考改革做各项前期配套工作成为今年的教育工作重点。□中考

高中录取尝试“看等级”

“录取的成绩是一个等级制的,高考现在还做不到,但是中考可以做到这一点。”中考改革作为高考改革的配套非常重要,且要走在高考改革的前面。近日,安徽省教育厅长程艺表示,今年起,安徽省将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合理确定考试科目和等级呈现,试行探索依据等级进行高中录取的办法。

虽然之前中考的学科成绩也分为几个等级,但是决定录取的依然是考分,不过今后等级的作用将会大大增加。据悉,今年我省将要出台高中阶段的招生考试改革意见,争取在今年秋季开学之前公布。

部分地区“指标”全到校

依据等级录取还需要招生模式改革做配套,其中指标到校生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从目前看,安徽省各个地市的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已经有80%左右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这个比例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据悉,今年省教育厅改进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的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行100%的指标分解。也就是说,示范高中所有的招生计划都分配到各个初中学校,让每所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示范高中读书。

□高考

高招加分项目将“大幅减少”

一直说高考改革,但是今年高考改革才真正跨出决定性的一步。随着改革实施方案和配套方案的出炉,安徽省未来的高考改革怎么改,怎么考,都将得到明确。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制定和出台《安徽省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其中,《安徽省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明确安徽省高考改革的时间节点,研究制定“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录取程序以及加分政策、自主招生等具体政策。据悉,对于高考加分政策,此次的表述为“大幅减少”。

另外两项办法则是对高考改革的配套,直接和高考改革挂钩。这两个办法是高考的核心问题,高考改革的“两依据一参考”中,除了语数外成绩,另一个依据就是学业考试,一个参考则是综合素质评价。学业考试将上升到国考高度,但是由省里组织。

今明两年试点“新学业测试”

“制定办法,绝不是照搬照抄教育部、浙江、上海的方案,还要和我省地方情况结合起来。”昨日,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透露,高考改革的两个配套办法,即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在春节后提出制定的时间表,并正式启动制定,今年8月份上报教育部。

改革后的高考,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学业水平测试的改变,因为一旦文理不分科,除了语数外三科成绩这一依据外,学生还要选择学业考试科目,学业测试成绩将作为高考录取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据了解,学业水平测试的改革从2017年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但是今年和明年,我省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就开始试点新的考试要求,为改革正式实施做准备。当然,即使开始试点,今明两年参加学业考试的学生,这部分成绩在高招录取中仍然按照原模式发挥作用,不会影响录取。

□教学

高考改革后将“走班教学”

据了解,我省正式实施高考改革后,高一开始就要实施走班教学,也就是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考科目选择老师和课程。选考组合多样也增加了课程设置的难度,对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据了解,今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生,在德育、语文、历史三个学科将全部使用新的课程教材。

□中职

网上招生避免“大忽悠”

每年中考结束后,一些初中毕业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填报志愿,容易被“忽悠”到一些不合适的中职学校。从今年开始,考生被蒙蔽的情况将得到改善。

据了解,今年安徽省将建立中职学校网上统一招生录取平台,禁止封闭生源、有偿招生,中职和五年制高职从今年开始实行网上招生。这样的好处就是各个学校的招生计划公开化,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查询并且报考,减少了报考环节人为干预的因素。

篇三:关于高考改革态度调查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

高考改革态度调查报告

2015 年 5 月 2日 专业班级: 心理学院 题 目: 学 院: 高考改革态度 教育学部

高考改革态度调查报告

高考对于考生来说可能意味着改变一生的一次重大转机,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重视高考。不仅仅因为高考是对数年学业成绩的总结,更因为高考承载了考生对未来的梦想与规划。所以高考一直是我国的教育热点问题。但是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引起了社会不同层级的反映,于是针对社会各个层级对于高考改革的不同态度,采用访谈的形式展开此次调查,采访不同年级高中生和不同年级的任课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等。获得调查样本总共100份,有效采访记录92份。

一、调查计划

调查方法及内容:访谈并讨论三个问题。

问题一:怎样看待文理不分科?

问题二: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是不是公平? 问题三:“两根据、一参考”真的能减轻学生的应

试压力吗?

调查地点:不定

样本数量:100人

接受访谈人结构:

年级结构:高一占20%,高二占30%,高三占50% 性别结构:男生与女生各占50%

职务结构:学生占60%,学生家长、学校老师、领导等占4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怎样看待文理不分科

以往高中阶段一般在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之后进行分科,分科后,文科生便不再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理科生不再学政治、历史和地理。

赞成新改革的占,普遍认为以往的文理分科导致学生严重偏科,降低了综合素质,思维狭窄,没有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希望取消文理分科。高三在校生认为文理分家事实上严重影响结题思路,理性与感性分道扬镳的思维模式不能全面理解问题,结题没有创新,总是继承延续前人总结的方法。目的也只是为了答案,几乎很少考虑问题本身的价值所在。家长认为文理不分科不仅让孩子了解更多,还为以后的就业拓宽发展空间。高三班主任觉得虽然老师学生家长都会增大压力,但一时的辛苦却能受用终身,提倡文理不分科。大二学生认为文理分科的结果严重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发展,尤其体现在上公共课和社团问题处理上。高校老师认为基础知识面不宽广并不利于以后专业学习的定位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其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高三以上层级的多与高三在校生。主要观点在于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不赞同新政策的占,认为学生将面临着9科以上的学习任务,不分科时的6门功课学习,已经让学生心身俱疲,再增加3门,不论从内容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让学生轻松地接受,事实上,不能真正消化的知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三学生认为分科能减轻学习压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专业选择提供捷径。家长担心学生身体体质跟不上,影响知识接受效(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高考改革各个地方)果,还担心心理承受能力。高三班主任老师担心学习的知识不系统,学的东西多却都只是了解皮毛,实用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发现问题的明确性与指向性,思维模式混乱不稳定。大二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扎实不利于研究,许多知识还需要重新强化学习。高校老师认为越早培养方向意识越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研究。主要观点在于建立发展捷径,减轻学习压力。

(二)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是不是公平

新的高考改革提出将有更多的省份使用“全国卷”,对此,广泛的声音认为不公平。大多数观点认为,“全国卷”应用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而经济发展快速稳定的省份实行自省出题这样的模式比较好。首先,“全国卷”比地方卷简单,经济发展不快的地区相应的教育质量并不很高,两地学生在所受教育基准上就不平等。同时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众多高分考生之间,并不能明确的体现出能力上的

显著差异。给考生和高校都带来困扰。考生的各门成绩都很高,使考生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的优势能力,甚至很难发现自己的潜能,因高分迷失方向。同时高校在招生时不能选中真正具有专业潜力的学生。经济发达地区的考生应用“全国卷”是对学生真实能力浪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考生更是在高考大军中不占优势,上到大学之后还可能因为成绩不高而产生自卑的心理。13人不支持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

也有少数赞同这种新的改革政策,认为“全国卷”有助于减少分省命题产生的巨大成本,消除“个性风格”,建立统一的衡量、评价标准。

(三)“两根据、一参考”真的能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吗

“两根据”指语数外三科成绩和学业等级考试成绩,“一参考”指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这一政策的提出,访谈过程中各受访的态度也是不一致的。赞同的观点认为从原来要么文科、要么理科的固定选择到到改革后的文理随便选或者同时报的兼顾模式,实际上是为考生增加选择机会,有利于考生扬长避短,有效的控制考生的应试压力。

不赞同的声音认为这样一来反而使学生考虑更多内容,选择太多,心思都放在选择上,就没有集中精力专心学习。而且对于“一参考”的反对声认为这样的参考不透明,没有标准,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事实上根本不可考。

三、总结与建议

这次的调查访谈,虽然选取样本基数并不大,但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大家对于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基本态度。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保持中立态度的占多数,不肯定的稍大于肯定的人数。

中立态度的受访者既看到改革中的优点,也意识到改革中存在的不合理。以大二学生为例来说,他们认为大学中很多的逃课厌学状态归根到底高中欠下的债。都说到了大学,除了学习成绩以外,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锻炼能力,其实是高中时没定好目标。因循守旧的应试政策强迫学生学习,学生除了分数,实际上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优势,也启动不了自己潜在的能力。对于有特长的考生,加分或者考试应该明确公正透明,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能完全

摒除抑制。加分要有依据,考试要有制度。没有原则,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改革实际上起不到任何有用的价值,换汤不换药还不如不换,要改革就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另外,观念较为守旧的认为改革的风险大于改革可能创收的利益,所以更倾向于保持原有的高考模式制度。在与家长的访谈中,对于英语即将退出高考,而语文的分值增加的问题尤其令他们反对,可以说是抵抗。虽然这个问题并没有被列在访谈计划中。我们了解到家长认为世界发展逐渐趋于多元化,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应用性原本就很广,将来还会更广,将来的社会发展对于语言的要求只能是会的越多越好,而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应用性不会低于汉语。现在的学生本来就排斥学习英语,一旦英语退出高考,原来强制的学习动力都没有了,孩子更不会重视英语,将来用的时候就出现资源枯竭现象,实在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而语文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陶冶个人情趣品质基本上就没有多大用,而社会也不会需要所有的人才都做文学工作者。所以家长们强烈反对这项内容。我的观点是和家长们相反的。并不是像家长认为的那样将来一片灰暗,我觉得英语退出实际上是打开了知识接受的囚笼,学生学习英语不会再无目的的死记硬背,考完就忘,而是可以喜欢什么学什么,能学什么学什么,兴趣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而语文,实际上是家长仅仅看到了课本上的诗词文章就断下结论,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学生学习语文是由表及里慢慢渗透的,不是像数理化或者技术那样应用明显,然而语文的能量一旦影响到个人,就不仅仅是哪一方面受益,而是整个人,整个集体,它是一种能量,就像是佛洛依德的力比多一样,能量的积累和丰裕才是创造文化的基础动力。

通过这次访谈调查,在总结整理了大家的态度观点以后,我自己对于高考改革政策的看法也和刚开始了解的时候有了不一样的发展。首先,我赞同高考改革,并对相关政策内容投80%的赞同票。就不分科问题来说,我是赞同的。社会发展太快,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学业上的,生活中,工作中,人情世故,机械管理等等方面,单凭理性或感性的思考方式很容易失败。等到了需要的时候在培养自己不够的另一半能力就显得有点儿晚,虽然只要愿意学习,什么时候来得及,但问题来了不能等,必须解决。无论是从自我实现的角度还

标签:高考 改革 地方 高考改革网 2017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