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
  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同样,学生科学素养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思想,开展民主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相互间可以讨论,甚至是辩论,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这样,带给学生的将是心灵上的安全感和师生间水乳交融的一种幸福感,这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最理想的人际环境。
  二、探究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富有情趣、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科学问题,既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科学问题,也是推动学生科学活动的直接动机,所以我们应当首先考虑,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提问:“人为什么晚上睡觉,白天醒来?”“睡着了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冬天嘴里能哈出热气?”……这些“为什么”有的显得那样的幼稚可笑,然而它们却是孩子们求知的不竭动力。
  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演示引发学生重发“旧问”,有了这些他们很早就想了解,但又一直未能如愿的问题,学生必然会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不及待的探索热情。学习了热胀冷缩的内容时,笔者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热水瓶塞有时会跳出来?”学生纷纷讨论,用学过的知识寻求答案。他们的想法很多,最后经过反复讨论得出答案:这是由于热水瓶里的开水没有灌满,这样,水与塞子之间就有空气存在。而空气一受热后就会膨胀,也就会把塞子给顶得跳出来了。通过探究,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浓厚。有的说妈妈装水时他看见过塞子蹦出,有的说要回家做一次实验验证一下。用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探究内容,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满足他们的探究需求。
  三、问题情境要能引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真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矛盾点和结合点,从问题切入,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景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摩擦起电》一课时,课堂上,笔者提出一个问题:“生活中,有摩擦起电的现象吗?”引发了同学们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我有时候脱身上的衣服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轻微响声,与摩擦有关吗?”有的同学说:“要是在黑暗中,还能看见衣服上迸发出小火花。”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和身体发生摩擦,产生静电的缘故。笔者借机引导说:“用我们刚学到的知识,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以至于整节课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
  四、为学生提供实验和科学事实材料,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科学学习强调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时,往往离不开那些能揭示自然事物和现象之间某种关系及规律的实验材料和科学事实材料。它既包括一些实验材料,也包括一些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和了解的自然现象事实材料。如录像、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等。
  在教学《物体的运动方式》这节课时,笔者准备了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等一些材料。课堂上,笔者对学生说:“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研究方法。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同一种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如易拉罐的滚动,它既有转动又有移动。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在动手操作中,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探究兴趣。
  五、教学评价要能激励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他们探究的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注意要以鼓励为主,对于刚刚步入探究学习,对这种学习方式尚不适应的学生,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肯定或否定,使学生不至于茫然失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应该用一种全新的、始终赏识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多采用鼓励性评价,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馈。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目的。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博大精深,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科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标签:探究 科学 学习 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