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理综 > 正文

[淮剧的气质] 淮剧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悲凉与凄苦   很多不喜欢淮剧的人会说,无法忍受哭腔与苦味。淮剧是苦情戏,悲酸哀凉,这是淮剧的气质与灵魂。离开了悲与苦,淮剧也就如同脱了水的蔬菜瓜果,失去了气质与灵魂。
  中国人最不缺少的滋味,应该是苦,艾草的清苦气息。很多年前的农村,贫穷、闭塞,除了荒凉还是荒凉,盛大无边的荒凉,还夹杂着战乱、洪涝、干旱。悲与苦,是那个时代的基调,也是淮剧永远的基调。淮剧的悲与苦,是生活的,又是历史的,是每一个人的家族史,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血泪史。
  悲苦欢喜,是人生的四味。其实相对于欢喜来说,悲苦,更具有净化人心、安慰人心的力量。
  在淮剧的悲与苦里,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外婆,一个命运悲苦的女子。让我尊敬的是,那么悲苦的命运,却没有扭曲她的人性,她依然那么的知足、善良、勤劳,宽容待人,相信明天。我记忆中的她,最喜欢的是听淮剧。淮剧的品德与外婆的品德,仿佛是一脉相承的。是不是淮剧里一直有着的传统美德,影响并提醒着外婆,让她可以那么超然安详的面对生活中一切?
  淮剧的悲与苦,是艺术的,也是最最拿人的。所有的剧种中,淮剧最能把悲与苦的情绪,表达得酣畅淋漓。有百样的悲,有千样的苦。祈告,如磕头捣蒜般虔诚;诅咒,如跺足捶胸激烈。痛不欲生时,呼天抢地,撕心裂肺,一口气说出上百字,胸中的积郁,生活的无奈,人世的不平,步履的艰难……
  淮剧的悲腔,一旦步入深处,是惹人忧伤的,是铺天盖地的洪荒苍凉。淮剧的观众与演员,堪称知音,他们彼此之间不只是喜欢,而是懂得、珍惜、还有尊敬。那悲与苦,仿佛是唱出了她们的人生。每到动情或精彩处,台上凄恻动容,台下泪光闪烁,是这样的感同深受。淮剧的悲与苦,对他们的精神,不是雪上加霜,而是雪中送炭。是淮剧用它独特的悲与苦,缓解他们精神上的抑郁、内心的堵塞、还有荒凉无助的寂寞。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看一场戏,如同见一位德高望高的心理医生。悲过之后,没有任何的阴影,生活依旧热闹,俗气,满足。
  淮剧的悲与苦,不是漂浮在九天之上的,而是发自肺腑的,暗藏着温暖的传统,朴素的情怀。回味是暖的,贴心贴肺的,有大爱,有大慈悲。铺天盖地的锣鼓声,从一开始,就有了欢喜的气氛。去看淮剧的路上,每个人心中有很魔幻的喜悦,像是去热闹的集市。回来的路上,内心依然是喜悦的,是放下了一切不愉快后的轻松。每一个人,谈起淮剧悲与苦的情节,内心也是安详的,那悲与苦,已经升华了,升华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细细的想,淮剧的悲苦,有着以悲止悲的心理治疗作用。一个人忧伤痛苦的时候,你若是讲个浅薄的笑话,来宽慰她,非但不能排解他的痛苦,反而雪上加霜,更加重她的忧愁,倒不如坐下来,拉着她的手,慢慢的说长道短,谈谈自己的苦,让她知道,她并不是最苦的,苦是生活的常态。
  淮剧的悲与苦,是那么的坦诚,没有任何的防范,对我袒露着心迹,即便是苦涩,也是有份量的。不是为了得人同情,而是遇着了知音,想一吐为快。吐出来,身体与心灵就轻松了。现在的我们,心门早已关闭,防范、算计,存着对谁也不会袒露心迹的软弱无力,难怪我们会有那么多的心理垃圾或是心理疾病?
  曾经的淮剧,安慰了多少苦难沉重的灵魂。相对于这个浮躁的时代,淮剧的悲与苦,仍是一味祛燥安神,清心静气的良药。忆苦,才能思甜,才能懂得珍惜当下的福气与传统的美好。淮剧于我,就是这样的良药,同样也是这样浮躁社会的良药。
  民间精神与乡土情怀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淮剧是劳动人民的剧神。
  淮剧的气质是民间的,柴米油盐的,甚至是俗气的。没有昆曲的雅致,没有京剧的激昂,更没有越剧的细腻。如果以金木水火土来对应中国的戏曲,最与淮剧贴切的,应该是土吧,它的乡土气息,是我们的生命之本。这样的民间与乡土,并没有影响淮剧那独特的美。
  在淮剧里,众生是平等的。淮剧里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难民乞丐,仿佛都是我们的邻居或家人。帝王将相,不是京剧的儒雅正统,没有那种庄严的距离感,而多了乡土的淳朴可亲。君臣之间的关系,如家常父子,甚至是农民化了。君臣谈天下谈国事的话语,也如话家常般,根本谈不上文绉绉。即便是争斗,也是直来直去的,没有迂回与暗算。如《牙痕记》中的君王,没有了帝王的严肃,简直就是一个很慈悲的长者,一个居委会负责调解家庭矛盾的老大妈,更没有威严可谈。《西楚霸王》中的楚霸王与宠妃虞姬,更像是村妇与村夫,霸王天真,虞姬朴素,他们处的也是寻常的夫妻之道,一个丈夫与妻子的情谊。这样的气质,是淮剧独有的。
  真正的文化与文明,应该是存了一颗悲悯之心的。淮剧就是这样的一种有着无限悲悯之心的艺术。我们的文化,动不动就要说为群众服务。淮剧,从它一出生起,就奠定了为群众服务的方向。它的唱词,像是从日常生活中采摘的,带着露珠,沾着泥土。就连最清雅出尘的宝哥哥与林妹妹,到了淮剧里,也成了从城里来的下放知青,说话也俗了许多,与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是不能比的。如宝玉哭灵的唱词,指望与妹妹白头相共,有谁知一场欢喜一场空。你我悲言恨重重,妹妹人亡遗物还未动,怎不叫贾宝玉触景生情如痴如疯,但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再与妹妹葬花香冢?哪里像是宝哥哥说的,简直就是一民夫哭妻。还有李翠连的唱词,天下万事都好做,唯有妇道最难当。日后嫁到夫家去,尊老爱有不可忘,要将公婆当爹娘,洗脸水不能烫,饭菜宜热不宜凉,人老话多须体谅,休生怨言脸色僵。这样的用词,像我不识字的外婆,说给她将要出嫁的女儿听的,粗笨憨拙,暗藏着人世的真情。
  淮剧的唱词,照顾了所有的人,不必识字,只要会说方言,都能听得懂淮剧。而淮剧的唱词,又是那么的直白,仿佛是你我在拉家常。深奥、晦涩的,故弄玄虚的,让人难以理解的,能叫艺术吗?就好比一个专家级的、大师极的人物,不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应该有民工一样的质朴情怀,让人觉得可亲才对。淮剧,就是这样的可亲、可暖的艺术。
  一场戏,一个故事,一种民间精神。传统的古戏里,一出出,说的多半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说的是嫌贫爱富,或是妻贤子孝、忠君爱民,却有着对正义与公理的信任与追求,对势利与卑劣人性的批判与否定。不止是在说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一次次精神上的提醒与教化,让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怎样做人和做一个怎样的人的基本答案。恶毒的婆婆,因为淮剧,知道了宽容自己的媳妇;刻薄的媳妇,因为淮剧,学会了孝敬婆婆。
  淮剧与天地一样,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情义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淮剧是一种温暖的呼唤与提醒,它用悲伤的唱腔,朴素的唱词,一年年默默提醒着我们,走失的并非只是时间,还有曾经的朴素、美好、真诚。

标签:淮剧 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