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理综 > 正文

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尝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广播剧《武昌首义》这出戏有很多长处,比如,它全方位地、比较生动地反映了100年前那次武装起义;比如,它既注意了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又恰如其分地对细节做了必要的装填;比如,演播和录制的精心、到位等等,都值得称道。
   大家都知道,人物是戏剧作品的灵魂,好的戏剧作品,必须塑造出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应该说,武昌起义这个题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先天不足,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同盟会的主要领导孙中山、黄兴等等均未直接参与,事件本身缺乏全国知名人物;二是,起义前,湖北当地革命党的领导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被捕牺牲,孙武受伤,蒋翊武出走……起义时,已是群龙无首。谁是《武昌首义》这出戏的主要人物和贯穿人物?显然是个难点。《武昌首义》的编剧,在这方面花了心思,作了努力,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首先,注意了群体形象的刻画。
   戏里虽无十分突出的革命领袖,却有比较鲜明、生动的人物群像。有以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为代表的舍生取义的革命党人;有以吴兆麟为代表的从自发反抗最终投向革命的新军将士;有玉秀那样奋起反抗的劳苦大众;此外还有瑞?、张彪、铁忠等等残忍凶暴、色厉内荏的清政府官员。这些人物形象的交汇、互动、较量,比较好地描绘了100年前那个封建专制末世的社会面貌,让人们形象地触摸了那场震撼中国、震惊世界的革命风暴。
   其次,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编剧还对相似或相近的人物,作了差异化的开掘与处理,使人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比如,同是清政府官员,铁忠的凶狠残暴,张彪的嚣张跋扈,瑞?既阴险狡诈又贪生怕死,本质相同,性格有异;又如,三烈士就义,既写出了他们绝不屈服英勇赴死的共性,又写出了三个人的个性:彭楚藩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不可摧的意志;刘复基的镇定从容,笑对死亡的气度;杨洪胜铁骨铮铮,撼人心魄的豪情。
   再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脉络清晰,真实可信。这一点在吴兆麟的身上有很好的体现。吴兆麟早年参加过革命活动,虽几经挫折仍然倾向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打响后,他立即响应,并且成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完成吴兆麟从倾向革命到成为起义军指挥者的转变,是这个人物立起来的关键。剧本从一开始就让他面对舅舅家破人亡,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的惨象,把他置身于激烈的矛盾之中,既促使他吐露心声,又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念,情节设计比较巧妙。随后,编剧又安排了一系列变故,其中包括楚望台眼线的告密,张彪屠杀妇孺、逼死吴母以及对革命党的残忍杀戮,在家仇国恨的磨砺中,吴兆麟逐渐走向成熟和坚定。这一切都是在情节展开中完成的。
  吴兆麟的形象是生动的、饱满的。他既是憧憬革命的热血青年、在士兵中较有威望的新军军官、指挥若定的革命军总指挥,又是孝亲爱家的普通人。他热爱自己的家人,而在起义的关键阶段,却毅然强抑母亲被害的家仇,将巨大的悲痛转化为革命斗志,使个体的遭际融入整个时代主题当中。他要为家人报仇,但更要为千千万万受压迫受奴役的老百姓报仇,为中国推翻专制、走向民主献身。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响应起义,并沉着冷静地担当了起义军总指挥的重任。他对亲人的爱,也在此时得到了升华。吴兆麟的形象是生动的、丰满的、可信的。吴兆麟所走的道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必然,一种趋势,因此具有典型意义。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标签:塑造 人物形象 尝试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