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试题 > 正文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危机管理中的美国软实力及其对中国政府的启示?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美国软实力的构成中,除了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外,还包括跨国公司控制力。在BP石油泄漏危机管理中,美国政府、石油行业、当地民众、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BP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制衡关系,而起关键推动作用的是美国政府和媒体。通过“飓风效应”和“螺旋桨模型”的分析,揭示了美国政府在BP公司石油泄漏危机治理中运用跨国公司控制力、发挥软实力的内在社会机制。对中国政府如何运用软实力,管理由跨国公司引发的公共危机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 BP公司;石油泄漏;软实力;跨国公司;控制力?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1-0001-07??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呈现迅猛增长之势,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着全球第二大外资吸收国的地位,至2010年,中国利用外资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的投资占相当比重。至2010年7月,仅上海一地,跨国公司认定的地区总部已达203家,外资研发中心达311家。但对跨国公司控制不力会造成社会问题,如2011年6月发生在中国的康菲石油公司渤海漏油事件。因此,强化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力、落实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成为中国当前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约瑟夫•奈将“跨国公司控制力”列为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1]?。他认为,“软实力”(soft power)是与“硬实力”(hard power)相对应的“同化式实力”。美国软实力的构成中,除了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外,“同化性力量的另一个来源是跨国公司”。他引用苏珊斯特兰奇的话说:“华盛顿可能失去在美国国土上的某些跨国公司的权力,但是这些公司的经理们却仍然持有美国的护照,美国的法院仍然可以传讯他们,而且在战时或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这些跨国公司将首先听命于华盛顿。同时,美国政府已得到了对美国经营的许多外国公司的新的权力。因为这些外国公司敏锐地发现,美国市场是最值得竞争的目标” ??[2]?。但美国如何施展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力以提高自己的软实力,约瑟夫•奈并未详加论述。而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案,却为观察并剖析这一过程提供了极具研究价值的样本。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模型和软实力的螺旋桨模型,阐释美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自我修复机制、广泛参与机制和制约平衡机制,从而揭示美国政府运用跨国公司控制力、展示美国软实力的内在社会机制。?
  
  一、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危机?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被美国政府定性为自“9•11”以来最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它源于英国石油公司下属的美国分公司在墨西哥湾深水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的猛烈爆炸和大规模石油泄漏。英国石油公司(BP公司)的总部位于伦敦,它的业务范围遍及80多个国家,近几年的销售额和净利润基本上呈稳步增长之势,如图1所示。 但在这种利润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下却隐藏着巨大的管理危机。随着世界经济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深水石油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BP在全世界经营着26个深水油田,墨西哥湾的深水石油产量占到了26%,如图2所示。?
  2010年4月19日,BP公司位于墨西哥湾的Macondo油井上方的深水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猛烈爆炸,大量的原油喷涌而出。每天约有3?5万~6万桶的原油涌入墨西哥湾,总量达到约2?06亿加仑,覆盖了2?500平方公里的水域,给墨西哥湾沿岸的路易斯安娜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得克萨斯州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月
  第28卷 第1期 万君宝,等: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危机管理中的美国软实力及其对中国政府的启示
  二、BP石油泄漏危机案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在BP石油泄漏危机案的众多利益相关者中,本文着重分析美国政府、石油行业、当地民众、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BP公司这几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
  
  (一) 美国政府?
  
  BP石油泄漏的发生,给奥巴马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他说这是“迄今为止美国面临的最糟糕的环境灾难”,“它几乎影响了每一个美国人”。奥巴马政府迅速成立了两党联合调查委员会,要求该委员会进行中立、客观的调查,必须在6个月内提交一份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奥巴马总统还要求国家工程研究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对此次事故进行独立调查,并就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提供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建议。在奥巴马总统的授权下,美国的主管部门,如海岸警备队、司法部、商务部、海洋能源管理监督和执行局(BOEMRE)迅速加强了对石油行业的监管,成立了海岸警备队,Allen中将任救援总指挥。在美国政府的全面主导和全世界科学家的支持下,2010年7月15日,奥巴马总统宣布对出事油井“静态封杀”取得成功。?
  
  (二) 石油行业?
  
  石油行业,尤其是石油巨头的社会责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首当其冲的是BP公司,它在1993―1995年阿拉斯加北坡的危险品倾倒事件,2005年导致15人死亡、170人受伤的德克萨斯炼油厂爆炸事件,2006―2007阿拉斯加普鲁都海湾5?000桶原油泄漏的油管腐蚀事件,2010年得克萨斯炼油厂53万磅有害化学物质排放事件,这一系列“劣迹”被再次曝光并被公众严加挞伐。?
  
  但BP公司的前任总裁托尼•海伍德在听证会上声称,“BP的事故在石油行业并不是单独的个案”,他认为:“在过去的20多年中,5?000多个深水钻井没出一起大事故后,石油行业已沾沾自喜,没有一家公司能应付5?000英尺之下的海底爆炸”?①。此言一出,整个石油行业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更大关注。被进一步揭发的还有埃克森1989 年在阿拉斯加的瓦尔迪兹石油泄漏案,2006年英荷壳牌在俄罗斯萨哈林岛的石油泄漏灾难。同时,相关调查文件显示,2009年,英国能源及气候变化部(DECC)对BP公司在北海的33个钻井平台进行了检查,在对23个钻井平台的抽查中,有近半数的人员培训不达标而受到批评,且在8起检查中,必要的安全培训根本就没进行过;英荷壳牌在应对石油泄漏的安全培训方面被认为优于BP公司,即便如此,27起调查中,该公司有5起违背相关规定?②。?
  在巨大的公众压力面前,2010年4月至6月,美国国会对BP公司的高管进行了当面质询,当事人必须面对议员的猛烈抨击和受害者律师的当庭盘问。这一过程被称为“议会绞肉机”,意指当事人将面临巨大的身体和精神折磨。“陪审”的除了BP公司的高管外,还有埃克森、英荷壳牌等石油巨头的高层领导。在“陪审”过程中,这些石油巨头一方面要撇清自己与BP公司的关系,二要力证自己的清白。?
  
  2010年7月,埃克森、英荷壳牌、雪佛龙、康菲石油四大石油巨头宣布出资10亿美元,建立一个合资研发机构,探讨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的封堵应变机制。专家估计,整个石油行业都会采取类似的应变措施?③。?
  
  (三) 当地民众?
  
  BP石油泄漏无疑是一场生态大灾难。来自美国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相关数据表明,在路易斯安娜州1?796英里长的海岸,有335英里的海岸受到重度污染,75英里的海岸受到中度污染,115英里的海岸受到轻度污染。BP公司为清理油污,喷洒了大量的去污剂,使凝结成团的油块转化成细小的油花。这些细小油花促进了噬油菌的大量繁殖,将海水中的氧气消耗殆尽,彻底破坏了海洋中底部的氧气层,使大量的海洋生物窒息而死。同时,这些细小油花已进入螃蟹幼虫的体内,并进而循环到以螃蟹幼虫为食的生物链中?④。墨西哥湾近4万平方公里,美国人食用的40%的海产品来自这一水域。石油泄漏危机发生后墨西哥湾一半的水域全部关闭,这对当地的捕鱼业、旅游业、餐馆业带来了灭顶之灾。在“召见” BP公司高层领导的过程中,奥巴马总统要求BP公司必须筹集一切必需的资源,为BP公司的疏忽带给当地工人和企业业主的一切损失进行赔偿。受灾难影响的人群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现场工作人员,二是油污清理工人,三是当地的业主?③。从2010年5月至9月,BP公司收到15?4万件赔偿要求,得到处理的只有4?65万件。?
  
  (四)非政府组织?
  
  除了BP公司的直接赔偿外,一些非政府组织(NGO),如小企业管理处、路易斯安娜州小企业发展中心、“问题资产求助计划”(TRAP)、Seedco金融公司等非政府组织也参加了对当地居民的救助。根据美国的《社区再投资法案》,对社区金融机构的评级,要根据当地社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与服务挂钩。Seedco在新奥尔良经营着一个渔业救助中心。该组织在卡特琳娜飓风之后,迅速对受害的渔民和商人展开救助。现在该机构又迅速投入到帮助石油泄漏受害者的工作之中。它从路易斯安娜州的野生动物中心与渔业部那里获得了专门拨款,渔民可以从该机构获得500万美元以内的低息贷款,因灾难无法偿还的贷款还可以得到6个月的延期并免去利息。目前,100位贷款者已得到了延期支付的许可。同时,这些非政府组织还与BP公司合作,开展了“幸运之舟”项目(Vessle of opportunity),大量雇用当地渔民和渔船,参加墨西哥湾油污清理工作。高峰时期,参与“幸运之舟”项目的渔船达到了3?700条?⑤。?
  
  (五) 新闻媒体?
  
  如果说BP公司石油泄漏案是一场全球风暴的话,那么,墨西哥湾的Macondo油井上方的深水钻井平台就是这场风暴的中心,而新闻媒体则是将这场区域风暴升级为全球风暴的最大推力。在报道BP公司石油泄漏案的1?450万条海量信息中,新闻媒体以下三个方面的报道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对BP公司的挖根溯源。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闻风暴中,不仅BP公司的如前所述的种种“劣迹”被昭示于天下,而且BP公司通过金钱贿赂、会员资格影响或操纵NGO(非政府组织)的“丑行”也大白于天下。据2010年6月3日纽约出版的《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报道,NGO中的“自然保护”组织(the Nature Conservancy)近几年来接受了BP公司100多万美元的金钱与土地馈赠,它换来的是从该组织中得到的“国际领导理事会”的席位。另一“国际保护”组织(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在2002―2006年从BP公司那里收到200多万美元,以帮助它宣传所谓的“绿色战略”。“环境保护基金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受利益驱动,帮助BP公司设计了内部的碳交易制度,并成功地阻止了美国一项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的通过,其成功的方式是与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USCAP。《经济学家》讽刺道:BP公司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它自己所标榜的“超越石油”,而是为“超越麻烦”?⑥。?
  
  二是对美国政府的批评锋芒毕露。华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媒体的批评和指责,对深海钻井进行直接管理的美国海洋能源管理监督和执行局(BOEMRE)受到了媒体的严厉批评。媒体披露,该局的工作人员与钻井平台上的工作人员之间本身就是熟人、亲人或朋友,存在着严重的裙带关系。设在路易斯安娜州的该局工作人员,近十年来一直接受石油公司赠送的体育赛事门票、吃喝请托和其他礼物。为此,华府要求BOEMRE不得雇用石油公司的家人和朋友,并对该局的工作人员与石油公司的交往作了严格规定?⑦。这种对政府的严厉批评,有时直接指向奥巴马总统。一位名叫怀特肯斯(Whitekeys)的美国居民在《BP干的好事》一文中声称:“唯一的解决方案――怪就怪美国总统,他应该负最大的责任” ?⑧。2010年8月29日,奥巴马总统到泽维尔大学演讲,迎接他的是挥舞着旗帜、冒雨抗议的大批群众。这种强大的媒体监督形成巨大舆论压力,迫使奥巴马政府迅速采取行动。?
  
  三是基层民间人士的大声疾呼。强大舆论中的另一支力量来自环保主义者、动物保护者、社会活动家等一大批基层民间人士。一位名叫奥特(Piki Ott)的社会活动家,曾是1989年埃克森石油泄漏的幸存者,并经历了随后长达20多年的诉讼。他在《隐藏与泄漏》中写道:“这一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起初是位海洋毒理学家,后来做了一名商业渔夫,最后成为一名民主活动家。我开始帮助三个非营利组织处理困扰已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伤害――这些伤害埃克森公司一概否认。我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关于这次泄漏的生物影响;一本是关于灾难造成的情感冲击及其治理过程。接着我看到这样的事再次发生。我的工作原封不动地从阿拉斯加湾搬到了墨西哥湾,这真的令人心酸。”?⑨?
  
  (六) BP公司?
  
  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制造这场灾难的BP公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首先, BP公司的总裁托尼•海伍德,自然招致了最强有力的声讨。灾难发生之后他一系列的失言、失策与失误不仅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挫折,同时也将BP公司引入深渊。《经济学家》这样评价海伍德:“现在托尼•海伍德几乎和高盛老板一样臭名昭著;他仍是将BP拖离这片油污的不二人选”。BP公司董事会决定,让他成为这次灾难的“殉道者”和“避雷针”,由美国人鲍伯•达德利就任新总裁。?
  
  其次,BP公司必须对这次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和真实的说明。这一过程中,BP公司的总裁托尼•海伍德必须亲自参加美国国会召开的听证会,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当面训斥。BP美国分公司总裁麦凯基受到同样的训斥,众议院议员甚至提议他“以死谢罪”。在巨大的压力下,BP 公司于2010年8月作出了公司内部的事故调查报告,详细分析了造成这一重大事故的原因。?
  
  最后,为这次事故进行赔偿。(1)应急支付:BP公司为这场石油泄漏已经向下岗的海上作业人员支付1亿美元;向墨西哥湾的环境监测机构支付5亿美元;为恢复海湾旅游业和食品业支付宣传费上千万美元。至2010年11月底,BP公司支付的费用已达到120亿美元?③。(2)2010年6月,BP公司高层与美国政府部门达成协议,建立了高达200亿美元的第三方托管基金(escrow fund),由曾担任“9?11”受害者补偿基金负责人的Feinberg再次负责,支付由此次事故引起的一切法律诉讼与损失赔偿。该项资金BP公司在4年内付清。这200亿美元的第三方托管基金不排除BP公司面临的民事诉讼和刑事罚款,这两项费用加起来将使第三方托管基金相形见绌。据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专家估计,BP公司为此支付的罚款、油污清理费和诉讼费总计可能达到630亿美元。(3)为了弥补墨西哥湾的损失,BP公司宣布取消每季度18亿美元的股东分红,并卖掉了近400亿美元的资产。?
  
  三、利益相关者参与模型与制衡机制?
  
  以时间的发展为视点,按照事件的逻辑发展顺序,笔者提出此次事件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模型,如图3所示。
  
  在该模型中,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BP公司与石油行业、国内媒体与国际媒体分别置于对立的扇区,表示它们之间的制约平衡关系。?
  
  (一)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制约平衡?
  
  危机发生后,奥巴马政府采取了果断措施。2010年5月27日,美国政府宣布,暂时终止墨西哥湾的一切深海石油勘探活动,并对浅海所有钻井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暂时终止期长达6个月。危机之后,这一水域的33个深水钻井已全部停工。所有新开的石油勘探公司在获得营业执照之前,都必须接受为期30天的环境安全审查。2010年9月30日,BOEMRE下属的内务部部长肯•萨拉查宣布了新的工作场所安全规定――《钻井安全规定》(Drilling Safety Law)。该规定要求油气运营商在开工之前,必须接受油井设计、建造、井喷应对机制的独立评估。据9月1日的《华尔街杂志》报道,BOEMR还颁布了新的规定,宣布该局工作人员在受到石油行业的官员或石油公司负责人的“任何骚扰、强迫、威逼、不恰当的影响或暗示”时,都必须向其上司汇报。同时,内务部要求内务部下属的科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数据、方法提交给同伴审核,以建立“全面的科学诚实政策”,严防“阻碍他人的科学活动,或从事不诚实、欺诈、欺骗、错误地代理、强迫性操纵或其他科学研究的失当行为”,建立更严格、更明确的科学伦理,防止与石油行业相勾结的“学术腐败” ?⑦。?
  但奥巴马政府关闭墨西哥湾的一切深水油井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导致了大批石油工人失业,引发了墨西哥湾沿岸各州的强烈不满。据估算,这一禁令将直接导致6?000名石油工人失业,后续还将增加10?000名工人失业。如果所有钻井公司被迫离开墨西哥湾,该州将失去2万多个工作岗位。路易斯安娜州的州长博比•金达尔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其批评的矛头直指总统奥巴马。金达尔据说将成为共和党推出的下届总统人选,成为奥巴马总统竞选连任的有力挑战者。他在新近出版的《领导与危机》中直言不讳批评说:“奥巴马总统及其政府更感兴趣的是政治作秀,而不是他们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遭受损失最重的路易斯安娜州要求获得赔偿金的80%,相当于100亿~300亿美元?⑩。?
  
  (二) BP公司与石油行业的制约平衡?
  
  在利益相关者的制衡机制下,BP公司虽然遭受种种“愤怒发泄”和“无情打击”,但另一方面,又受到来自整个石油行业的“中和”与 “反弹”。比如,《能源风险》杂志报道,美国政府对墨西哥湾深海石油勘探、开采“暂停六个月”的规定,使墨西哥湾深海石油运营商的审核期限达到7~8个月,将“相应提高石油开采公司20%的成本”;更加严厉的《钻井安全规定》,要求运营商必须获得油井设计、建造、井喷应对机制的独立评估,“这意味着潜在的时间延迟和额外成本的增加”;严格实施的《石油污染法案》,使“每次石油泄漏都会带来7?500万美元的保险费用”???B11??。然而,正如6月16日奥巴马总统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告诉美国人所说,美国人对石油形成了“世纪性依赖”,“每天都要花费几乎10亿美元购买国外的石油”,而“墨西哥湾的石油占据了美国国内石油生产的30%”。所以,虽然众议院威胁要立法将BP公司从墨西哥湾驱逐出去,但《华尔街杂志》认为,众议院的提议很难最终通过,因为美国离不开石油,而BP公司是掌握深海钻探技术的大公司,它的地位很难被取代。?
  
  (三) 国内媒体与国际媒体的制约平衡?
  
  在这次媒体浪潮中,并非都是一片喊杀之声。国际媒体更中性、更客观的报道对公众的愤怒起到了“另一种声音”和“冷却”作用。英国的《金融时报》认为,即使有些美国的议员呼吁以中止BP公司在墨西哥湾的一切石油开采作为惩罚,但BP公司重新获得运营许可还是可能的,因为“美国需要深水开采,这只有极少数的运营商可以做到,并且也只有BP这样的(大公司)能够提升对危机的应变措施,这些是显而易见的。”???B12??即使是美国国内媒体,也不乏客观报道或“不同声音”。比如,《纽约时报》9月14日撰文指出:“运气(水流的改变使油污飘离了海岸)加上生态环境(墨西哥湾的高温加快了石油分解速度)使早期的最可怕的生态浩劫的预言并未实现。”“它带来的环境破坏甚至轻于埃克森1989年的瓦尔迪兹石油泄漏”。?
  
  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称之为“社会飓风效应”: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下,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危机如同一股强大的飓风,将众多利益相关者卷入其中,并将这一危机的制造者BP公司推入飓风中的“风眼”。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纠结、相互冲撞、相互作用,形成社会进化过程中的“破坏性创造”:社会的阴暗、脆弱、腐朽如同残枝败叶被连根拔起,彻底涤荡;健全的约束、严格的规范、社会的监督如同健壮的树苗茁壮成长。其结果是:社会正义得以匡正,社会责任得以强化,社会秩序得以重新恢复。而这股“社会飓风”背后的强大推力,正是美国在对跨国公司控制过程中显示出的软实力。?
  
  四、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危机管理中的软实力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21世纪,跨国公司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投资国带来资金、技术、就业等经济增长上的巨大好处,又可能犯下垄断竞争、污染环境、逃避社会责任等“恶行”。因此,对跨国公司尤其是巨型跨国公司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娴熟驾驭,实际上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事实上,石油巨头在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一直发生石油泄漏,但却很少受到关注;2006年,壳牌石油公司在俄罗斯的萨哈林岛的石油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高达300亿美元,但壳牌石油公司却轻易逃脱了惩罚。因此,跨国公司控制力一直被约瑟夫•奈看作是国家软实力的关键要素。但是,自约瑟夫•奈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软实力”这一核心概念并论证“跨国公司控制力”是其核心要素以来,约瑟夫•奈本人及其研究软实力的国际学者,对这一问题均缺乏后续研究。而BP公司在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事故,为研究美国政府如何运用其软实力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模型及其“飓风效应”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起关键推动作用的是政府和媒体。其中,政府的推动作用表现为“规制”;媒体的推动作用表现为“监督”;将这两种作用合二为一并精心调适的,则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它是美国人所珍视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一系列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具有无比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内在感召力,是一种“跨国思想的力量”。政府、媒体、美国价值观之间构成了如螺旋桨般的支撑、平衡关系,如图4所示。?
  
  
  该模型表明,将众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将这一事件中“政府”和“媒体”这两个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粘合在一起的,正是约瑟夫•奈所称的美国价值观。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中看到,奥巴马总统在6月15日面对全国观众的电视讲话中,试图唤醒、激发的也正是这种“内在感召力”:“曾经使我们克服磨难――一直使我们克服磨难的――是我们的力量、坚韧和坚强的信念。这种坚强的信念坚信,只要我们鼓足勇气,应有某种更加美好的东西在等待着我们。今晚,我为这种勇气而祈祷,我为海湾的人民而祈祷,我祈祷有一只手可以指引我们穿过风暴,到达光辉灿烂的明天。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美国!”???B13??显然,奥巴马总统试图用“天佑美国”???B14??的信念来唤醒美国各团体、各阶层、各利益相关者应对危机的“内在感召力”。同样,路易斯安娜州的州长博比•金达尔在新近出版的著作《领导与危机》中批评奥巴马政府“领导上无效”、“政治上无能”,同样打出的是美国创立者和美国宪法中的“天佑美国”的旗号。此外,社会活动家奥特(Piki Ott)谴责美国政府“让犯下罪行的罪犯逃离现场”(指允许海伍德离开美国,回到英国),并强调“这是一场超乎为损失付钱的竞争,它牵涉到我们国家控制大公司,防止它们侵害公众利益并遵守我们制定的法律的能力” ?⑨,也正是出于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珍视。?
  
  图4 跨国公司控制中的螺旋桨模型
  
  五、美国政府在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危机案中的软实力展示对中国政府的启示?
  
  至2011年12月,中国受康菲石油公司渤海湾石油泄漏影响的136名养殖户提出了2?347亿元损失和703万元鉴定费的赔偿要求。这一赔偿要求的结局尚难预料,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和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大代表对这一环境灾难的可怕的“沉默”。?
  
  美国政府在本案例中显示出的软实力和跨国公司控制力,对中国政府如何管理由跨国公司引发的公共危机具有重要启示:?
  
  一是培育社会的自我修复机制。从社会进化论的观点看,社会“灾难”――只要不是灭顶之灾,在一定限度和范围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一个经历“灾难”打击的社会,因为缺乏内在的“自我修复”机制而屡受打击并最终崩溃。像BP公司石油泄漏这样的由跨国公司引发的生态灾难曾经在世界的其他许多地方发生,而且可能今后还会在其他地方出现。美国政府在这场危机中施展了强大的跨国公司控制能力和综合应对能力,显示了“不让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社会治愈和自我更新能力。而中国的重大安全事故一再发生,如三聚氰胺事件、皮革奶事件,表明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和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中还缺乏这种“自我修复”机制。?
  
  二是广泛参与机制。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和“社会飓风效应”分析表明,社会的自我修复机制,源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积极介入和广泛参与。而中国的某些地方政府在处理由跨国公司引发的公共危机时,往往从招商引资、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的有利一面思考问题,而对跨国公司污染环境、垄断竞争、逃避社会责任的危害面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某些地方政府有意、无意地将直接受到利益侵害的当地居民、社区、业主、协会、社团排除在外,实际上破坏了公共危机管理中广泛参与机制,并进而损害了社会的自我修复能力。?
  
  三是公共危机管理需要建立制约平衡机制。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被利益集团(尤其是跨国公司)操纵和“绑架”,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批判性媒体与支持性媒体的制约平衡尤其重要。而媒体的报道与监督,则是这种制约平衡机制的关键,但中国某些地方政府在过分强调“维稳”和“舆论导向”地方思维的主导下,有意、无意地弱化了媒体的监督功能,实际上制约了社会良知的制约与杠杆作用,进而堵塞了培育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注释:?
  
  ① 参见?Wall Street Journal ?2010\|09\|15,Guy Chazen, BP?s Hayward Faults Industry Complacency in Gulf Spill。?
  ② 参见?Financial Times ?2010\|09015,Cynthia O?murchu, BP Cited for Safety Lapses in North Sea。?
  ③ 参见?New York Times Magazine ?2010\|11\|07,Douglas Mcollam, Slick on Slick。?
  ④ 参见?The New York Times ?2010\|09\|14,Leslie Kaufman and Shaila Dewan, Oiled Gulf May Defy Direst Prediction。?
  ⑤ 参见?Black Enterprise ?2010年10月,Jocy Jones, troubled Waters。?
  ⑥ 参见Reaching for a Longer Spoon: The disaster in the Gulf of Mexico is straining ties between companies and activists The Economist,2010年6月。?
  ⑦ 参见?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09\|01,Stephen Power, U.S.News: Off\|Shore Oil Regulators Are Ordered to Cut Their OfT\| Deep Industry Ties。?
  ⑧ 参见2010年9月Whitekeys, BP?s Fine Job,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Alaska。?
  ⑨ 参见Piki Ott, Hide and Leak, Earth Island Journal, Autumn 2010?
  ⑩ 参见2010\|09\|06,Jennif Marino Walters, Gulf Coast Crisis, Scholastic News。 ?
  ?B11? 参见2010年12月Oil Report――BP Spill Impact。?
  ?B12? 参见?Financial Times ?2010\|09\|24 Sylvia Pfeifer, BP Chief Faces Tough Call on US。?
  ?B13? 参见Reuters 2010\|06\|16 Full Text of President Obama?s BP Oil Spill Speech。 ?
  ?B14? “天佑美国”是根植于美国早期殖民者的基督清教主义和早期建国者的传统信念。该信念认为美国土地是上帝的“选中之地”,美国人民是“上帝的选民”,美国代表“山巅之城”。意即传播民主、自由是上帝独赋美国的神圣责任。?
  [参考文献]?
  
  [1] 万君宝.论软实力的基本理论模型与中国软实力的基本发展态势――基于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5):5.?
  [2] 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59.?
  
  
  (本文引用数据及参考文献截至2011年底。本文作者之一万君宝的研究生陈良满、马健参与了本论文的制图,特此致谢!)?
  [责任编辑:张岩林]??
  
  America?s Soft Power During the Crisis Management on Mexico Gulf?s ?Oil Spill and It?s Inspirations to Chinese Government: Based ?
  on the Perspectives of Stakeholders?
   WAN Junbao?1, TANG Chaoyi?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
  2.Graduate School, Shanghai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Institute, Shanghai 601702, China)??
  Abstract: Except value, culture, domestic policy and foreign policy, the elements of soft power include power of controlling MNC. During the management of Mexico Gulf?s oil spill crisis caused by BP, there exist counterbalanc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key stakeholders such as American government, oil industry, local people, NGO, news agency and BP, in which American government and news agency play the fundamental promoting function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typhoon effect and the propeller model, the paper expounds the American government?s soft powers in the process of controlling MNC and the mechanisms to coordinate the soft powe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developing Chinese soft powers in three social systems.?
  Key words: BP; oil spill; soft power; MNC; power of control

标签:墨西哥湾 中国政府 美国 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