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数学 > 正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浅谈小学语文中的读写结合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大文豪鲁迅这样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可见,多读、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如今,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量化了各学段的阅读量,学生的书是读多了,可为什么作文还是鲜活不起来,丰富不起来呢?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所以,笔者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就树立“阅读为作文服务”的观念,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一、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仿写文本内容
  
  苏教版教材所选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不仅适宜增加学生规范化语言的积累,而且便于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当然,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可仿之“点”很多,教师可根据学段要求、单元习作或学生生活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精心指导,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教完《黄河的主人》一课后,同学们对老艄公的精神有了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但是学生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是脱口而出,可生活中的人物和事情却不能跃然于他们的脑中或者笔下。
  于是笔者提了个问题:“大家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老艄公一样智慧勇敢的人他们征服了自然或者改造了自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的?”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笔者便为他们出示一组图片:南极科考队在冰天雪地间艰难地行走、攀岩运动员不畏艰险地攀爬、武警战士在洪流中搏击……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说到了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成为太空的主人,袁隆平成为田野的主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笔者便布置了一个读写结合的作业:小组合作,搜集具有勤劳、智慧、勇敢等民族精神的人物事迹,模仿《黄河的主人》一文的写法,以“的主人”为题写一篇习作。搜集、阅读相关资料,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而以文本为蓝本进行仿写,又解决了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读导写”,既可使学生对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体会得更深刻,同时又指点了学生写作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和谐生成、发展。
  
  二、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扩写文本内容
  
  大家都知道,课本中经典的语段,往往表示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或人物活动的片段。阅读课就是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头脑中“过电影”,呈现表象和画面,通过课文语句所描述的情景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事件、场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有时候,作者会在凸显文章中心的地方留有空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如果我们在此,融入写作训练,扩写文本内容,那就不仅能使学生对课文的主旨得到深刻理解,而且激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产生对自然与生命的关心,还教会了学生如何把文章写得更生动。
  《天鹅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赢得生存条件,由一只老天鹅自觉带头、群体跟上,用自己的身体撞击冰层的壮观场面,着重讴歌了老天鹅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教学时,笔者直奔重点段落――天鹅破冰。首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感悟老天鹅的勇敢、顽强,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将那些文本没有说出的内容补上去,如:面对冰封湖面,天鹅们什么反应,而老天鹅是怎样从容作出决定的?老天鹅奋不顾身地扑打冰面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别的天鹅什么表现?天鹅群是在什么情况下受到感染的,它们齐心协力扑打冰面是一幕怎样的壮观景象?……补充文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头脑中的老天鹅的形象更丰盈、更鲜活,并让他们的情感在想象中得到升华,从而深化对于文章中心的理解。这一补充文本的训练,如果单纯地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交流,学生的语言就会简单生硬,或者趋于众口一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动脑想,动笔写,文本中的意象才能在他们的脑海里丰盈起来。事实也是如此,学生的想象是五彩缤纷的,随着眼前次第展开的一幅又一幅画面,他们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等方法对文本进行补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交流时,他们说得那样入境,那样人情,说出了文本的内涵,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说出了自己的情感,让人看到的是一幅幅凄美悲壮的画,一首首摄人心魄的诗。
  文本在凸显文章中心处留有空白更具张力,这种张力应吸引我们教师的视线。学生沉浸文本之中享受语言、体会感情、畅所欲写,会在这种张力中理解得更深,走得更远,简单的文字符号也会因此散发出无穷魅力。可见,以写促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题,实现语言与精神世界的和谐共振、协同发展。
  
  三、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自写读书心得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每一位英雄,在学生心中都是一座丰碑,适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诉诸笔端,不仅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感染作用,同时能让学生体会到“我手写我心”的乐趣,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在学生完成阅读、预习、朗读等任务后,笔者提出要求:请在这篇文章中你觉得最感人、最难忘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在草稿奉上写下你阅读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以是提纲式的只言片语,可以是表达顺畅的片段,5分钟后我们带着你的感想和看法分小组讨论。教室里显现出“沉寂”的氛围,学生们都在用心阅读,圈画批注,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通过静思默想,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5分钟后,学生差不多都完成了任务,笔者便放手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他们的合作学习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在草稿本上写下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有的只有一两行,有的长达五六行。他们的脸上,多了不少自信,他们的言辞、底气也较以前充足。如果不给他们写的机会,肯定不知道他们会有那么多可爱的想法:
  “彭德怀为什么要杀了自己心爱的坐骑,难道就没有其它法子可想?这可是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大黑骡子呀!”
  “红军虽然断粮了,但彭德怀也不应该把战功赫赫的大黑骡子与另外六匹牲口相提并论啊!这是忘恩负义,对大黑骡子不公平! ”
  “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它完全理解彭德怀此时的处境和心情,它愿意为革命立最后一次功劳。”
  这些真实的想法是感受彭德怀形象的突破口,是解读这一课最好的钥匙。笔者根据他们的想法,在黑板上写下:别无他法?忘恩负义?自我牺牲?并选择了一些学生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提出来供大家讨论。这时学生都异常激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直接把矛头指向自己的同学,大胆而激动地和对方争论,或举出书本上现有的语句反驳对方,或结合课文、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他们有时坚持己见,有时又改变观点,有所准备的辩论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而令战士们感动的大黑骡子和彭德怀的自我牺牲精神更是鼓舞着战士们奋勇前进。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彭德怀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具体可感了,再让他们以“彭德怀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学生就能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或同学的理解,尽情泼墨,一吐为快了。

标签:浅谈 读写 教学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