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数学 > 正文

员工是老板最大的客户 徐曙光:员工才是我最大的老板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4年11月30日,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团(以下简称“格林豪泰”)第一家酒店在上海开业。时至今日,整整八年过去了,格林豪泰目前已经拥有超过800家分店。作为集团董事长的徐曙光,梦想是布局5000家经济型酒店,建设一个跨语言、跨文化、跨区域、跨国界的超大型品牌经济型酒店集群。
  从山东乳山一个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在中美之间互有投资的企业领导者,徐曙光的创业经历正好印证了中国酒店业近30年的发展变化轨迹。时年47岁的他一直秉持着一个朴素的人生信条:忠诚可靠、勤俭持家。在这短短八字的人生信条中,无不折射出一个企业家的务实与质朴。
  徐曙光认为,现在自己在公司的职务是董事长,“很多人叫我老板,其实自己在工作上真正担任的角色却是职业经理人,我的职责就是要把公司经营好,为合作伙伴创造利润,为公司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让我们的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企业家,徐曙光觉得需要以身作则,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因为在他心中“员工才是最大的老板。”
  据了解,徐曙光业余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和员工分享工作心得和读书体会,他认为与员工交流是作为企业家的一种职责,更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就在几个月之前,徐曙光在偶然看到一则有关“萝卜、白菜滞销”的新闻后,就专门告知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广大员工――不妨多吃萝卜和白菜。他说:“平时多买一些萝卜、白菜,一来可为农民增加收入,避免因明年无人播种而造成萝卜、白菜价格波动的现象;二来萝卜、白菜属于时令蔬菜,多吃对身体有益无害……如此利人利己的事情,何乐不为?”在徐曙光简单、诚恳的话语中,笔者深切感受到一个商人的责任和担当。
  “格林豪泰酒店连锁现在拥有300多万名会员,每年有超过2000万人次入住,我们的理想是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延伸到客户要去的每一个地方。”这是徐曙光给格林豪泰设定的未来发展目标。
  创业永不倦
  对徐曙光而言,创业已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爱好。更让人羡慕的是,他总是走在成功的创业路上。
  “当我接到为《我就是喜欢创业》这本书作序的邀请时,细细翻看书稿后,竟然惊喜地发现,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一个榜样故事。”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如是评价徐曙光的创业经历。在为徐曙光所著的《我就是喜欢创业》一书题写序言时,李开复这样写道:“徐曙光先生是无愧于‘创业家’这一称号的,他连续创业,并成功了跨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国家。当然,这样的辉煌经历,对年轻人来说,也是很难企及的,但徐曙光先生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理念及创业心得,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创业没有窍门。”徐曙光说,成功的秘笈很简单――“仔细观察每一个到来的机会,确立清晰的目标,用心、努力、坚持不懈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了这一点,在任何领域你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20世纪80年代,从北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徐曙光独自一人拖着大皮箱,来到了人地两生的美国,随后,他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数学系,而距离南加州大学不远处,就是以创业神话闻名于世的硅谷。
  1990年5月,徐曙光经导师推荐,顺利进入美国500强企业――百老汇连锁控股公司担任实习财务分析师职务,三个月后,他恋恋不舍地放弃了正在攻读的南加州大学商学院运营研究博士学位,正式成为了百老汇连锁控股的财务经理。1994年,三十而立的他,担任了“百年老店”――SantaAnita基金的财务总监。1995年,他又应邀进入统一地产工作。
  对徐曙光而言,无论当初做员工还是后来当老板,凭的都是一份认真和坚持。1997年4月1日,在统一地产工作两年之后,徐曙光选择了进入协和地产担任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CFO)的职务,后来在加入协和地产不久,他敏锐地发现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如意,存在着大量亏损。在协助公司借贷经营几个月却依然无法扭转亏损局面后,徐曙光为了解救协和地产于危难之间,“被迫”走上了创业之路。
  1997年10月,徐曙光成立新公司(太平洋地产公司前身),以新公司的盈利来偿还协和地产借贷的旧债,同时新公司也为协和地产财务部、项目部等若干部门的员工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还债,我不想失去那些优秀员工。”彼时的徐曙光,已敏锐地洞察到房地产市场风声鹊起的端倪。
  然而,当时的房地产形势是,美国本土人士一直是社区开发建设的“行业翘楚”,外国人虽然可进入此行业,但大多以失败告终。据徐曙光介绍,社区开发与本土文化及当地的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当时自己之所以选择进入该行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当时他已看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形势,对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价格的稳步上升充满信心;二是因为当时诸多亚裔房地产投资者,在土地开发和建设方面,均需要大量专业公司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而徐曙光本人也恰恰在此方面经验丰富。三是因为徐曙光一直铭记美国求学期间导师对他的教诲――“你不歧视自己,别人就不会歧视你”。导师的谆谆教诲也给了他创业的勇气和力量。
  在开展第一个社区开发项目时,徐曙光确立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多赢、打造环境、造福社区”的发展原则。事实证明,在其随后开展的诸多项目中,也一直默默践行着这个原则。他的执着进取与精益求精,最终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一致认可。徐曙光认为,此原则是他在美国房地产业取得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
  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更加带动了美国国内金融危机的到来,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徐曙光将目光转向国内,本着对连锁酒店业的浓厚兴趣,他在考察了国外管理先进的连锁酒店及国内诸如速8等一系列经济型酒店之后,下定决心投资国内连锁酒店业,短短几年时间内,格林豪泰连锁酒店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除了经营格林豪泰之外,徐曙光回国后,又开酒店、办服装厂、改造棚户区、生产和销售红酒……创业之路可谓走得顺风顺水。
  战略与细节
  徐曙光将格林豪泰的发展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企业初创的两年时间内,格林豪泰由1家发展为10家,此阶段主要是逐步熟悉、适应国内酒店业的情况,分析哪些区域应该集中发展,哪类酒店产品将更受欢迎,最终决定格林豪泰的未来发展规模与方向;第二个阶段,格林豪泰用两年半的时间从10家发展到100家,在此期间管理者深刻认识到了国内连锁酒店产品服务的重要性,找到自身在人才结构和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此外,格林豪泰还根据这一时期的经营实际,不断总结与优化酒店投资、选址、产品和规模等方面的经验教训;第三个阶段,用两年半的时间从100家发展到800家,在此 期间,格林豪泰取得了飞速发展,各项业务均走上了健康、规范的发展轨道。
  “未来,格林豪泰将发展约1000―5000家连锁店,这也是格林豪泰第四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我们将朝着建设一个跨语言、跨文化、跨区域、跨国界的‘超大型品牌酒店集群’的方向努力。”徐曙光强调指出。
  从格林豪泰稳健发展的背后,也充分彰显了徐曙光在战略思维与管理细节上的创新之道。
  从商业模式角度看,格林豪泰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个人和企业会员,以为商务型顾客提供高性价比、便捷、透明的酒店产品来实现盈利。徐曙光认为,目前格林豪泰在这方面已具备自身的优势:一是格林豪泰的硬件设施均参照成熟型商务旅行顾客的需求配备,酒店设施标准接近国内三星级酒店标准;二是格林豪泰积极引进先进、规范的经营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三是不断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培训。
  针对企业在快速发展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徐曙光也有独特的应对之策。“企业在快速发展阶段,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或许就能给企业造起致命的打击。酒店业此类教训早已屡见不鲜。”而在他看来,伴随着格林豪泰的快速发展,由于员工队伍的趋于年轻化和实战经验的不足,会导致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甚至出现管理脱节等潜在问题。此外,企业人才的培养速度严重落后于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待解难题。
  为此,徐曙光不断加大员工培养的力度。据了解,在格林豪泰,约有99%以上的中高层的骨干都是由其自发培养的。此外,格林豪泰还设有自己的管理培训学院,每月都会组织一期内部培训,培训时间为两个月,每期培养20―40名员工。
  “以人为本,培养人才,爱人才但不溺爱人才。”徐曙光认为,对企业而言,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员工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提高,就是在消耗他们的生命,是对人才极不负责的表现;对员工自身而言,员工在岗位中得到技能与知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鉴于此,徐曙光像对待自己的顾客和合作伙伴一样,尊重人才,极尽全力地培养人才。
  着眼在未来
  对于一个刚刚走上创业之路的企业来说,危机总是难免的,但如何克服危机、并从中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对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至关重要。据了解,格林豪泰在进入国内市场后曾面临过两大危机:其一,创业伊始,格林豪泰将业务从美国转移至中国,中、美两国与环境的差异曾使格林豪泰一度面临“移栽”危机;其二,2008年金融危机之际,当时国内酒店业纷纷采取缩减招聘等手段,无形中也给格林豪泰带来了竞争压力。
  对徐曙光来说,第一个危机的复杂程度甚至超出了他的想象。“我们认真研究国内市场环境,逐步转变固有的管理理念,以适应国内酒店市场的发展。”徐曙光认为,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一颗健康的心态去不断学习,而不是无休止地抱怨。“只有秉持这样的心态,企业才能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时至今日,格林豪泰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酒店业排行前五名的外资商务酒店。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最大敌人永远是自己,自满是束缚自身,继续发展壮大的最大阻碍。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徐曙光如是告诉笔者。正是基于这份难能的清醒与冷静,对于未来,徐曙光更加充满自信。“目前在国内市场中,一线品牌经济型酒店的市场份额还不足5%,但在未来十至二十年内,中国品牌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前景将会一片光明,由此也将带给格林豪泰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是格林豪泰的发展重点,但目前三四线城市酒店业的服务、管理水平还都尚不规范。“格林豪泰作为一个拥有明确价值观的管理团队,我们将充当此类酒店的市场领跑者,带领其迈入更高的发展水平。”徐曙光言语中难掩自豪。

标签:曙光 才是 老板 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