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数学 > 正文

【真醇温婉的心灵倾诉】心灵倾诉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走进田秭援的诗歌世界,深为其诗中细雨绵绵般的情思而感染和折服,我仿佛听到了一颗挚切温婉的心灵对美好事物的吁求和祈祷,听到了被感情的潮水时时刻刻敲击而发出如雨如泣的心音。
  诗歌是文学皇冠的明珠,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宝典。尽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诗歌的命运受到物欲的遮蔽和消费主义的弃绝,但时代的霞光始终为诗歌的回归搭建起宽敞的彩门。特别是当今急剧的社会变革与文化递嬗改变着人们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诗人们重新开掘隐藏于情感深处的美学意象,去凝视折射在个人情感深处的时代霓虹,用不馁不弃的创作构建起崭新的诗歌格局,既呈现出豪放、遒劲、苍朴、悲壮、粗犷、热烈的特色,也彰显出婉约、柔细、温馨、静谧、舒缓、哀怨的风貌。田秭援的诗大都是写给爱情的,在这本《爱情诗选》中,他以诗人的秉赋和艺术的自觉,不断开拓精神视野和人文领地,以多样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性,细致地开采潜蕴于生命深处和内心世界的爱的情愫,或甜美、或明朗、或恬淡、或快慰、或苦涩、或忧郁、或焦灼、或忧愁地表现着自己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因此,他的诗歌总是浸润着东方式的浪漫和古典主义的雅致。
  诗歌是诗人最真挚、最强烈的情感的喷发,诗歌是诗人的理想和梦幻自由飞翔的翅膀,诗歌更是诗人精神与灵魂孤独无助时最终的依靠和寄托。不同的诗人(尤其是优秀的诗人)对于诗歌各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意象,是新诗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田秭援的诗歌意象具有独特、成熟、贴切、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特点,值得人们关注。田秭援生于农村,长于都市,因此,诗人既熟悉农村,又亲近都市,对城乡怀着深厚的不可言说的感情。幼年的田野生活及特殊的田园情感,使“蔷薇”、“玫瑰”和“蝴蝶”这些农村特有的事物深深地根植于诗人内心时,便生根、发芽,再进行“嫁接”,于是生出了芬芳的、不同于普通花卉的果实来,“一方面,没有地点、没有具体时间的限定,好像在天空与大地之间,一片空灵,其他什么东西也没有,只有月亮、麦地,联想的弹性空间是很大的,形象单纯而又高度概括;另一方面,这种意象,超越了单调和贫乏”。自然景物在田秭援的笔下,时常转换角色,使诗歌具有了灵动和宏大的特性,并有意识地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歌中所嵌入的一些意象,小草,蒲公英,手帕,摇曳的苇花,雪地,河流等等,仅是些普通的意象。而在田秭援的诗歌中,却随处闪烁着他所独创的诗歌意象:庭院,蔷薇,桃红树,五月的风,黄昏的秋江……这些活跃在他心灵深处的普通词汇(以及词汇所指向的实物),被他随手拿来,却又赋予了其鲜活的意义。爱情是浪漫的,浪漫的爱情需要遐想。无论这里潜藏着什么样的问题,都要勇敢地面对,逝去爱可以让它全身而退,未来的爱依然可以全身投入。诗人在伤过痛过之后,爱的火焰会燃烧得更为彻底和辉煌,“一天看不见你的波涛/忧伤就在我眼中轻轻漾开/让我抱住捡拾的贝壳/投进你的波涛/我憔悴得只剩下一颗心了/却依然坚贞地把你等待。”(《坚贞地等待》)。是的,该开放的花就让它开放,该芬芳的香就让它芬芳,做任何事都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得到或失去都有它的道理,拥有的失去和失去的拥有都属于过去,就像诗人在《咫尺寄情》中写的那样“叠起厚厚的一叠温柔”,即便“心思思地装进信封”又能怎样?只要感情可以浴火重生,一切就大有希望。其实有的诗人善于创作爱情诗,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爱情生活的写照,我们当然也没有必要去追根溯源。对待爱情我们需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爱也好恨也好,都要开朗豁达。要知道岁月无痕,当容颜逐渐变老,我们还可不可以只在乎爱情而不在乎时间?田秭援的情诗不是风花雪夜的表象描摹,它更多地融入了生活的哲思,读之不会让人一悲三叹、潸然涕泪,但可以引人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才可以一生无悔!诗是心灵的音乐,它缩短了从感觉到智慧的行程。既不让感觉排斥理性,又不让理性脱离感觉,而是以理性之光烛照洞悉感觉,又在感觉体验中升华淬炼理性。在田秭援的诗歌中,也体现着这一创作特色和审美特质。在这本《爱情诗选》中,诗人翱翔于广阔的哲学天庭,驾驭意象性情语言的三驾马车,在客观世界和心灵旷野的相互映照下,探寻和挖掘生活的主脉和自我的奥义,感悟文化的绵长,体味自然的清新。《愿》是一首富有音乐旋律的精致曼妙简约的小诗,“我爱草地上的小花/愿你给我一片草场/满目绚丽令我神摇/我采撷不尽芬芳/愿我充满爱意的眼神/在你的秋水里荡漾/愿我一腔情义/在你的热血中激扬。”它似一首人生的绿岛小夜曲,柔美恬淡、精妙舒缓,植入生活的肌理,叠映心灵的悸动,追求人生的一种高蹈境地和弥实境界。在感觉和理性之间,田秭援还善于以敏锐的美学触觉,抓住一瞬间闪动或刺动自己心灵的事物意象,并且以审美的眼瞳溶解所感知的审美意象,经过自我感情的渗透和过滤,迁入所描写对象的意境,物我同一,主客无间,体现自己从感觉体验到理性升华的美学追求。在《美丽的学院》一诗中,作者巧妙地把“学院”与“通衢”、“长廊”链接在一起,将自己的审美触觉嵌入“书册”、“草原”、“花季”、“日轮”等刺动自己心迹的意象群,通过他们内在的意蕴连缀,表现了自己与女友的相知相通和与母校的相依相偎,在优美的思恋乐曲中,流露出情感和理性的双重蕴意,使每个意象都闪烁着哲思之光。台湾作家柏杨曾说“爱情的诺言不是支票,是便条”,诺言既然是便条,就可以随便撕扯随意涂抹了,根本是不可靠的。那么不愿再受语言的蒙骗,宁可屈服于动作的掌控也就能够理解了。当爱逐步消散,美丽的宫殿也终将归于沉寂,“雨点敲打着我怦跳的心/突来的欣喜让我难驭从容/倒是你把我牵出了羞涩/却又跌入湿漉漉的梦境。”
  田秭援诗歌的审美张力,比较注重意象的显现和重叠。诗人通过感知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对其所蕴涵的丰厚内涵进行审美观照,并且有机地融进自己的感情,看大事无涯,听万物有声,进入了大象无形、大美无言的虚静状态,较好地实现了主观臆想与客体形象的统一和交融。由于诗人极度敏感,加之诗人对理想精神世界的深度探讨,对人类终极命题的苦苦关注,一些现实中的冲突将诗人的生命体验推向了极致。例如,作者在《把爱播在山巅水湄》一诗中写道:“湖光山色再绚丽,没有你/也不会有铭刻终生的情愫/名胜古迹再壮美,没有你/也不会永留震撼心灵的力度/牵你同游一方草地/草地生辉/芊绵的碧草铺展青春的亮色/短短的小溪顿时身价百倍/临溪照影胜过漓江澄波。”意象的模糊性淡化了题旨的确定性和单一性,从而充分调动读者的人生经验和丰富想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神秘契合、化而为一。
  这本《田秭援爱情诗选》辑录的诗篇,大都写于青年时代,那是一个充满人生幻想和爱情憧憬的季节,因而诗作氤氲着青春的气息、流溢着绿色的光泽,展现了诗人丰赡的情感世界和飘逸的精神风貌,给自己也给读者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建构了一个宁静朴讷的心灵家园。在芭蕾一样快速旋转的当下,灵感从来不会拜访慵懒的文士。愿田秭援以一颗未泯的童心和一种坚韧的毅力,一刀一刀地用诗雕刻时间的年轮和情感的质地,不断在时光老人的嘴唇上,留下永恒的童稚般的惬意和微笑。

标签:温婉 倾诉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