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体检 > 正文

【当生成翩然而至】翩然而至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生成性”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再像原来那样按部就班地上演教案剧,显然违背了课程的终极目标。但是,对于课堂上所有生成的信息都如获至宝,一味跟着学生的思路跑,则导致教学效益的低下,贻误学生的发展,同样也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那么对于课堂上意外生成的信息,究竟该如何应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轴对称图形》的案例。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蝴蝶、树叶、风筝图。)如果把这三个图片看成平面图形的话,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它们都是不规则图形。
   生2: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认为这些图形的名称是轴对称图形,是吗?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在奥数班上学过。
   师:还有谁知道?(1人举手)好,我们继续观察,谁还想说?
   生3:这三个图形都非常漂亮。
   师:漂亮!(转向学生们)同学们在观察中感受到它们的美了吗?
   生齐:感受到了!
   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想一想,它们究竟美在哪里呢?
   生4:它们左右两边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师:同意吗?谁还有补充?
   生5:我补充,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也是一样的。
   生6:我觉得每个图形左右两边什么都一样。
   片断二:
   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生1:这个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对折的话,它左右两边不重合。
   生2: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竖着对折,梯形的左右两边正好完全重合。
   生3:生2说的不对,等腰梯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可他说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2:(指着自己手中的梯形),我说的是这个梯形,它本来就是等腰梯形啊。
   师(向着生3):你的意思是,如果……
   生3:如果不是等腰梯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了,比方说直角梯形就不是。
   师:我建议,掌声送给生3。(生鼓掌)有的同学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大家都发言,单单把掌声送给生3啊?
   生:因为他会想象。
   师:对!他从这一个梯形联想到了所有的梯形,虽然这个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4:这个三角形不是轴对称梯形,但是,等腰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笑着看同学们,孩子们自发鼓掌!)
   师:呵,他又联想到了三角形,真不错!
   生5: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6: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它是中心对称图形。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举手,认为不是的举手,好,我们现场来个辩论,各自说说你的理由。
   分析:
   对于课堂上的生成信息,教师采取了四种策略。
   缩小。课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图形时,对于生2的回答“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采取了缩小的策略。根据摸底的结果,全班中只有两个人知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此时如果教师让生2继续说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无异于告诉式讲解,这样的处理只照顾了个别学生的实际,却让大多数学生少了探究,当了陪客,显然是得不偿失的。而教师的缩小处理,将“轴对称图形”板书,对生2是一种认可,更重要的是使绝大多数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缩小只代表个别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生成信息,使教学面向多数学生,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以学定教。
   引申。片断一中,教师请学生找三个图形的相同之处(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生3的回答是“这三个图形都非常漂亮”,显然偏离了预定的轨道。但是,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同样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个回答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于是,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个连接点:先让学生观察三个图形,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此同时,话锋一转,“它们究竟美在哪里呢?”将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向对图形结构的观察和体悟上,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认识迅速贴近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当课堂生成的信息在我们意料之外时,换个角度思考,你也许会发现有一些信息与我们的预设仅一步之遥,只要我们稍加引申,这些意外生成就可以迅速纳入课堂正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与我们的预设融为一体,使我们的课堂流畅自如又务实高效。
   放大。片断二中,判断已知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时,教师敏锐地发现生3的 “等腰梯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可他说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这句话背后的信息,采用了“放大”策略,及时地追问、评价、分析,不仅激发了生3的学习热情,更关键的是打开了所有学生思维的闸门片断一中对于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教师同样采取了放大策略,组织学生辩论,澄清了头脑中的模糊认识。珍贵鲜活的课程资源常常是转瞬即逝的,教师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应该及时捕捉,把星星之火生成燎原之势。
   搁置。片断二中,对于生5的“(平行四边形)它是中心对称图形”,教师采取了搁置的策略。学生刚刚接触轴对称图形,概念还没有很好地理解,如果这时再研究中心对称图形,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教师对这个看似有价值的意外生成信息的搁置,使学生能集中精力辨析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实际教学中,常常会生成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与教学目标相去较远的信息,这时,舍得放弃,不贪多求全,盲目生成,才是理智的选择。
   “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课堂上扑朔迷离的生成信息,我们不仅需要锤炼一双洞若观火的明亮眼睛,更需要一颗冷静理性、求真务实的心灵,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成信息中辨清主次,择而用之,才能摒弃浮华,获益营养,构建丰盈高效的数学课堂。
   (责任编辑:刘敬燕)
   收稿日期:2011-11-30

标签:翩然 而至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