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文综 > 正文

[数学归纳法的巧妙应用及证明技巧] 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数学归纳法在不同类型证明题中的应用。如初等数学,数学归纳法常常用来证明一类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或用于数列中;在高等数学中,数学归纳法应用于高等代数,图论等各种分支中。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帮助读者总结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技巧 。
  关键词: 拉姆塞定理;归纳法公理;演绎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60-02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方法,应用此法可以解决很多难题,下题是图论中著名的拉姆塞定理的特殊情形。
  给出平面上n个点,每两点连接一条边,得到C?2?n 条边;这n个点和C?2?n条边构成n阶完全图k?n,把k?n的边染色使得每条边都要染色,而且只能染红色或蓝色,对于如何异于1的自然数p,q,无论kn的边怎样染色,n至少应该多大,才能使染色的结果必有一个全部边都是红色的K?p或者有一个全部边都是蓝色K?q?如果这个最小数存在,就记为R?(?p?,?q?). R?(?p?,?q?)叫拉姆塞数。
  这个著名定理的证明用的就是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方法,它的根据使归纳法公理,若数集N包含1,而且若自然数k∈ N,则必定有k+1∈ N,那么N就是自然数集。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是演绎法,而不是归纳法。
  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某一命题P,第一步,检验初值,n=1时,P成立。第二步,提出归纳法假设,设对于某个n值,P成立,证明n+1时P亦成立,通过两次证明,就证明了不论n为任何自然数,P成立。
  例1:对怎样的自然数n,以下不等式成立:
  (A)2?n?2n+1 (1)
  (B)2?n?n?2 (2)
  解:(A)若n=1,∵27,∴(1)成立。(初值为3,不是1)
  假设有某个整数n≥3,使(1)成立。(归纳法假设,往证2?n?+?1>2(n+1)+1)
  ∵2?n?+?1=2×2?n=2?n+2?n>2?n=2?n+2n+1=2?n-2+2(n+1)+1,
  当n≥3时,2n-2>0,∴2?n?+?1>2(n+1)+1
  即n+1时,(1)亦成立 (第二步证明)
  依数学归纳法,当n≥3时,(1)式成立
  (B)令n=1,代入(2)知(2)成立。
  分别令n=2,3,4,代入(2)知(2)不成立。
  令n=5,代入(2)知(2)成立。(5为初值)
  假设有某个整数n≥5,使(2)成立,(归纳法假设,往证2?n?+?1>(n+1)?2)
  ∵2?n?+?1=2×2?n=2?n+2?n>n?2+2?n>n?2+2n+1 (依(1))
  故2?n?+?1>(n+1)?2,即n+1时,(2)亦成立,依数学归纳法,n≥5时 ,(2)成立,故知使(2)成立的n值为1和大于或等于5的一切整数值。
  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假设有某个命题成立,论证n+1亦使命题成立,这是基本形式。可以把假设改为:有某个n∈ N,使对于一切小于或等于n的自然数,命题成立,如下例:
  例2:设S=x+1x ,求证x?n+1x?n 必可表为S的多项式(n为任何自然数)
  证明:若n=1,1x=s,命题成立。
  假设有某个n∈ N,使对于≤n的一切自然数,命题成立,(这是归纳假设,即假设1x ,x?2+1x?2 ,…,x?n+1x?n 等式都可以表示为S的多项式,论证x?n?+?1+1x?n?+?1 也可以表示为S的多项式)因为,x?n?+?1+1x?n?+?1 =(x?n+1x?n)(x+1x )-(x?n?-?1+1x?n?-?1 ),依归纳法假设,x?n+1x?n ,x+1x ,x?n?-?1+1x?n?-?1 都可以表示为S的多项式,故 x?n?+?1+1x?n?+?1也可以表示为S的多项式。依数学归纳法,证得不论n为任何自然数,x?n+1x?n 必可表为S的多项式。上面证法的推导过程可用图表示如下:
   1→(1→ 2)→(1,2→3)→(1,2,3→4)→(1,2,3,4→5)→… … …
  图上显示可以得到任何自然数。
  从上例,可见题目求证的公式或有确定的表达形式,应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的困难不是很大。否则,既要找到表示形式,又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那就困难的多了,而且主要的困难在于前者,即探索结论的表示形式,如下例:
  例3:设平面上有n条直线,每2条直线必相交,而且无3条直线共点(简称为在一般位置)分平面为a?2(n)个部分,求a?2(n)。
  探索:若平面上没有直线,只有整个平面a?2(0)=1,若平面上有一条直线,分平面为两部分,a?2(1)=2,若平面上有两条直线相交,分平面为4个部分,a?2(2)=4,若平面上3直线在一般位置,分平面为7部分,a?2(3)=7,考虑到7=C?0?3 +C?1?3 +C?2?3 (C?r?n 表n物取r的组合数,且有补充定义 C?0?3=1,C?0?0 =1,以及 C?r?n=0,若r>n),而且1,2,4分别表示为:
  a?2(0)=1=C?0?0 +C?1?0 +C?2?0
   a?2(1)=2=C?0?1 +C?1?1 +C?2?1
  a?2(2)=4=C?0?2 +C?1?2 +C?2?2
  因而可以猜想,
   a?2(n)=C?0?n +C?1?n +C?2?n (1)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证:若n=0,(1)成立。
  假设有某个非负数n使(1)成立(这是归纳法假设)往证:
  a?2(n+1)=C?0?n?+?1 +C?1?n?+?1 +C?2?n?+?1 (2)
  平面上在一般位置的n条直线分平面为a?2(n)个部分,添加第n+1条直线,构成在一般位置的n+1条直线。这条第n+1条直线与原n条直线有n个交点;这第n+1条直线被分为n+1段,每一段把原来n条直线所分出的一部分分为2部分,既增加一个部分,故第n+1条直线使原来a?2(n)个部分添加n+1个部分,因此:
  a?2(n+1)=a?2(n)+n+1
  因为n+1=1+n=C?0?n? +C?1?n
  且依(1)
  a?2(n+1)= C?0?n? +C?1?n + C?2?n+C?0?n? +C?1?n
   =C?0?n+(C?1?n +C?0?n)+(C?2?n +C?1?n )
   =C?0?n?+?1 +C?1?n?+?1+C?2?n?+?1
  这就是(2),故依数学归纳法,不论n为任何非负整数,(1)恒成立。
  以上两个例子使用第一归纳法证明的;还有一种证明方法叫第二数学归纳法:如果关于自然数n的某个命题P(n)具备如下条件:
  (1)P(1)真;
  (2)k∈ N,n   以上介绍的是数学归纳法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其实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严格的推理方法,也广泛应用于高等数学的证题中。
  如引入中有关图论问题的拉姆赛定理的证明。
  证明:因为红蓝两色可以对换,故若R(p,q)存在,则必有R(p,q)=R(q,p) (1)
  若p=2,k?2就是一条边,这就是红k?2,否则,如果没有红边,既全部边都是蓝色的,k?q就蓝k?q,
  故R(2,q)=q (2)
  
   图(1)
  依(1)可知
  R(p,2)=p (3)
  考虑p=3,q=3的情况,可以证明k3的边染色,不能保证必有一个红k3(三角形),或者必有一个蓝k?3,如图(1)(红边为实边,蓝边为虚边)所示,染色的结果既没有一个红三角形,也没有一个蓝三角形。但可以证明k?6的染色,一定会有一个红三角形,或者有一个蓝三角形,如图(2),设P为顶点,P与另外5个顶点连接为5边,染色之后,(A)可能至少有3条红边,即至多有2条蓝边,(B)也可能至少有3条蓝边,即至多有2条红边,对于(A),设PA,PB,PC三边都是红边,若△ABC有红边,设为AB,则△PAB为红三角形;若△ABC无红边,它就是蓝三角形,对于(B)只需把(A)的证明中红蓝两色对换,便得出了必有红三角形或必有蓝三角形的结论。总之不论k?6的边怎么染色,必有一个红三角形或必有蓝三角形,故R(3,3)=6。
  这是数学归纳法用于图论中的例子。
  
   图(2)
  下面再看数学归纳法用于高代的例子。
  例4:设V?1,V?2,V?3,…,V?s是线性空间V的s个非平凡的子空间,证明:V中至少有一个向量不属于V?1,V?2,…,V?s中的任何一个。
  证明:对s用数学归纳法。
  当s=2时,因为V?1是非平凡子空间,故存在α V?1,如果α V?2,结论成立;如果α ∈V?2,则由V?2也是非平凡子空间,故存在β V2,若β V?1,则结论已成立;若β V?1,则
  α V?1,β∈ V?2,α∈ V?2,β V?2 ①
  于是用反证法可证α+β V?1,α+β V?2,事实上,若α+β∈ V?1,又β∈ V?1,这与①矛盾,
  故α+β V?1,同理证明α+β V?2。
  故当s=2时,结论成立。
  假定对s-1个非平凡的子空间结论成立,即在v中存在向量α,使α V?i,i=1,2,…,s-1,对第s个子空间V?s,若α V?s,结论成立;若α ∈V?s,则由于V?s为非平凡子空间,故存在β V?s,于是对任意数k,向量k*α+β V?s(如果kα+β∈ V?s,β=(kα+β)-kα∈ V?s与β V1中?s矛盾),且对于不同的数k?1,k?2,向量k?1α+β,k?2α+β不属于同一个V?i(1≤i≤s-1)(如果k?1α+β,k?2α+β属于同一个V?i,则(k?1α+β)-(k?2α+β)=(k?1-k?2)α∈ V?i,得α∈ V?i与α V?i矛盾)。
  令取s个互不相同的数k?1,k?2,…,k?s,则s个向量
  k?1α+β,k?2α+β,…k?i?-?1α+β,k?sα+9β
  至少有一个不属于V?1,V?2,…,V?s?-?1,这样的向量即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数学归纳法是十分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仔细体会本文中例题,熟悉数学归纳法的用法和证明技巧。要抓住数学归纳法中关键步骤:(1)验证n=1时结论正确;(2)假设当n=k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大数学系《中学数学研究》编辑部 2001.1.10出版 总第229期?
  [2] 《奥数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第一版?
  [3] 《数学奥林匹克解题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7第一版

标签:归纳法 巧妙 证明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