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文综 > 正文

村镇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报告_我国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供求分析及防范策略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旨在服务三农。但受农业弱质性和资本金较少等因素的制约,村镇银行面临严重的信用风险。本文在描述了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现状的基础上,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供求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防范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用风险;供求分析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一大创新,自2007年3月1日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正式挂牌营业以来,村镇银行取得了迅速发展,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村镇银行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基于村镇银行的经营特点及环境,信用风险仍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而农村金融总体上存在的供求不均衡、供给不足等问题(即金融供给抑制)势必是引发信用风险的重要根源。本文从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研究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策略。
  一、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现状
  根据Patrick(1996)提出的"需求追随"模式,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导致金融机构及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需求决定供给,有什么样的金融需求,就有什么样的金融供给。金融供给是经济发展、金融需求催生的结果。本文先从需求入手,再对相应的村镇银行金融供给进行分析。
  (一)需求现状
  1、需求强劲
  农村金融需求伴随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日趋旺盛。现代化农业是高度产业化的社会化生产,农业企业化的经营行为对资本的需求量大;农户的生产性需求与消费性需求也随生活质量的提高日益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
  2、金融需求存在区域性及层次性
  金融需求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家庭富裕情况相适应。发达地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性需求;中等发达地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需求;欠发达地区农民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消费性生活需求。
  家庭富裕的农户资金需求的规模相对要大、期限相对要长,可以接受抵押贷款,但一般不能提供充足抵押担保。中等农户贷款一般用于小农再生产,贷款期限相对较短,提供的有效抵押有限。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户,资金需求规模小、需求时间短,贷款一般用于生活需要,且基本上不能提供有效抵押。
  3、金融需求呈现季节性和时间性
  农村资金需求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相联系,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基本原则"春贷秋收冬不放"就是典型写照。另外,农户的生活性资金需求较为复杂,不确定性、随意性大,时间紧,从而使得农村金融机构针对生活性资金需求的评估难度大,信用风险高。
  4、贷款呈现小额、分散的特点
  农村资金需求多为单个农户,经济决策主体的分散化决定了农村资金需求呈现出小额特征。虽然农村总体资金需求规模巨大,但是单个农户的金融需求相对较小,但是面广,十分分散,缺乏中间业务。这样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成本增加,信用风险大。
  (二)供给现状
  1、吸收存款难
  农村金融需求大与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少、资金实力弱的矛盾十分突出。村镇银行资金供给不足主要是因为村镇银行认同度较低、公信度欠缺,吸储能力不强。村民收入水平不高,并且对村镇银行的品牌认知程度偏低,导致村镇银行吸储难度较大。
  2、信用额度较小,需求无法满足
  由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产品和经营周期有其特殊性,比如租用的土地少于50年不准用于抵押,果树、机器等资产的流动性强,银行不允许作抵押,在涉农融资中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导致信用最高额度相对较小,严重制约了信贷的获取,尤其是生产性需求满足度低。
  二、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供求分析
  (一)供求失衡与信息不对称
  上文指出的供求严重失衡容易加重信息不对称,使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更加严重,这正是村镇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由于供小于求,村镇银行与农户、农村微小企业之间存在非对称信息,银行并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借款每个农户和微小企业的所面临的风险类型或程度情况。因此,只能对所有的农户和企业收取固定的利率。但是由于可贷资金有限,只有通过适当提高利率来减少有效需求。然而随着利率的提高,只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农户和企业将接受贷款银行的利率而继续申请借款,而低风险低收益的农户和企业将被迫退出申请人的队伍,形成逆向选择,从而贷款的违约概率进一步加大。
  其次,由于农户和企业需求旺盛,获得贷款的愿望迫切,以及更希望日后继续获得贷款,此时便更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由于贷后的信息不对称,任何获得借款的农户与企业都有改变自己项目性质的动机,如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同时也加大了借款项目的风险。
  (二)需求方分析
  1、农业的弱质性
  农业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农业从投入生产到获得产出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既受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及灾害的影响,又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制约。因此农业是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当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后无法按时取得预期的收入时,村镇银行就可能面临被迫违约产生的贷款信用风险。
  2、缺乏有效抵押品和担保人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贷款所依据的抵押品虽然不少,如设备和车辆等动产,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权、房屋产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有价证券等不动产两大类。但实际上农村企业和农户能提供上述抵押品的贷户很少。单个农户对农村土地虽然享有承包经营权,但其只拥有使用权而不具备所有权即不具有完全的产权,目前还不能抵押;农民拥有的房屋没有完全产权,也不被金融机构所接受;拥有的粮食、牲畜、农具等财产金额太小又不足以抵押。另外,大农户因贷款需求额度较大,难以寻找合适的担保人;而条件较差的农户,由于家庭收入低、底子薄,虽然贷款需求较强,但也会苦于无人愿意与其联保。
  3、农户信用意识淡泊,投资获利能力不高
  农户信用意识淡泊,有些农户认为即使未按时还款,自身也没什么损害,越是还不上贷款的越要借款,产生逆向选择,同时也容易导致其他农户跟风拖欠贷款,导致整个业务拖欠率提高。农户作为一个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他们的金融知识匮乏,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渠道也不畅通,使得他们贷款投资的获利能力相当有限,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还款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将转化为一定的信用风险。
  (三)供给方分析
  1、资金来源短缺,吸收存款难
  村镇银行在筹集资金方面困难重重。第一,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原本就有限。第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它们很难得到较高的认可。第三,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商业银行一方面由于农户对其较高的认可,仍然能正常吸收农村存款,然而另一方面却大幅萎缩农村放贷业务;邮政储蓄也只吸收农村资金而不发放贷款;而农村信用社的富余部分资金也被以拆借的形式流出,这些都加剧了资金的外流速度。
  然而,这又与村镇银行面对的农村巨大信贷需求市场和巨额盈利空间形成了矛盾,基于村镇银行被赋予的"惠农"使命,及其对更多的商业利润的追求,村镇银行有内在的扩大信贷规模的冲动,这种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
  2、贷款欠缺灵活机制
  首先,村镇银行在贷款期限较为僵化,对有些贷款年限进行规定和限制,大多贷放少于1年的贷款,造成很多农村企业和农户在年末迫不得已的从紧张的现金流中抽出资金归还贷款,以期来年能重新贷款,如此便抑制了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其次,村镇银行普遍授信额度偏小,即使是联保贷款的授信额度也较小,授信额度欠灵活,难以满足农户扩大生产和多种经营的需要。再者,对所有客户采用同等的利率,容易产生上文提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普遍缺乏新产品,创新性不强。
  3、缺乏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目前村镇银行较之成熟的商业银行在内部风险控制这方面存在很大差距。首先,村镇银行的员工普遍经营管理素质不是太高,甚至有些员工在接受贷款者的"好处"之后,不讲对方的信用水平和还贷能力而进行放贷,增加了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其次,对客户的评价体系缺乏,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和信用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无法有效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最后,村镇银行由于人才的缺乏和观念的束缚等多方面原因,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这也助长了其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及解决策略
  (一)扩大抵押品范围,完善担保联保制度
  在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的条件下,村镇银行可以积极探索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贷款,扩大农村抵押范围,对价格平稳,产销两旺的产品货单、应收账款等都应允许进行质押。
  为防范信贷风险,村镇银行应积极创新和探索灵活多样的贷款担保方式,增强农户之间的互相合作与联保,考虑取消小组互助金和贷前存款,适当简化联保贷款手续,使之更贴切农村借款者的需求方式。
  (二)构建信用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内控机制
  村镇银行可以成立一支资信评定小组,建立一套完整的、统一的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借款人的资金需求、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及可能对其还款造成不良影响的各项因素,对农户进行信用评价。
  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内控机制,严格落实审、贷、查分离机制,使每笔贷款的贷前审查、贷后跟踪和清收工作都能落实到人、环环相扣,并加强与借款人的动态联系。同时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防止信贷人员内外勾结、弄虚作假、放宽贷款条件,并相应的建立健全配套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三)实行激励政策,帮助农户培养还款理念、强化信用意识
  村镇银行在进行上述信用评级工作以后,可以对不同等级的群体实行不同的贷款额度以及不同的贷款条件。对信用好的客户的贷款需求,采用正向激励机制,可以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等办法,起到示范效果。以鼓励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继续保持信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鞭策信用较差的客户,提高其信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村镇银行还可以通过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提高客户的信用意识,强化其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以大大降低客户的违约风险。
  (四)灵活贷款制度,创新信贷模式
  首先,灵活贷款期限,可视具体情况对贷款展期。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时间性和弱质性等特点需要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允许传统农业生产贷款跨年度使用。其次,建立浮动利率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对不同的贷款需求者实行不同的利率,定价参考标准可以是贷款期限风险、贷款质量风险或信用状况风险等,依据风险的高低来决定贷款投放额度的利率浮动幅度。通过利率的差异化能识别客户的优劣,从而防范信用风险。
  同时,村镇银行可以借助于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专业协会,实行"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创新性的经营模式开展信贷业务,增强借款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五)构建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村镇银行的对农贷款存在信用风险,因而要引入农业保险,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以增强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并降低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政府、商业性保险机构、村镇银行等各部门应协调统一地为广大农户和农村企业服务,通过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性质、建立存款保险公司、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和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等多种渠道使农业生产风险尤其是自然灾害风险在最大范围内分散。
  参考文献:
  [1]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的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1,(10).
  [2]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4,(2).
  [3]王曙光.产权和治理结构约束、隐性担保与村镇银行信贷行为[J].经济体制改革,2009,(3).
  [4]李吟秋.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初探[J].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10).
  [6]于丽红,陈霞.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生产力研究,2011,(1).
  [7]胡忠良.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和防范路径[J].生产力研究,2011,(1).
  [8]景丹红.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与村镇银行发展定位[J].法制与社会,2009,(8).
  作者简介:颜琳琳,山东潍坊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0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薛桂芝,山东泰安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0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标签:村镇 防范 信用风险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