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英语 > 正文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思考]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在中国,解决好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目前和未来的生活质量,还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现状,探索了未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模式。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这些现象带来的结果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1%,而农村的老龄人口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75%。据预测,在2020年前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比城市高出2~6个百分点,进入了典型的老年社会。解决好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及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分析前期农村养老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未来农村养老的合理模式,降低农村老龄人口晚年生活风险,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一、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
   1.曾依附于集体经济的养老保障制度逐渐解体。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作用已微乎其微。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并处于逐步萎缩状态,且有相当部分的村级集体积累实际是“空壳子”,也就是说这些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竞争加剧、科技发展,农民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倘若还依靠集体经济筹集资金必然不能实现保障功能。
   2.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增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养老需求与日俱增。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正逐步被“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所取代,养老负担加剧。同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大批青壮年离开家乡步入城市工作,空巢老人的数量将不断增加,这种现象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需求。
   3.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农保试点,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指导意见》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家庭模式发生改变,家庭保障功能弱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逐步减少,农民观念发生变化,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变小,以前的家族式家庭模式也逐渐转变为“四二一”家庭模式。此外,近年来,更多的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上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空巢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家庭保障模式的基础逐渐动摇,家庭的保障功能快速走向衰弱。
   (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民参保能力有限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更是千差万别。目前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同一地区农民之间,其收入状况和生活成本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农村劳动者缴费能力有限。加之,农民对社保政策关注不够或尚存疑惑,对制度缺乏信心,保险意识不强,这样就更加阻碍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的一个主要难点就是农民投保承受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投保面窄和投保档次低。
   (三)制度管理及立法体制不完善,资金运营存在缺陷
   现阶段,许多地区的养老保险业务由多个部门经办,出现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机构重叠、业务交叉等现象,部门间在工作中难免相互扯皮、推卸责任 “什么都管又什么都不管”;在资金运营方面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例如管理不规范,运营安全性低,在实际的基金运行中,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及相应的人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实现保值就很不容易了,更谈不上增值了。
   (四)保障水平低,制度覆盖范围有限
   首先,由于人们对农村养老保障的认识不到位,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农民投保时都选择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而到期兑现的养老保险资金基本无法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其次,从保障的对象来看,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其实是一种“保富不保贫”的制度。那些真正需要养老保险的农民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根本不能享受该项制度带来的福利,今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还有待调整。
   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模式研究
   (一)社会养老模式
   1.注重机构养老制度的建设。据民政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农村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已超过20%,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已经达到48.9%,而由于传统养老模式的功能不断弱化,对社会化养老的需求就越来越大,机构养老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起来。
   首先,各级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为农村养老机构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组织各方力量参与到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中来。其次,政府可以将农村养老机构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通过大力宣传、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在农村建立营利性的养老机构或老年村,为比较富裕的老年居民提供相对于政府主导的养老机构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此外,还应积极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取结构,确保有限的财政投入优先安排到农村养老服务的事业中去,切实解决农村养老机构数量有限和质量低下的问题。
   2.加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用实际来为农民解说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必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刊物来宣传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二)家庭养老与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
   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还没有普遍推行的今天,家庭养老在一定时期内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传统的家庭模式发生变化,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单纯依靠家庭养老无法起到全面的保障作用,此时,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为有条件的农村老年居民提供保障,这一方面是农村居民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保险公司开拓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的需要。
   1.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商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比如减免某些项目的税费等,以减轻商业保险公司的运营压力,帮助他们扩大农民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保险监管机构也应充分发挥作用,加紧制定和完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
   2.商业保险公司要加快养老保险产品的创新。保险公司要立足于农村现实,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收入状况、家庭人员结构以及历史文化风俗等特点设计出适用于当地的养老保险产品。
   3.提高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争取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保险服务。
   (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新农保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将逐步减轻农村人口的养老压力,缩小城乡居民养老方面的差距。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高度重视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相关部门要做好基金管理和投资决策的研究工作,确定基金投资运营的合理模式及适当比例,以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切实解决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担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尽可能多的加大补贴的力度,中央政府也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给予不同的保费补贴和财政支持力度。此外,还应注意建立完善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并加强对新农保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建设专业的养老保险工作管理团队,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养老保险的服务能力。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009JJD630007)
  
   参考文献:
   [1] 赵曼.社会保障[M].中国财法经济出版社,2005(12).
   [2]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3] 范欣.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技,2010(7).
   [4] 郎明朗,卢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研究[J].政治研究,2009(5).
   [5] 萧蔷.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行模式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2007(4).
   [6] 丛春霞,刘晓梅.社会保障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7] 李春根.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8] 胡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
   [9] 温家宝.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讲话〔EB/OL〕.中央政府网,2009.
  
   (作者简介:颜培然(1989-),女,河北保定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标签:未来发展 思考 农村 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