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招生 > 正文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_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直遵循:“生活即教育。”是啊,生活就是一本书,让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只有联系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他教导他的学生们“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科学能教我们好好的生活、生存,我们今后应该多提高科学的智能,向着科学努力,努力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以保证我们大家的健康和生命”。当今社会科学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生活,充满生活情趣,让孩子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牛顿不就是在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不就是在水壶烧开水的启示下发明了蒸气机?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联系生活的科学教学才能让孩子有亲切感。作为科学教师,怎样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呢?
  
  一、 科学问题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中学科学
  
  “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就一个科学的民族,必须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有了科学的儿童,自然会产生科学的中国和科学的中华民族”。 科学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一切都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怎样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我们要尝试把科学问题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科学。从思维的角度而言,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是在解决问题后产生新的问题而告终的。科学学习更是如此。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动力因素,是构成科学探究的全部内容。因为“生活决定教育”、“实践第一”,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科学探究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因为如此,在现行的科学教材中,有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一天的食物》、《面包发霉了》,这些在成
  人眼中不屑一顾的现象,在孩子来说却充满了趣味。 然而,有些科学研究的内容,比如“地球运动”,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字眼,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领域,怎样让孩子了解宇宙呢?是简单地看一看图片、录像,还是读一读资料?不够!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中显见的问题摆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寻求答案。
  “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地球上为什么有昼夜交替?”、“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现象、生活中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孩子感到亲切,便会产生探究欲望,进而成为学习动力,去研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地球运动”的知识就显得生活化、具体化了。
  
  二、 探究实践化,让孩子在生活中懂科学
  
  “科学的教师应当和小孩子一起玩,而且应当引导小孩子一同玩”;“我更希望中国的男教师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做爱迪生的母亲……”;“小学教师必须拿着科学的火把引导儿童过渡”;“我们提倡科学,就是要提倡玩把戏,提倡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子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玩把戏”,在我们今天理解就是“探究”。从思维的联系生活的教学,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因为教学化成了一点一滴的生活,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我们学会生活。
  科学教学中的很多内容,只有在生活中亲历、体验,孩子的科学素养才能得
  到真正的提高。所以我们“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比如《养蚕》,单靠书面的只是讲解,图片或录像的展示,孩子是不能有一个直观印象的,只有让孩子亲手动一动,在生活中亲历养蚕,他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才能达成。
  让孩子跟着父母、长辈,亲历蚕卵的孵化,蚁蚕的长大,幼虫的蜕皮,成虫的破茧而出……正是因为亲历,才能印象深刻,才能有真切的体会。
  
  三、 运用实际化,让孩子在生活中用科学
  
  生活不仅仅让我们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更有一种魔力,使我们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学而不用,时间久了,知识就会慢慢淡忘;学而致用,知识就会变成技能、变成智慧。
  作为科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的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学习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从书本走向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自觉地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汲取营养,获得本领。课堂是个小空间,生活是个大舞台。“种凤仙花”、“观察蚂?蚁”……?都不是用一堂课、一个地点就可以探究清楚的,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大胆让学生调查、实验、记录,坚持以课堂为中心,辐射课外,以科学课为重点,运用各科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机械》中的一些工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就能使孩子掌握并融会贯通吗?不够!更应该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以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制作一件小工具,帮妈妈拧个小螺丝,和爸爸一起敲个钉子……让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让运用演化成操作作业,相关内容才能学以致用。
  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该注意
  正确的指导,在孩子联系生活自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在过程中要做足准备工作,孩子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总是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丧失信心。所以,科学教师要做到三不,帮助孩子提高科学素养:
  一不粗疏。任何活动,教师要先试做一下。充足周密的准备,是孩子探索生活中地科学取得成功的保证,而任何一个细微环节的疏忽,都可能会导致探究的失败。
  二不模仿。过多的强调实验步骤,不给孩子思考,与探究目的背道而驰。长此以往,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
  三不放任。孩子是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放任自流。缺少必要的活动规则和教育管理,就会产生活动中的干扰。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科学素质的培养和良好情操的陶冶,有些还会成为日后实验中的非常危险的隐患。
  生活是科学教育的内容,也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生活不仅是孩子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也为孩子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为孩子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孩子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让我们紧紧依托生活,一起主张“用生活来教育”。

标签:生活 中去 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