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招生 > 正文

鸣鹤古镇【崇山有鸣鹤,岂可相追寻】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大邑鹤鸣山被称为道教发源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来此修道传道,天下名山众多,这第一代天师怎么选择西蜀这一鄙土呢?这是因为鹤鸣山在自然环境上与道教的自然思想相契合,本文从鹤鸣山在命名、天文、地理等角度来探讨鹤鸣山与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重合点。
  关键词:鹤鸣山;风水;道教;人文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U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2
  
  鹤鸣山,在大邑县城西北三十里外,属岷山山脉,海拔约九百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鹤鸣山因张道陵在此创立了五斗米道派,张三丰在此修得了长生之术,而名闻于天下,载之于史籍。与青城、峨嵋等为“古剑南四大名山”,鹤鸣的双涧又与“雾中明月”“斜江晚渡”等号为“大邑古八景”。
  鹤鸣山四季温差不大,冬暖夏凉;山间云烟绕殿,氤氤氲氲。松柏成林,苍翠欲滴。山涧溪流如琴如磬,泠然有声。重檐歇山式的宫观殿宇、楼台亭阁以浓厚的美学形式,凝结着历史的厚重。“三丰古柏”“天师神泉”,迎仙阁、天谷洞、三圣宫、天师殿……每移一步,便有新景,游人在应接不暇的美景中品味着这神域仙境。
  作为“鹤鸣神山太上治”或是“汉天师道发源地”,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宗教的发源圣地,作为探源道教、解密道源物质依托,从人文地理学角度上,鹤鸣山还有很多的宗教、民俗、文化价值内涵可供挖掘。一、山名与道
  鹤鸣山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得名。鹤是长寿之鸟,千岁变为苍色,两千岁变黑;鹤是仙禽,常集于仙人左右,为“仙人之骐骥”,所以称鹤时,常在前贯一“仙”字;鹤色洁形清,有飘逸灵动之势,超脱不群之感,翩然凌霄之姿。且鹤鸣则闻于天下,飞则一举千里,飞薄云汉。“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这一特性与道家“人间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剑佩轻。”(杜光庭《题鹤鸣山》)的风度,超然高举,脱尘出俗,不拘于名利的品格不约而同。
  古书上说:鹤,善鸣鸟也。鹤叫声清唳悠扬,在《诗经》上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诗句,“鹤鸣”正符合士人“身隐而名著” 的理想生活状态。
  并且鹤鸣山有这样的传说,(《广舆记》)鹤鸣山的岩穴中有石鹤,石鹤一鸣,便有仙人飞升。张道陵的老前辈,黄帝时的仙人广成子修炼得道成仙,石鹤就叫了一回。
  鹤鸣山与道教有着这样多的内在的关联,可见名山名观,并非无凭无托。故而天下名山众多,张道陵却独看重此地!
  天谷洞位于鹤尾大坪山老鹳顶西侧。主洞200米“谷”取《老子》“谷神不死”之意,注释家说:“谷,生也,生亦养也。” 天谷洞冬暖夏凉。洞中流泉清洌。天谷洞是自然形成的断裂岩洞。钟灵毓秀,灵山多秀气,极自然之造化。年近百龄的张三丰,就曾在天谷洞静坐炼神,养其元神,羽化登仙。二、山与堪舆
  (一)鹤鸣山上应天文
  二十八宿是古代天文学家、星相学者为观察日、月、五星位置而设置的天文坐标。把天空的星座分为四个区域,每个方位有七颗星,而四神则是保护天地四方的神灵。二十八宿是保护四神兽的天神,道教以为“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并以对二十八宿分别与二十八种禽兽相配附会事物之吉凶。
  古代天文学上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分野。
  鹤鸣山与天文密切相关,道书《云笈七签》上说鹤鸣山“治应氐宿”,氐宿是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为苍龙之胸,万事万物皆了然于心,故多吉,主招财。《禽经》说“亢为鹤”,亢宿是苍龙七宿第二宿,为苍龙的颈,有龙角之护卫。故多吉,主爵禄。
  (二)鹤鸣山下关风水
  美国城市规划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到:“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开放式的环境,中国的风水理论从一种非理性的角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特殊方法。”风水学是中国特有的,它根源于《易经》的阴阳哲学思想。“风水”一语,源于道教,最早见于西晋郭璞:“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在古人看来,住居地风水好坏影响着居民的命运。风水理论在民间虽然影响很大,但真正典型的风水景观并不多见,鹤鸣山却是难得的一例。
  北大俞孔坚教授研究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理想的居住模式,他总结出这样一个答案:“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用风水的话说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验之以鹤鸣山,山形地貌正好符合这些风水要义:鹤鸣山“雄蜀川窒西隅,据雾邑之北境,前望乎嵋、巴,后枕乎绥荒。”(《鹤鸣观记》),大坪山是鹤鸣的主山,是山川形势的依靠,鹤鸣山、大坪山、冠子山、从近至远,山势一路逶迤,形成连绵不绝的龙脉意象。鹤鸣山依傍于主山,被左右群山环抱,左有妙高峰,右有留仙峰,构成了“左青龙,右白虎”的格局。二峰左右各展开十余里,形成 “护山”,山前隔水的近山因其形似“案几”而在风水学被称为“案山”。案山前的远山重重叠叠,好似远来朝圣,被称为“朝山”。迎仙阁山头是鹤鸣山的案山。在五六里之外,灌口上街的几座小山及又在数里之外的马台山及附近的小山包形成朝山系列。上加风水好地要“山环水抱,冲阴和阳”,因为弯曲的河水乃龙气聚合之象。斜江的两条支流环山东、南、西三面,在迎仙阁(案山)前交汇,形成斜江正流。水流与地谷相通,山上两涧有“鹤鸣双涧透龙泉”之说。主峰下,泉水环流,终年不息,这些都符合风水中 “冠带水”的大吉意象。三、山的“原生状态”
  李小波教授在《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文化地理视野》指出:“风水景观体现了中国民间人文精神的‘原生状态’,其中蕴涵了生殖崇拜、安全心理、美学欣赏、血缘纽带、天人合一五个层面的文化意义。”
  风水中的龙与虎、山与水、“丘垅为阴,冈阜为阳”原本就暗含着生殖意象,鹤鸣山土地肥厚、草木繁茂、地势连绵本身就是化育万物的沃土。天柱峰,天谷洞这些名称同时也暗含了生殖器官的意义,表达着古人对生殖的崇拜和生命的追求。从仿生学的角度看来,鹤鸣山形似鹤,红岩山为鹤尾所展之屏,冠子山为鹤尾,大坪山盎然而起为鹤之背,整座山是鹤之躯体,大坪山顶名老鹳顶,山麓有一狭长小平坝,为鹤之颈,平坝前石峰凌云突然而前峙,为鹤之顶。由妙高峰、留仙峰所展开的群山如翼之舒卷。仰望鹤鸣,宛如一只俯颈饮泉的白鹤,头、颈、翼、尾、俱全。这是难得的古代堪舆学与现代仿生学完美结合的景点。
  在先民朴素的自然观念中万物皆有灵,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大地山河是一种“大生命”,河流是血脉,土石是骨肉,同时人类也是宇宙的化身缩影,这与现在的全息理念差不多,潮的起沉涨落,月的阴晴圆缺都和人有着一种神秘的超验的联系。所以中国人的理想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和谐。
  中国传统住居文化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山河大地为主”,强调天、地、人的谐调与协同。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之楠在论及鹤鸣山与气功的关系时说,地磁好,地理结构得天独厚。相当适合人们居住。《周易》有“……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的句子,每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灵通之意。《蜀中名胜记》说“山有二十四洞,应二十四气。洞口约阔三尺,深不可测。每过一气,则一洞窍开,余皆不见”。鹤鸣山有二十四洞。其洞内与外界大自然息息相通。江河通脉,川泽通气。经实地考察,其《天谷洞》诗云:“天谷本长生,长歌石窍鸣。栖神须此地,坐炼大丹成。”便是真实反映在天谷洞修炼时的情景,心法相应,物我两忘,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师旷等.禽经 相鹤经 续诗传鸟名,中华书局1991
  [2]郭璞.葬经笺注,中华书局,1985
  [3]朱熹注.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曹学?.蜀中名胜记.重庆出版社,1984
  [5]蒋平阶辑订.秘传水龙经,中华书局,1985
  [6]顾颉主编.堪舆集成,重庆出版社,1994
  [7]李小波.中国古代风水模式的文化地理视野,人文地理.2001年第06期

标签:岂可 追寻 崇山有鸣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