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美术鉴赏课教学】2018美术鉴赏李松答案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职美术鉴赏课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判断、评价,提高审美思想的重要途径。要上好美术鉴赏课需要大力提高教师素质、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并与实践相结合,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体验活动,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职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这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性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充分肯定了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给美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美术鉴赏课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判断、评价,提高审美思想的重要途径,将进一步促进了中职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服务。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里就如何上好中职美术鉴赏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的放矢,增强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教学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校的学生写生技巧不错,但却连基本的绘画理论常识都不懂。问及原因,教师只教画法,对画理画论、鉴赏方法等几乎不涉及,只进行单一的技能传授。有的教师甚至以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也就是教师自己多画点画,提高自己的画技。进入这样的误区当然有客观原因,但是如果教师先入为主地存在这种轻理论、重技能思想,其美术鉴赏课的质量可想而知。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加强学习,不要让思想停留在绘画技能教学的经验层次上,对美术教育应有更深刻的认识,让美术鉴赏课真正成为审美素质教育。
   其次,精心备课,目的明确。教师备课不仅要全面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还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能力和认知结构出发,精心设计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不仅要考虑学生是否能掌握这些知识,还要考虑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能力。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素质不高这是客观事实,这就决定了美术鉴赏课一定要紧扣本校学生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在内容和深度上不宜做过高的要求。根据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性质、专业特点,美术鉴赏课的内容应当有所不同,或有所侧重。
   再次,广泛涉猎,扩大知识面。美术鉴赏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课程,需要美学、文学、历史、音乐和舞蹈等多方面的知识。美术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特点,还要触类旁通,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知人论世”。如欣赏“现代主义绘画”这一章节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时,就要求我们对十九世纪末欧洲整个社会形态、人们的意识以及当时表现派的艺术风格甚至蒙克整个的人生经历都有所了解与涉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分析作品时,将一系列的知识顺理成章地融会于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们压抑情绪得以释放而获得的特有的“美感”。如果教师知识浅陋,只能直接套用教材为数不多的章句,学生享受美的愿望自然得不到满足,美术鉴赏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二、创设情境,激发鉴赏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相关。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这“人”就是学生,而学生的学习又恰恰是与老师的教育教学分不开的。因此,在美术鉴赏中,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只有在愉悦的交往氛围中才能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和环境,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鉴赏兴趣的培养还离不开情境的创设。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有很强的直观性特点。其鉴赏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因此,高水平的教师都善于善于设置情境,以引发学生思维的联想与想象。实际教学中,由学生熟悉的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体或一句话导入新课,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乐学的态度;一首激昂的诗歌,一段悦耳的音乐,也都能创造出与美术鉴赏内容相关的特定的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充分运用或结合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更能产生让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无定法,巧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现代心理学表明,中职生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发育处于高峰期,其主要表现为成人感强,自尊心、好胜心和荣誉感强,兴趣广泛,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已不再像初中生那么肤浅,他们更喜欢寻根问底,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探究精神的表现。因此,作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式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积极参与。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自己的观点来分析、描述、理解和评判作品,鼓励与同学积极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当地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从而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深化审美感受。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欣赏作品的历史、种类、作用和艺术价值,调动学生的视觉经验,形成初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展示学生平常喜欢的东西如植物、动物、人物、日用品和艺术品等,在此基础上同自由想象相结合,创作出不同样式的作品;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图案,利用动漫方式全方位演示学生的“写生变化”。这些都可以丰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授人以渔”,传授鉴赏方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道理。从功利的角度看,学生善不善于绘画,其实对于他们将来的影响并不大,毕竟他们中只有少数人从事美术工作。但是,如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审美素质差肯定会影响他们将来生活和事业的质量。而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则一定要掌握鉴赏的方法。传统的美术鉴赏课多是教师按教材来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形式和艺术语言等,照本宣科者多,偶或有增加一些艺术趣闻、画家轶事等“笑料”,似乎课堂气氛活跃,但最终还是教师个人的主观感觉与理解,这种灌输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几乎没有效果。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还得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和科学、有序的方法。
   就以绘画艺术来说,绘画的视觉空间特征决定了绘画欣赏的方式是看,而面对风格各异的作品,欲获得欣赏的愉悦,达到欣赏的层次,则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方法。首先,要以理解的态度加以品评。所谓理解,即设法了解作品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作品结构、形式的特征等,只有对这些真正理解了,和作者的作品在情感上交流了,欣赏者才可能作出比较实事求是的判断和批评。其次,了解绘画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特征。创造了优秀作品的大多数艺术家已随着时间远去,我们今天面对绘画作品,实际上是面对历史和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化石。对于作品,尤其是古代绘画遗产,通常要放在它诞生的时代背景上加以品评,并且与前代的、同代的或后代的绘画加以比较,方能找到它在绘画发展史上的准确位置,理解“这一幅”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美的真谛。再次,培养艺术形式感觉。欣赏的实质不是表面的观看,而是感觉。面对画作,作品的整体面貌瞬间便直逼眼帘。作品的艺术特征触动、撩拨、撞击、刺激着人的感官神经,形成审美的心理活动。欣赏者感觉的敏锐度与含量决定了欣赏层次的高低。最后,要尊重自我感受,尊重自己的直觉与联想。欣赏绘画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无定法的创造性活动。由于欣赏者的年龄、经历、修养与趣味各异,同样看一幅画,获得的感受结果自然不同,这是很正常的。
   五、走出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活泼好动、热衷新鲜事物是中职生的最大特点,美术鉴赏课教学场所如果老是囿于教室、画室,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体验活动,更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鉴赏和写生是美术的基本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兼顾,才能既提高画技,又提高审美能力。写生课时,不妨带学生去野外走走,引导学生观察树木、花草、山石和流水,分析美在自然界存在的因素及美的形式规律在自然界的体现。写生过程中,善于动手动脑,通过感受理解,表现审美对象,能提高学生发现美、判断美和审视美的能力。而美术欣赏课,则可以根据条件,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欣赏活动。如此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标签:浅谈 鉴赏 中职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