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资讯 > 正文

孤独的反叛者:孤独的反叛者成就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莫里森在《秀拉》中塑造了一个敢于挑战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并一心去寻找自我的具有叛逆精神的黑人妇女形象――秀拉。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描写了美国黑人女性在痛苦之中的觉醒,而她们的觉醒早于她们的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她们成为孤独的反叛者。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秀拉》反叛者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托尼?莫里森在《秀拉》中塑造了一个敢于挑战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并一心去寻找自我的具有叛逆精神的黑人妇女形象――秀拉。秀拉的追寻自我之旅体现了现代黑人女性在寻找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难题。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描写了美国黑人女性在痛苦之中的觉醒,而她们的觉醒早于她们的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她们经历觉醒后无能为力,在无可奈何的痛苦中挣扎,成为孤独的反叛者。本文主要从追求个性解放与自我实现、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传统关系的割裂三个方面论述秀拉的反叛。
  一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实现
  秀拉在反传统、反社会、反道德方面的形象是非常刺目的,而莫里森曾说过《秀拉》是她最喜爱的作品,因为她不仅成功地把秀拉塑造为自觉反叛社会的悲剧角色,小说本身更是莫里森本人政治观点与社会意识的展现。
  莫里森极力赞扬秀拉的反抗精神,所以她一再为秀拉辩解。而且似乎也担心读者会误读了《秀拉》,所以在小说开端的题词中,莫里森还引用了铁尼生?威廉姆斯的《玫瑰纹身》作为引子:
  “除了我没有人知道这世上我的玫瑰……我有太多的荣光。他们不想要任何人心中有那样的荣光。”
  莫里森深刻地揭示出寻求自我、独立自主是黑人女性的“荣光”,并且在白人和男人占有主导地位的社会必然会遭到误会和曲解。
  莫里森在《美国文学中美国黑人的存在》一文中指出:秀拉代表的是“复杂矛盾、难以捕捉、独立不羁的现代性。”她不需要通过男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为使张扬的个性不受压抑,她反对任何潜在的控制;在她心目中,男人是没有位置的。对她来说,女性间的友谊远远高于婚姻和爱情,男人只是女人生活的点缀,而不应该是阻碍。秀拉还发现,女性越是想通过外界的认同确定自己的价值,就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丧失自我。如果以放弃自我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幸福,那么这种幸福的主动权还是操纵在男人手里,女性为之付出巨大代价而获得的地位与幸福实际上只是一种幻象。秀拉一直希望得到解放,发现自己充分的潜质……像一个完全自觉的人。秀拉是“20世纪中期具有反抗精神的黑人新女性,在她身上既秉承了黑人民族的顽强传统,又吸收了新时代的思想观念,形成了独立人格追求目标,是生长在黑色土地上的一朵奇葩,她企图用自己一生短暂的光辉来唤醒沉睡中的同族。”
  秀拉把外婆送进养老院,这在当时的黑人社区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人们在指责她不仁不孝的同时,也开始反省他们自己的行为。那些终日抱怨婆婆的媳妇们开始任劳任怨地侍候长辈,敬老养老的美德似乎又开始盛行起来。黑人社区以秀拉为镜,也开始把自己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用小说叙述者的话来说,秀拉的邪恶行为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改变这社区。秀拉就像一股凝聚力,把原本松散的社区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这个社区因为秀拉,母亲更爱自己的孩子,妻子更爱自己的丈夫,年轻人也更孝敬家里的老人,他们都从秀拉的反面行为中得到了启示,为了把自己与邪恶的秀拉区别开来,努力做着平时做不到的事。但是在秀拉死了之后,社区似乎又开始分散了,崩溃和死亡随处可见。原来以秀拉为镜、时刻检查对照自己行为的人们开始放松了。第一个变化就是“茶壶妈妈”。茶壶拒绝吃早餐,因为他妈妈没有按他的要求在面包里加糖和黄油。孩子竟然拒绝妈妈做的早餐,这让“茶壶妈妈”受不了,她雷霆大发,把儿子打了一顿。自从在秀拉家的台阶上摔倒以来,这是茶壶第一次挨打。发生变化的不只是“茶壶妈妈”一人。秀拉死前,其他母亲为了不让孩子受到邪恶的秀拉的伤害,也为了母亲的地位不受秀拉的蔑视,她们保护孩子,疼爱孩子;但秀拉死后,她们好像没什么动力了,也就放弃了努力。
  黑人社区的人们认为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都是由邪恶的秀拉引起的,但秀拉死后,自然灾害照样发生。最后,隧道倒塌,压死了许多游行者,黑人社区的种种不幸事件达到了高潮。隧道这个话题自始至终贯穿整部小说,因为它涉及到黑人社区的就业问题。黑人希望到隧道找份活干,但因种族歧视而没有成功;秀拉死后不久,就有谣言说隧道工程已经宣布雇用黑人,所以当时人们觉得这是秀拉死后出现的一个好兆头,但实际上最终还是白人得到了挣钱的机会。自然灾害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该发生的时候还是发生了。这些一连串的灾难告诫了黑人民众:他们如不尽快觉醒起来,建立新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仍像从前那样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必将会走向自我沉沦。相形之下,社区人们的无知,反映出秀拉的先知先觉,秀拉的离经叛道是个性解放与实现自我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尽管也许不是最好的方式,但也是对当时守旧的“底层”人们的一个鞭策和警示。
  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二元对立是西方的传统思维习惯,传统的二元对立主要是主客关系,善与恶、美与丑等一系列概念。它代表事物的两极与对立面,由此产生的结果必然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此种思维方式强调斗争,因此必然导致行为上的不妥协和极端性,缺乏过渡,缺乏共容。
  为找寻自我和存在意义,秀拉追求的是完完全全的自由。她的自由选择了孤独,在彻底孤独的痛苦中成为她自身。她的孤独、痛苦是她“选择的”而不是“给予的”,于是她认为这种痛苦赋予她存在以意义。比起消极的听天由命,她的反抗精神是该鼓励的。只不过她所面对的是一面巨大而坚硬的铜墙铁壁,组成这铜墙铁壁的不仅有男人们同时也有女人们,所以,她的反抗是徒劳的。
  秀拉挑战传统女性一直处于被看、被用、被支配、被消费的地位。她以颠覆传统男女关系去实现自我,她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世界却依然如旧。莫里森安排秀拉英年早逝,宣告秀拉式的反抗失败。秀拉的反叛历程之所以孤独、辛酸、悲苦直至最终失败收场,与她反叛形式的极端性和局限性也有很大关系。
  在秀拉身上明显带有激进女性主义思想的倾向。从某一角度看,秀拉是这种激进女性主义的实践者,也是受害者。秀拉把男人视为敌人,她和男人只有性行为没有感情、没有爱,性行为是她发泄感情的渠道、是她感受自我真实存在的唯一途径,是一种她寻求自我、发掘自我的精神历程。这是激进女性主义者的主要思路之一。然而,这种总是把男性看作是敌人的女性主义,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是否能够改善支配与被支配的男女关系,不免令人质疑。互相敌视、支配对方,并不是女性所要的最终结果。平等、互爱、放弃支配别人,双方快乐地共存才是真正圆满的两性关系。采取极端方式的秀拉孤独地死去,就是莫里森对这种西方激进女性主义片面性的一种回应。
  秀拉的反抗是以直接表达自我的方式进行的。秀拉把内心的不满和情感直接而极端地发泄出来。秀拉的反抗方式是:她对社区的任何法规都不信奉;她不穿内衣去教堂做礼拜;对外婆不孝;她又不愿结婚生育;她与各种男人上床,随后就扔掉他们,甚至和好友奈尔的丈夫睡觉也毫无愧疚,她反倒对奈尔的反应感到不解。自然而然,在社区居民的眼里,她就成了“恶”的化身。他们将她视为一切不幸和灾难的根源:认为秀拉脸上的胎记是“汉娜的骨灰”,是她害死了母亲;芬雷先生在门廊里嘬鸡骨头,没想到一抬头看见秀拉,骨头卡在喉咙里,当场断气,人们就认为是秀拉施了法。秀拉的反抗形式不但激怒了整个黑人社区的人们,更毁灭了自己。
  秀拉的行为也严重伤害了自认为是同盟军的女性。为了追求自我,追求自由,她应该是勇气可嘉的。可是在她实现自我的路上,冒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的规范。秀拉试图颠覆男女性关系中男性支配一切的局面,但是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毒攻毒”的方式,使她必然遭到男性制定的道德伦理观念的谴责和反对。最终,她的行为不被社会认可,她成为了男权观念统治下的一个牺牲品。
  另外,秀拉以一种主动控制的姿态释放自我的情欲,试图游走于不同男性而避免性别的宰制。但是秀拉的情欲释放是一种消极性的解放。尽管性爱对秀拉来说,是她寻找自我的主要手段,但是这种挖掘自我的手段,不过是一场接一场以空虚换取空虚的肉体交换。她仅仅达到了我用、我看、我支配的表面形式,而无任何情感与精神内容可言。
  秀拉身上明显带有激进女性主义思想的倾向。从某一角度看,秀拉是这种激进女性主义的实践者,也是受害者。秀拉把男人视为敌人,她和男人只有性行为没有感情、没有爱,性行为是她发泄感情的渠道、是她感受自我真实存在的唯一途径,是一种她寻求自我、发掘自我的精神历程。这是激进女性主义者的主要思路之一。然而,这种总是把男性看作是敌人的女性主义,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是否能够改善支配与被支配的男女关系,不免令人质疑。采取极端方式的秀拉孤独地死去,正是莫里森对这种西方激进女性主义片面性的一种回应。
  三与传统关系的割裂
  秀拉是属于新一代的黑人妇女。她受过高等教育,有更多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能力。秀拉在外求学十年,受到了白人文化的教育,她在白人世界的生活经验和她所受的教育,使得她更独立,有了更鲜明的批判与反抗意识,进而获得了一种女性主义的视野。
  莫里森说:“任何黑人妇女都不应该因受到教育或别的什么而道歉,问题在于不要对民族传统视而不见。”她指出:“黑人妇女有能力成为船舶和安全的避风港,有能力建造房子养活孩子,有能力为一个完全的人,不要叫教育使自己远离了这些能力。”莫里森的倡导是与黑人民族文化价值观密切相连的,是保持黑人妇女传统美的文化女性主义。虽然秀拉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她却拒绝融入黑人群体、拒绝接受黑人文化和历史、拒绝他人的尊严和社会责任,她的所作所为表明她完全与传统隔绝,因此她的探索以失败而告终。
  黑人女性受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和阶级主义的三重压迫,她们受到的伤害或承受的痛苦远比白人中产阶级妇女更为复杂、更为严重,二者之间的传统和个人经历、社会大环境、家庭处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她们的认识论和立场更明显不同。
  莫里森坚持自称是“黑人女作家”,因此她的作品着重描写黑人女性的经历和生存困境以及对命运的抗争。但是《秀拉》的主人公秀拉的反抗形式和思维模式脱离了黑人传统。莫里森认为,黑人女性的解放不能完全脱离自身传统而实现,这就是她着力思考并一再强调的中心思想之一。“她们更关心的是整个黑人妇女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她们在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实现的同时,对黑人民族忠心耿耿,因为她们知道一旦离开了民族的根源,她们的力量就会消弱,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黑人妇女而言,女权运动和民族性是一致的,两者缺一不可。”这或许也是秀拉夭折的原因之一。
  总之,主人公秀拉是一位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实现的黑人女性。她不愿做男权文化的维护者、合作者,她要用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试图通过自己离经叛道的行为来证明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独立的存在,以此唤醒黑人社区的男人和女人们。她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叛逆者,她用自己的行为甚至年轻的生命反抗所有的一切。因此,秀拉争取平等的反叛意识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然而,秀拉的反叛是极端的、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她的个人思想上的激进和与群体的对立,她未能明白“底层”所有反对她的女性本应该是她的同盟军,这是秀拉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秀拉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激进女性主义者的悲剧,更是所有不觉醒女性的悲剧。
  
   参考文献:
   [1] 王宁主编:《蝴蝶的碎片》,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 毛信德:《美国黑人文学的巨星――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王晋平:《试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民族女权主义思想》,《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三卷第4期。
   [4] 章汝雯:《托妮?莫里森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赵秀芝,女,1974―,河南商丘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工作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标签:孤独 反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