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资讯 > 正文

【基于四融合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研究】技术创新的推拉模型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一个区域的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的好坏,是该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旨在通过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三重螺旋理论研究,引入了科技基金的理念,创造出一个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四融合模型,并介绍了该模型的发展趋势以及各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关键词:四融合模型 企业技术创新 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02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已成为竞争力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经济、军事、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决定了该国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一个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是指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研究机构,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资源,还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调控、激励机制等外部政策。在目前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主要把产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作为创新的载体,其中以三重螺旋理论为基础的产学研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实践的肯定。政府、企业、大学,作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三大要素, 它们根据市场要求而联结起来,形成了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引导着技术创新的进展。然而,在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中,阻碍技术创新进步的问题层出不穷,以政府、企业、大学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活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1.技术创新缺乏动力。一般而言,企业属于生产型的机构,在利益至上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多数关注于生产产品以获得收益,很少有企业会对技术创新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科技型企业规模有限,单个企业往往无法承担技术创新失败带来的损失。因此,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
   2.技术创新缺乏保护机制。技术含量高的创新产品,需要花大力气开拓市场和应对竞争者的介入、替代。当缺乏严格的制度保护时,一项成功的技术成果在某个企业中实现了转化,其他企业会相继进行模仿。即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给别的企业带来了收益,无形之中增加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在国内市场上,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这种现象在产业链中非常普遍。
   3.技术创新缺乏资金投入。科技型企业是以创新为生存手段的企业,这种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资金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银行出于安全的考虑,放贷的条件主要看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报表,贷款资金主要流向于风险低、投资回报较为稳定的项目,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项目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金额,科技型企业很难生存下去。
   二、银行基金的引入
   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科技型企业对资金依赖程度比较高,自身资金力量薄弱,在得不到银行的支持下,很难往前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专项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然而,政府基金毕竟是一种扶持性基金,数量有限,面对全国众多科技型企业时,显得力不从心,解决科技型企业资金困难的关键还是在银行。银行虽然是一种盈利机构,风险防范意识很重,但是,让银行和科技型企业合作,并非完全不可。技术创新风险高,创新成功后获得的收益也高,只要投资合理,再加上有完善的避险机制,银行与科技型企业的合作能使双方得益,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稳健的创新合作模式。
   目前而言,国有银行创新点太少,且出现了问题不需要个人承担后果,旧的机制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需要进行改制。政府对国有银行进行引导,在原有的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设立创新基金,专门用于支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该基金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投资,它重点用于支持技术创新水平高、风险大的项目,用于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由于创新基金投资的风险高,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大,在成立创新基金的同时,银行需要具备相关的人才,对投资项目进行考察,辨别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在这方面,银行可与高校组成长期合作,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为银行投资项目进行策划研究,降低投资的风险。同时,加大监管的力度,防止骗贷现象发生。加强审核,将骗贷率与基金项目负责人的个人业绩挂钩,加大奖惩力度。引入科技金融的同时,引入评价指标、发展指数和避险机制,谨慎投资。
   三、四融合模型的构建
   在三重螺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银行基金,形成以政府、产业、研究院、基金为主体的四融合模型。四融合模型中的政府、产业、研究院的关系类似于三重螺旋中的双边组织区域关系,政府、企业、研究院在政策、知识、技术方面的合作与共享,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进行。银行基金的引入,利用资金优势解决了制约技术创新运行的资金瓶颈,完善了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的构建。
   四融合模型强调的是各个主体之间相互的合作,如图1所示,在该模型下,各个主体不是独立的充当一个职能。在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参与者不仅仅是单个的主题,而是各个因素共同作用,各司其职。例如,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充当项目研发的不只是高校,政府、企业、银行基金同时也参与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政府在里面一是充当了政策的制定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提供创新体系建设的法律支持,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二是引导银行进行改制,成立创新型基金,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投入。三是建立多方面的政策性担保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创新的投入,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高校聚集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活动提供大量的人才,另外高校可参与创新基金对项目投资的考察与辨别活动,确保技术创新活动安全有效地进行。创新基金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了技术创新的资金瓶颈。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是技术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充当了技术创新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产品研发的直接受益者。
   四、四融合模型的发展趋势
   企业技术创新的四融合模型的发展,由初期走向成熟,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在各个主体参与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一样。
   1.政府主导阶段。四融合模型的发展初期,如图2所示,政府作为技术创新的先行者,拉动四融合模型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和资金上面的支持,例如降低或减免前两年科技型企业创新项目的营业税,来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成立政府研究项目,引导高校的高技术人才致力于创新项目研究;另外,对国有银行进行改革,逐年加大创新基金的比重,扶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高校和基金根据政府的安排,各司其职,联合创新。四融合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运行的初期,政府政策的好坏与执行力度直接决定了该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政府应该设立独立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四融合体系逐渐走向正规。
   2.基金主导阶段。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四融合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渐渐步入正轨。然而,创新基金成立的初期,相对于企业的需求来说,银行基金的数量不够,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基金扶持的企业,解决了资金的压力,产品研发得以进行,从而发展壮大。此阶段,如图3,在政府的政策支持背景下,选择哪家企业进行投资完全由基金决定,基金推动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此时,银行要加强管理,严惩腐败,杜绝骗贷现象发生。同时,与政府和高校互动,对市场情况和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对优质企业进行投资,为技术创新提供原动力。
   3.高校―企业主导阶段。技术创新的四融合模型继续向前发展,政府政策进一步得到完善,创新收益得到体现,越来越多的基金加入到创新基金中,以前的僧多粥少的局面得到了解决。在创新体系中,该模型的主导者变成了技术。在该阶段,谁能提供专利技术,谁就能成为技术创新的源头;谁能把科研产果转化为产品,谁就能收益。高校和企业组成创新联盟,创新体系由高校和企业为主导,如图4。
   4.市场自发阶段。技术创新四融合模型渐渐发展成熟,政府政策也已落实到位,高校、企业、基金、政府四元素之间相互融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此时技术创新工作已不是高校、企业或是基金单个的行为,各个元素往往对相关技术有着来自市场的实际需求,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比重也在逐渐加大。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政策的执行,另外根据市场和国家需求对创新工作进行引导,如图5。
   在市场自发阶段,高校、企业、基金完全出于成本、收益和风险的考虑,自发的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需求下,高校利用自身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开发出新的技术,并转移到企业;企业对新的技术投入试生产和二次生产,最后投入到市场中;银行基金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资金,并且把拥有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高校,以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政府对技术创新提供导向和政策保障。此时,该体系的发展稳定,符合市场的需求。
   五、结语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进步过程,各个参与主体利用自身的优势,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支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四融合模型,充分利用了政府、高校、企业、银行基金各自的优势,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然而,政府政策是否能执行到位,银行是否能判别出科技型公司的投资价值,还有待历史的检验。
  
   参考文献:
   1.盛世豪,谢瑞平.试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N].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0(01)
   2.季松磊.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创新研究[D]
   3.文宗川,张璐.基于“四元主体模型”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
   4.唐雯,陈爱祖,饶倩.以科技金融创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科技管理研究,2011(7)
   5.孙福全,王伟光,陈宝明.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2008
   (作者简介:蒋林,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9)
  (责编:芝荣)

标签:体系建设 融合 模型 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