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高考作文道德

时间:2017-05-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道德

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

2011道德之问,今天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

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这正是2011年中国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的复杂图景。时至年末,道德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近年来,关于道德的讨论从未停止,但从未达到今年的深度和广度。2011年,有理由被看作中国道德建设一个标志之年。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改革开放步入第四个十年的大背景下,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回访了2011年广受关注的道德事件当事人,试图历史地、辩证地审视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

【一问】为何道德事件如此触动国人神经?

2011年10月中旬,一段监控视频带着一种尖锐的刺痛进入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广东两岁女孩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而18名路人视而不见,扬长而去。令人震撼的不仅是见死不救者的麻木与冷漠,最后一刻,58岁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把一双温暖的手伸给了小悦悦。

这个持续时间只有7分钟的场景仿佛一面多棱镜,引发了多侧面的解读,而每个国人也从中照见了自己。

“道德”,是2011年人们谈论最多的关键词之一,不仅因为小悦悦的遭遇,还因为一连串新闻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国人的神经,比如大学生药家鑫杀人案,比如集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事远非“道德”二字所能概括,一些极端案例已经滑向了违法犯罪。

2011年道德事件并非只有灰暗的记忆。“7·23”动车事故中的特警邵曳戎、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让人们再次见证了人性的光辉。

还有那些并非“非黑即白”的事,比如激起“助人为乐反被诬陷”争论的天津“许云鹤案”。

2011年道德景观的多面性指向一个难题:应当如何把脉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

记者回访了“小悦悦事件”18个“见死不救”者,看到的是一种高度警惕的眼神。对于他们,邻居评价:平时多少都有接触,也不是那种特别冷漠的人。

如今,人们谴责的矛头已不再集中指向那18个路人,更多的人扪心自问:换了我又会怎样?这场波及全社会的谴责和反思本身就证明,中国人并未陷入集体麻木,中国人良知尚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突出。

中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生活条件改善了,日子过好了,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精神层面。不久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2011年,中国现代化进程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道德重建”成为时代的呼唤。

【二问】今天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道德底线”一词,在2011年被反复提及。尽管突破底线的只是少数人,但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带来的危险却不可忽视。

“地沟油”流向餐桌,被认为是部分行业道德底线缺失的典型案例。为什么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记者见到河南惠康油脂有限公司制售“地沟油”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柳某时,他承认,收购泔水油成本每吨约5000元,加工

后卖价约8200元。据此算来,利润率约为40%。

这验证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述的那段话:“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更值得深思的,是柳某这样的心理基础:“又不是只有我一家干这个。”

由此,人们看到的是一种“破窗效应”:在某种“不道德行为比道德行为获利更多且没有得到惩戒”的潜规则之下,一些人从事不道德行为,便竞相效仿,纷纷突破道德底线。

中央党校教授周熙明认为“如果作为现代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道德基:

础结构被破坏,则必然会造成公民信心的丧失。”一旦底线失守成为常态,我们将付出巨大代价,不论整个社会还是每个人。

值得欣慰的是,突破底线的行为并没有成为主流。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尤其需要对基本道德底线形成共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基本准则人人都应当遵守。比如这样一些品格:爱国、诚信、守法、善良、友爱、敬业、公正、平等、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清正廉洁、关爱生命??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集体品格的传承,也为人类社会所广泛认同。

【三问】重建道德,我们每个人应当做些什么?

回访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时,记者对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印象深刻。吴菊萍经常会上班早一点,到办公室先给十几个同事电脑打开,这样运转速度会快一点,同事上班时就可以直接用了。

她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关心社会的人,首先要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吧?”

的确,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更需要这样一点一滴的友爱与温暖的积累。

不论发生了多少不道德的极端案例,“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仍是大多数

人的牢固信念。而好人之所以被称为好人,就是因为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每个人都能做,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做了,而我们没有,忘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千年古训。

2011年诸多道德争议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这样一种态度:在网上是义愤填膺的批评者,在现实中又是冷漠麻木的旁观者。河北青县公益志愿者团队“快乐阳光QQ群”群主“小静”说:“与其围着几件坏事争来吵去,不如用心多去做点好事。”

周熙明说:“重新回归常识、常理、常情,那么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就会更加完善。”

重建道德,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理应回归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重建道德,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问】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该由谁来保护?

维护一个社会的道德秩序,仅靠良知是不够的,还需要硬性的约束。正如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所说,“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强有力的保护”。

一种保护来自于法律。法律自然不能与道德混为一谈,但是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道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记者回访天津“许云鹤案”当事人发现,目前此案还不能定性为“助人为乐反遭诬陷”,二审仍未结束。而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书却被舆论质疑为“和稀泥”式的裁判:推论已经隐含了“没撞”的判断,却宣判没撞人的人赔钱,无怪乎双方不服。

且不论具体是非,可以确定的是,某些司法环节把握不当挫伤了公众的

道德情感。

不能用法律强制道德,但法律的主旨是惩恶扬善,惩治了恶,也就张扬了善。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无异于鼓励了非道德。如何从法律、制度着眼,增加不道德行为的成本,让“想恶者不敢恶”,已成当务之急。

另一种保护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与此相关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理应成为道德表率。

媒体也对道德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弘扬社会正气、推动道德重建,主流媒体尤其需要有更多担当。同时应当防止偏离道德底线、炒作负面新闻的现象。

对道德的关注和讨论,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自觉,也是文化自觉。事实上,关于道德的讨论几乎伴随了市场经济诞生、发育的全过程。

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认为,面对社会道德在转型时期的波折,历史上诸多有识之士没有焦灼、冲动,更不只是叹息、悲观,而是清醒地看待、理性地分析,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道路和方法。这理应是我们当下的选择。

篇二: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2014道德之问,道德底线在哪?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2014道德之问,道德底线在哪?

高考作文

2014-01-07 1939

2014道德之问,今天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

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这正是2014年中国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的复杂图景。时至年末,道德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近年来,关于道德的讨论从未停止,但从未达到今年的深度和广度。2014年,有理由被看作中国道德建设一个标志之年。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改革开放步入第四个十年的大背景下,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回访了2014年广受关注的道德事件当事人,试图历史地、辩证地审视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

【一问】为何道德事件如此触动国人神经?

2014年10月中旬,一段监控视频带着一种尖锐的刺痛进入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广东两岁女孩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而18名路人视而不见,扬长而去。令人震撼的不仅是见死不救者的麻木与冷漠,最后一刻,58岁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把一双温暖的手伸给了小悦悦。

这个持续时间只有7分钟的场景仿佛一面多棱镜,引发了多侧面的解读,而每个国人也从中照见了自己。

“道德”,是2014年人们谈论最多的关键词之一,不仅因为小悦悦的遭遇,还因为一连串新闻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国人的神经,比如大学生药家鑫杀人案,比如集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事远非“道德”二字所能概括,一些极端案例已经滑向了违法犯罪。

2014年道德事件并非只有灰暗的记忆。“7〃23”动车事故中的特警邵曳戎、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让人们再次见证了人性的光辉。

还有那些并非“非黑即白”的事,比如激起“助人为乐反被诬陷”争论的天津“许云鹤案”。

2014年道德景观的多面性指向一个难题应当如何把脉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

记者回访了“小悦悦事件”18个“见死不救”者,看到的是一种高度警惕的眼神。对于他们,邻居评价平时多少都有接触,也不是那种特别冷漠的人。如今,人们谴责的矛头已不再集中指向那18个路人,更多的人扪心自问换了我又会怎样?这场波及全社会的谴责和反思本身就证明,中国人并未陷入集体麻木,中国人良知尚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突出。

中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生活条件改善了,日子过好了,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精神层面。不久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

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

2014年,中国现代化进程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道德重建”成为时代的呼唤。

【二问】今天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道德底线”一词,在2014年被反复提及。尽管突破底线的只是少数人,但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带来的危险却不可忽视。

“地沟油”流向餐桌,被认为是部分行业道德底线缺失的典型案例。为什么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记者见到河南惠康油脂有限公司制售“地沟油”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柳某时,他承认,收购泔水油成本每吨约5000元,加工后卖价约8200元。据此算来,利润率约为40%。

这验证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述的那段话“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更值得深思的,是柳某这样的心理基础“又不是只有我一家干这个。”

由此,人们看到的是一种“破窗效应”在某种“不道德行为比道德行为获利更多且没有得到惩戒”的潜规则之下,一些人从事不道德行为,便竞相效仿,纷纷突破道德底线。

中央党校教授周熙明认为“如果作为现代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道德基础结构被破坏,则必然会造成公民信心的丧失。”一旦底线失守成为常态,我们将付出巨大代价,不论整个社会还是每个人。

值得欣慰的是,突破底线的行为并没有成为主流。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尤其需要对基本道德底线形成共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基本准则人人都应当遵守。比如这样一些品格爱国、诚信、守法、善良、友爱、敬业、公正、平等、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清正廉洁、关爱生命……

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集体品格的传承,也为人类社会所广泛认同。

【三问】重建道德,我们每个人应当做些什么?

回访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时,记者对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印象深刻。吴菊萍经常会上班早一点,到办公室先给十几个同事电脑打开,这样运转速度会快一点,同事上班时就可以直接用了。

她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关心社会的人,首先要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吧?”

的确,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更需要这样一点一滴的友爱与温暖的积累。

不论发生了多少不道德的极端案例,“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仍是大多数人的牢固信念。而好人之所以被称为好人,就是因为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每个人都能做,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做了,而我们没有,忘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千年古训。

2014年诸多道德争议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这样一种态度在网上是义愤填膺的批评者,在现实中又是冷漠麻木的旁观者。河北青县公益志愿者团队“快乐阳光QQ群”群主“小静”说“与其围着几件坏事争来吵去,不如用心多去做点好事。”

周熙明说“重新回归常识、常理、常情,那么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就会更加完善。”

重建道德,没(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高考作文道德)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理应回归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重建道德,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问】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该由谁来保护?

维护一个社会的道德秩序,仅靠良知是不够的,还需要硬性的约束。正如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所说,“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强有力的保护”。一种保护来自于法律。法律自然不能与道德混为一谈,但是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道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记者回访天津“许云鹤案”当事人发现,目前此案还不能定性为“助人为乐反遭诬陷”,二审仍未结束。而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书却被舆论质疑为“和稀泥”式的裁判推论已经隐含了“没撞”的判断,却宣判没撞人的人赔钱,无怪乎双方不服。

且不论具体是非,可以确定的是,某些司法环节把握不当挫伤了公众的道德情感。

不能用法律强制道德,但法律的主旨是惩恶扬善,惩治了恶,也就张扬了善。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无异于鼓励了非道德。如何从法律、制度着眼,增加不道德行为的成本,让“想恶者不敢恶”,已成当务之急。

另一种保护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与此相关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理应成为道德表率。

媒体也对道德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弘扬社会正气、推动道德重建,主流媒体尤其需要有更多担当。同时应当防止偏离道德底线、炒作负面新闻的现象。

对道德的关注和讨论,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自觉,也是文化自觉。事实上,关于道德的讨论几乎伴随了市场经济诞生、发育的全过程。

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认为,面对社会道德在转型时期的波折,历史上诸多有识之士没有焦灼、冲动,更不只是叹息、悲观,而是清醒地看待、理性地分析,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道路和方法。这理应是我们当下的选择。

篇三: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及范文:道德 (5000字)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

德斯鸠

2.

3.

4.

5.

6.

7.

鄙的行为。

8.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 斯宾诺莎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

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9.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1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朗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1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12.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1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14.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15.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16.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罗素

17.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18.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19.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21.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22.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2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二)妙语集锦

24.严格意义上说,社会的道德首先应该维护社会的公平。道德是讲“应当的”,社会的公平是最大的“应当”。比方说,市场经济诉诸的是效益手段,多劳多得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但道德要考虑社会的公平问题。那么,我们社会的政策、法律在维护人们正当获得利益、权利的同时,还主张要维护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我们社会所实行的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这样一个基本政策,其中就表达了道德对社会公平的一种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晨虹做客强国论坛接受嘉宾访谈时说。

事例类

﹡学子风采﹡

学海扬帆终不悔 为报祖国殷切情

5月11日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举行颁奖仪式,由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树民代表教育部向我国在加拿大自费留学的优秀博士生颁发奖金和证书,表彰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优异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

在张白羽从卢大使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刻,她兴奋得满面生辉,

让每个在场的人都感染到她的蓬勃朝气和兴奋心情。座谈时,她满怀激情地一连道出五个“何其幸”:“何其幸,我拥有一个伟大祖国!祖国繁荣昌盛,蓬勃发展,让每个海外儿女都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何其幸,祖国关爱我们,祖国令我感到温暖,祖国就在我心中;何其幸,有那么多可尊敬的师长,教我治学之道。同窗可爱可敬,他们的激昂上进令我振奋??”发言结 结尾,情浓而诗成:韶华数载纸上留,家国万里沐春风;扬帆学海终不悔,为报祖国殷切情!

[点拨]在这则感人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祖国都没有忽略她的每一位儿女,所以当这些自费留学的优秀博士生们在获得中国大使馆奖励的时候,深深地被包围在温馨的“母爱”中,有如此慈祥的母亲,谁能不心生爱国之心,回报之志呢?

[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爱国”“感恩”“回报”等主题和话题。

﹡历史亮点﹡

千年独舞

1405年7月11日,历史定格在这一天。这一天,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由百余艘大小船只,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历时28年,七下大西洋。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船员之众组织之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均为当时世界之最,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是世界航海史之壮举。

标签:高考作文 道德 高考作文道德绑架 道德的高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