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重庆高考作文立意

时间:2017-05-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高考作文立意思维

高考作文立意思维

四川省双流县中学 陈剑泉

此文发表在杂志《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5.12)摘要:立意思维是写作思维的重要思维之一。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总要受到所提供材料的限制,因此,考场作文的立意必须“符合题意”,即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材料所限制的范围,必须从提供的材料确立写作的主题,这就需要立意思维。本文就是从原点思维、因果思维、相似思维、发散思维、一分为二的思维五个角度来探讨高考作文立意的。

关键词:作文 立意 思维

考场上的作文写作与平时的作文写作在思维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考场上的作文写作受到的限制更多。此处的立意思维主要指考场上的这种受到限制的写作的立意思维。

一、原点思维立意

“原点思维”即始终突出所要实现的目标,而不拘泥于某种方法与途径,使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原点思维”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法,只不过是一种思维策略。战争的“原点思维”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思考军事问题,时时刻刻不能背离这一“原点”。考场上写作时立意的“原点思维”是切合题意,符合要求,不能脱离材料。即立意时不能背离这一“原点”。那么怎样才能切合题意、符合要求呢?那就是立意时不能离开所提供的材料。如何才能不离开所提供的材料呢?我们先看一则作文试题材料:

(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这则试题,是材料加标题的形式。立意时为了符合“切合题意,不脱离材料”的要求,那么在思考问题时就得始终围绕提供的材料,包括提供的引言材料和标题材料。我们尝试着对些材料进行原点思维。

材料的“引言”和“要求”提供的主要信息有三点:①从自己生活中选择一种心灵深处特别热爱的事物;②回答这种热爱深入到心灵的原因;③可以从《说起梅花》一文寻找灵感。

材料的“标题”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对所选事物的热爱不是普普通通的热爱,而是刻骨铭心的热爱。 结合“引言”“要求”和“标题”所提供的信息,立意的大致方向为:选择一种事物,这种事物对自己的人格、尊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有着极其彻底的根本性的影响,并且是积极的影响,使自己对这种事物产生了不可抗拒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支撑着自己的整个心灵世界。

由以上分析,我们对原点思维的方法总结如下:

1.认清原材料。原材料指的试题所提供的一切材料,既包括引言材料,也包括引出的话题或标题。认清材料就是把提供的材料看清楚,弄明白,包括四个方面:①分析原材料,即对原材料的内容进行分解;②概括原材料,即对原材料的内容进行概括;③理顺原材料,即对原材料的层次关系理顺;④提炼原材料,即对原材料的观点进行提炼。

2.围绕原材料。围绕原材料指的立意时,以原材料为直接前提、直接依据,以原材料为基点直接发散。形成的主题直接与原材料相联系,不能通过某个中介与材料形成间接联系。围绕原材料包括三个方面:①围绕引言材料思考;②围绕标题或话题思考;③围绕材料的关键信息或主要信息思考。

二、因果思维立意

因果思维是根据事物因果联系的必然性来寻求创新突破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般思维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基础的操作方式。因果思维的主要思维加工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思维形式属于抽象思维。因果思维包括因果分析和因果综合。所谓“因果分析”,就是解剖、追问事物与事物这间相互制约、

相互生成、相互决定的内在联系的思维操作过程。因果综合,就是在针对某种事物现象分析出来的若干原因、背景、功能进行整体上的总体概括性、归纳性认识。“按事物存在的三种时间状态——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因果分析可以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和操作模型: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此外还包括由这三种因果分析而产生的措施分析。”[]我们如何运用因果思维来立意呢?先看下面一则作文材料。

连恩青于2012年3月20日到温岭市一家医院进行鼻腔手术,手术后,他经常感到鼻子通气不畅,并多次投诉了医院。

医院组织两次会诊,但未找出原因。连恩青又到其他医院就诊,其结论均为“手术良好,不需再做手术”。但他认为,是多家医院串通一气在骗他。

2013年10月25日,连恩青来到这家医院,寻找之前的主治医生。但主治医生不在,他就用匕首捅伤主任医师王云杰等3名医生。王云杰因受伤过重抢救无效离世。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则生活现象材料,对于这类材料如何立意呢?一般来说,可从因果分析与综合着手来立意。

首先进行原因分析与综合。所谓“原因分析”,就是对某种自然或社会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现象、状态产生的先在性、环节性、过程性的原因追问、探究、追溯。所谓“原因综合”,就是对导致某种存在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之后,对这些多种原因进行的整体概括性的认识,从而得出最系统最关键的原因的认识过程。

连恩青为什么要杀人报复?

原因分析:连恩青认为医院欺骗自己;医生没有给连恩青做出合理的解释;医生管手术是否良好而不管鼻子不畅是否有其它原因;医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医生对病人的冷漠;医生缺少生命关怀。

原因综合:人与人不信任,人与人之间冷漠。

其次进行背景分析与综合。背景分析,也称背景思维,对产生某种自然或社会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现象、状态所依附的大背景、大气候进行的感受、探究和追问。背景分析其实仍然对一种特殊的原因——共时性原因的分析,而上面所说的“原因分析”,则是一种历时性、环节性、过程性的原因的分析。所谓“背景综合”,就是对导致某种存在现象产生的背景、气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之后,对这些多层次、多方面的背景进行整体概括性的认识,从而得出最系统最关键的原因的认识的思维过程。

产生“医患”现象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背景分析:连恩青找不到其它解决问题的途径;得不到法律的支持;社会上确实存在医生道德沦陷现象;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和沟通;人与人之间缺少爱与关怀;对生命缺少应有的尊重。 背景综合:法制不健全,职业道德堪忧,生命意识淡薄。

最后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所谓“功能分析”,就是对某种自然或社会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现象、状态将会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功能——作用、影响、意义——进行的推断、预见、前瞻。所谓“功能综合”,就是对某种存在现象产生之后将会产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功能、影响、意义做出分析之后,对这些多层次、多方面的作用、功能、影响、意义进行整体概括性的认识,从而得出最系统最关键的功能、作用、意义的认识的思维过程。

如果这类现象任其发展下去,社会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功能分析:人与人之间将更加冷漠,难有凝聚力;诚信将严重缺失,彼此怀疑难有真情、真爱;道德滑坡,整个社会充满欺诈、暴力,社会秩序混乱;人们将生活在极度恐惧之中;政治、经济、文化出现严重危机;民族走向衰落,国家走向灭亡。

功能综合:民族走向衰落,国家走向灭亡。

最后采用措施分析与综合。措施分析与综合的成果来源于对原因、背景、功能分析所采取的一种

应对行为。即过这种应对行为(措施分析与综合)来遏制、消解负面因素(原因、背景、功能)所产生的负面功能,或者通过这种应对行为(措施分析与综合)来催化、促成正面因素(原因、背景、功能)产生更好的正面功能。

你能提出从根子上杜绝这类现象再次发生的解决办法吗?

措施分析与综合:诚信教育;健全法制;法制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提倡人际关怀……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因果综合,将以上分析出来的各个因素综合考虑,然后从某个角度确立自己最能写好的主题。

可参考的立意有:责任和担当,尊重生命,人类需要关爱,信任和沟通,守住道德底线,法制与民生等。

由此,我们总结出因果思维的立意方法如下:

对于生活现象类材料作文的立意,适合运用因果思维。可以层层追问原因,剖析社会背景,推测现象结果,提出解决措施。最后才确定写作主题。

三、相似思维立意

相似思维就是从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特点的事物身上联想到与它的性质、特点相似的另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相似思维的主要思维加工方法是联想与想象,思维形式属于形象思维。相似思维包括他相似思维与自相似思维两种类型。

1.他相似思维,是指在两个独立的具有外在差异性的事物上面洞察到其内在性质的相似的思维过程。他相似思维有三种具体情形:

①物性与人性的相似。

②古代人事与当代人事性质的相似。

③人的此事与人的彼事性质的相似。

一般来说,对于寓意象征型作文的立意,要采用他相似思维进行立意。主要通过“物性”与“人性”的相似性,将关键词进行转化,在转化成“人性”的基础上着手立意。

2.自相似思维

自相似思维,就是从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相似结构、相似性质上,看到局部和整体的一致性、相似性。也就是说,从一个事物的微观到宏观的层次上、尺度上,看到其内在的一致性、相似性。自相似思维的本质就是从细节的信息中看出整体的信息,从而概括抽象出总体的原理、规律和本质。 对于以小见大型作文的立意,要采用自相似思维进行立意。先看下面一则作文材料。 (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 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首先,对材料进行概括:①游客做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对别人(尤其是弱势人员)是否造成伤害;②房东做事要考虑尽量不为他人造成伤害;③自私的游客在生活中遭遇不顺。

其次,运用自相似思维,从局部的“房东”与“游客”之间的“碎玻璃事件”,进一步升华为整个社会的问题:“游客”代表了做事只管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他人得失的一类人,是自私的一类人;“房东”代表了做事处处为他人设想、为他人(特别是一些弱势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一类人,是具有爱心的一类人;自私的人会因一些小事而处于尴尬不顺的境地。

最后,在自相似思维的基础上着手立意:就态度而言,可从做人应当宽容,多为他人着想,做事应注意细节等;就责任而言,可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己度人等;就整个社会而言,应该弘扬爱心,关心弱势群体等。

对于以小见大型作文的立意,一般运用自相似思维:首先对局部的或个别的现象在其性质、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概括;其次由局部向整体进行联想,由局部的性质、结构、特征等联想到整体的、全局的性质、结构、特征等;最后在整体的、全局的性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着手立意。

四、发散思维立意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征,很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新成果。”[]发散思维不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法和形式,而是一种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立意,关键是掌握发散思维的角度,并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发散思维有哪些角度呢?

1.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就是将思维对象从横的方向依照其各相关部分与特点进行思考,从而找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部位,确定如何改进的思维。横向思维法,就是专门找缺点、找毛病,找到毛病治毛病。如根据“东施效颦”的故事立意作文,有学生立意为“东施,你何必愁”,规劝东施,丑亦有其美,贵在心灵美,不必愁,不必急。这位学生就是从东施的“容貌丑”这个缺点说起,提出的补救措施是达到“心灵美”。

2.纵向思维

将思考对象从纵的发展方向上依照其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思考,从而设想、推断出下一步的发展趋向,确定研究内容的思维叫做纵向思维。如写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可从“我”与心中的英雄如影随形的相处一天,在这一天中,“我”均可根据自己对英雄的了解,从而推测英雄的下一步行动。前面提到的因果思维中的原因和功能分析立意,就是纵向思维。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不采用人们通常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而是反过来,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地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若用逆向思维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从这彼的一面去探索,反其意而思之,就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也就是说顺向思维走不通,就变一角度,走逆向思维的路。逆向思维既要注意认识事物在正常情况下的一般表现和正常属性,又要留心把握事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表现和反常属性,这是逆向思维的前提。如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到“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从“班门弄斧”想到“弄斧何不到班门”,从“愚公真愚”想到“愚公不愚”等。

4.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将人们通常思考的问题稍加扭转,另辟蹊径,换一个角度,采用被人们忽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不是从问题的反面,而是从侧面的某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如有学生根据“东施效颦”的故事,拟出标题“莫做东施乡邻”,批评闭门指责是不对的,应当关心、同情,与东施为善。这就是避开主要人物西施和东施,而从次要的邻居这个侧面进行立意。 在进行发散思维立意时,一定要注意聚敛思维。所谓聚敛思维,就是将发散思维所提供的众多信息加以改组,从多种多样的立意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写作的立意。即选择自己理解深透的立意,选择自己掌握材料较多的立意,选择与自己生活接近的立意。一句话,就是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立意。

五、一分为二的思维立意

一分为二的思维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既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屈原曾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晏子春秋》也曾记载“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白居易感叹

过“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一分为二的思维的主要思维加工方法质量互变法、对立统一法、否定之否定法,思维形式属于辩证思维。一分为二的思维是一种动态思维,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理解问题,不能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态度对待事物。学生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来立意,能增加作文的理性含量,使作文具有辩证色彩。那么如何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来立意呢?先看下面一则作文材料。

(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则作文材料,学生如果只写“老实”或只写“聪明”,都显得单薄;如果写“老实与聪明”的辩证关系,则文章就具有了理性的分量。因此,此作文可运用一分为二的思维加工方法(质量互变法、对立统一法、否定之否定法)分析处理“老实”与“聪明”的关系。

1.对立统一法。统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对立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是相互联结的,表现在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老实”与“聪明”这对矛盾中,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老实”离不开“聪明”,“聪明”亦离不开“老实”,“老实”以“聪明”为目标,“聪明”以“老实”为前提,“老实”中含有“聪明”,“聪明”中寓有“老实”,离开对方而单独谈“老实”或者“聪明”都是不现实的。对立性表现在“老实”中否定着“聪明”中的某些性质,“聪明”中也排斥着“老实”中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态度可能只能“老实”而不能“聪明”,否则就会出大问题,反之亦然。

2.质量互变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老实”人凭借忠厚、踏实、努力、坚持,也会转化为“聪明”,“聪明”人凭借乐观、旷达、舍弃、放下、真情、真实,也会走向“老实”,“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是发展了的“老实”。

3.否定之否定法。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人们具备的“老实”或“聪明”的特点,经历一定的发展的阶段,就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实际上就是对原来的特点的否定,在转化之后,再经历一定的时间,又会发生二次转化,这二次转化不是对原先的“老实”或“聪明”的简单重复,而是有了更多的新内涵渗透进去了,这就是否定之否定。

由此,我们总结出一分为二的思维立意的方法为:

对于关系型话题的作文立意,一般运用一分为二的思维:对立统一分析,质量互变分析,否定之否定分析。

篇二:2014年重庆卷优秀作文

2014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重庆卷)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己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粗給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简析】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人生)

材料内容(关键词):游客,海滨,度假,房东,和蔼,满意,玻璃杯,打碎,垃圾袋,捡,写,危险。

材料特点:这是一个社会生活类的材料,涉及到人的素养和美德。材料比较好地设计了一个令考生值得深思的故事,而且便于考生引发议论。

审题立意:这个故事材料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来海滨的度假的游客,一个是房东。房东是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容许游客在他家试住,并不急于签合同,得之游客打碎玻璃杯后也不以为意。他和蔼,宽容,并不急功近利。但当他得之游客没有很好地处理玻璃杯后便直言拒绝了游客入住。他宽大为怀,但不是不讲原则,该原谅的就原谅,不该原谅的则绝不原谅;他能从游客的行为中窥见人的素养品质,善于从细节中观察人、认识人。另一个是游客,他粗心大意,打碎了玻璃杯,并且做了不恰当的处理。这样一个粗心的习惯,导致了他没有取得房东的原谅而取消了即将与他签订的入住合同。而这个粗心的习惯,见出他并没有把别人的安全放在心上。

所以,小材料蕴涵深主题、小细节彰显厚关爱、小对话体现大境界。这一作文可以发掘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它体现了一种友善、敬业的做人准则,启示我们修德明辨,将关爱化作言行,将责任注入品质、将原则铭记心扉、将道德提升为境界。综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写:

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荷意识。

关爱与细节:老人然他“试住”、询问玻璃碎片去向、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充分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将关爱化为言行的品质。

细节与素养:有课粗心打碎玻璃杯的不恰当处理,老人的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的举动,说明下的细节见人的素养品质。

这个作文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优秀作文】

居彼位,想彼想

玻璃碎片的尖锐钝痛,刺伤的不会仅仅是流血的指尖,更是冷漠与自私的寒心;鲜明警目的“危险”提示却是足以闪耀整个波罗的海海滨的温媚阳光,细微之思暖了一片海洋。

为不知情的人立一块牌子,这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是这位游客,也是我们所应秉承的高尚与善良。

居彼位,想彼想——是细微处的优雅,是平凡中的博爱。

试想,我们生活中倘若没有了“小心地滑”的温馨提示,倘若再也不见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身影,倘若图书馆内旁若无人任自喧哗??那我们身边又会多几多无故跌倒的祸事,几许老人颤微、孕妇跌倒的不幸、几许“得静难、多吵架”的不堪?全因我们总能居彼位,于别人的角度,想彼想,因此,上面所有的琐碎不幸都可避免。我们的周围自然一路花开。

小小的体贴与设身处地,当扩展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世界,这无私的情怀便书写成一曲悲天悯人之歌,一颗有容乃大的博爱之心。曾为穆旦深沉的呼喊而动容:“佝偻的人民,痛苦的人们,在肮脏里生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与你们拥抱!”也曾为鲁迅心系远方的牵挂而感动:“远遥的地方,遥远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当史怀哲于赤道边上坚韧前行,当一代“诗史”杜甫振臂高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份对天下苍生的博爱,这份对底层人民深沉的同情一是因其居彼位,因而感其苦,进而想彼想。

当我们足够宏大,在天下苍生的福祉面前,官员的两袖清风与心系民生,自然会比玻璃水晶更显光。

身居高位,焦裕禄却甘心居百姓之位,兢兢业业治盐治碱,想百姓所想;万人之上,昔有康熙微服出访,居黎民之所,终成千古一帝,蔚为“康乾盛世”??是谁曾说:当官不为

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为地方官,唯有居百姓之位,急群众所急,想百姓所想,方成一众人爱戴之好官。

居彼位,想彼想。往小,是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往大,是心系人民与社会,立身博爱之境。

今者,“中国梦”之说全国热议。何为中国之梦?其实百年前梁任公先生,早已提出一国之梦: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设身处地,居彼位,想彼想,无大小之分,无荣辱之境,终成博爱之大,终成乾坤朗朗之风,也终成与国无疆之浩然!

梦之中国,博爱乃大!

细腻心灵显伟大

《京郊日报》

“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喜欢这句子。

当我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粗糙,越来越自私冷漠的时候,细腻的心灵,却如春雨般滋润着你我他。

网络上有一组图片,有位女孩在大雨中给一位残疾人撑伞。大雨中,那个失去双腿的人,艰难地爬行着,无数路人从他身边匆匆跑过,却没有看他一眼。善良的女孩在雨中发现了他,女孩心里想的却是他需要关怀和爱护。女孩在雨中撑伞,伴他前行,没有惊天动地,却细腻温馨,令无数人感动。女孩有一颗细腻的心,因为细腻而善良,因为善良而成为最美丽的女孩。

细腻在心而不在于人,外表粗糙内心也许就是细腻的。小区里,常常有一位收废品的大姐,人长得五大三粗,嗓门大,站在楼下喊一嗓子,就知道是她来收废品。因为住六楼,有些瓶瓶罐罐我不耐烦往下扔,于是就和她商量,家里有纸盒、易拉罐等废品,我白送与她,只需她帮我把一些垃圾拿到楼下,她乐呵呵地说可以。

每次听到她的大嗓门,我都把废品和需要扔掉的垃圾放在门外。年末的时候,她敲门,塞给我几十元钱,说是以前那些废品的钱。

原来她把每次收到的废品逐一过秤记好,然后一起算给我。我说不要的,她说没关系的,帮你扔垃圾只是举手之劳。我淡漠甚至于心安理得,她却宽容善解人意,维护自己尊严的同时,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关心别人,粗犷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细腻而真诚的心。

朋友的公司里新招聘了一位男孩。朋友说,刚竣工的办公楼前,还没有铺地砖,经常进出的地方,有一块石头,一半埋在土里,人走过,不经意间就会绊倒。男孩落聘,心情沮丧地走出去,也被石头绊了一下。那天男孩先是用木棍挖,再然后就直接用手抠,终于把那块石头挖出来扔掉,再把土填平踩实。男孩虽然失落,内心却依然是细腻而友善的。朋友说,男孩的举动感染了他,他把男孩请了回来。

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因为细腻能感知尘世间的美好,因为细腻能捕捉到眼睛里的渴望,能触摸到最无助的尊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细腻的心,行走在忙忙碌碌的尘世间,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没有伟大的心灵就不可能有细腻的情节。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细腻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细腻体现了对生命的尊崇和敬畏。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劳碌冷淡了我们的柔情,太广的思虑误导了我们的单纯,太深的误解报废了我们良知,太大的私利扩张了我们的恶毒。这些,使我们的心灵变得粗疏、麻木、冷淡。我们太缺少细腻的心灵和一颗感知细腻的心了。

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西伯利亚在人心目中是寒冷而遥远的,是俄罗斯流放犯人的地方。但,俄罗斯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回忆录中谈到这个地方的风俗,他满怀深情地说: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习俗:他们夜间在阳台放些面包、牛奶或清凉饮料“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食,以渡难关。多么伟大的细心!这个温暖的小故事,让我想起了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大部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十二月党人大都是贵族出身,他们的父母、爱人、情人,在他们失败时没有抛弃他们,纷纷向沙皇提出要求,要陪伴自己的心上人一同去西伯利亚流放,这是怎样一种情怀?

细腻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读张宇光的《拉萨的月亮》,才知道拉萨每年过年都有一项内容,那就是到街头布施穷人。穷人成排地站着,众多布施者拿着零钱一路分过去。书中“我”钱分得差不多了,就专挑看着顺眼的求乞者分,而那些看着不喜欢的人,就被跳过去了,这时藏族大学生达娃把“我”拉到一边,告诫“我”不能这样有所遗漏,这样做会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达娃认真地看着“我”,直到她确信“我”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而又没有受到伤害,才放心地继续布施去了。

细腻体现了对生命的尊崇和敬畏。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早晨,有一作家在海边散步,他发现很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困在浅滩里,尽管近在咫尺,却回不了大海,过不了多久这些小鱼就会干死了。这时候,他看见一个小孩子正把小鱼扔进海里,他忍不住说:“这里有千万条小鱼,你是救不过来的。”小孩说:“我知道。”“那为什么还去救?有谁在乎呢?”小孩捡起一条小鱼说:“这条鱼在乎。”??

心灵因细腻而伟大,因为细腻能感知尘世间的善良和美好,细腻能捕捉到眼睛里的真情与渴望,细腻能触摸到心灵里的仁慈和爱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细腻的心,行走在忙忙碌碌的尘世间,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yan)

篇三:2013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

2013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含点评) 2013年重庆高考作文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含点评)

第一类:记叙类

蜕变

榆树开满了洁白的花,那一刹,时间都好像停止了,只有微风掠过,吹起的朵朵小白花在空中旋转着飘落在绿草地上,还是那个人的身上。那是我第二次见到她,突然觉得,与第一次见到她时相比,她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无比的美丽,让我的身心都不禁颤动起来。

一本书,一首曲,一篇佳作,一点小事总是能勾起我心中无限的记忆,就像在心里装了一个大大的而又厚实的笔记本,写着我记忆中的事。

第一次见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那时,我生病住院,在四楼的二十四号床。她是二十五号床,是我的同室病友。那时,她的上身裹着纱布,看上去,半截人就像木乃伊。她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干皱,不像一个少女,倒像一位古稀老婆婆。从我见着她的那天起,就没看见她展开过紧皱的眉头,我问妈妈,这是谁?她怎么了?看起来好痛苦的样子。妈妈跟我讲了她的故事。她家就在我们家对面那条街上,她在跟一位优秀的老师学钢琴,她母亲说,弹钢琴是她最大的快乐,可前些天,不小心碰到了大街上断下来的高压线,失去了双手。她母亲说,她一直很乖巧,又一直懂事,从小总是爱跟在母亲身后,帮着做家务。现在,她失去了双手,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母亲在给我讲她的故事时,恰是正午时分,金日悬空中,蝉虫发出一声声刺耳尖叫,混着日光,仿佛是要穿破大树上的嫩叶,但最后他们也没有成功。母亲在讲述女孩的故事时,脸上不禁浮现出惋惜的神色。我的心紧了,隐隐的,有些痛。她要怎么办?她能怎么办?一股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尽管我与她素昧平生,但我也为她难过地掉下了泪水。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

这天,阳光铺洒大地,一颗接一颗的幼苗从湿润的泥土中钻新奇的脑袋,而对这磅礴的世界,迎头微微地轻轻摇曳,享受着一天之中最舒适的时光。

在榆树的绿荫下,见到了满脸笑容的她,她很安静地坐在草地上绣着十字绣,我以为眼花了。可是,她的的确确是在用双脚绣着十字绣,高考满分作文虽然很多人观看,但她旁若无人,从容不迫地分针走线。

我远远地站着,看见她身边围着的人越来越多,不知是谁带头开始称赞她,然后,她便在掌声和称赞中继续绣着,微微向上翘的嘴角,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就像是在欣赏自己的未来。

“她一直都很努力,兴趣也从钢琴转移到这上了。我打算帮她开一家店,只属于她的十字绣店。”我转过头,看着那眼里早已闪着泪花的母亲。母亲最后说:“她将是我最大的骄傲。”

她就像一只将破茧而出的美丽的蝶,在成长的路上,就要从漆黑的茧中,从毛虫蜕变成一只可以随心飞舞的蝶了。

在阳光下,在花香中,我仿佛听到了破茧而出的声音。

点评:高考阅卷评分:内容20分,语言20分,发展20分,总分60分

1、 主题积极,突显题旨,本文讲述了一个不幸的女孩,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臂。她是一个酷爱钢琴的女孩,没有了双手,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她只好忍痛放弃了对钢琴的热爱,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身体的残疾,更战胜了心理阴影,完成了人生的升华。经刻苦训练,用脚绣着十字绣,也许,她的十字绣未必最好,但她的精神绝对可以鼓励无数的人乐观生活。

2、 描写景物,以景烘托。文章一大技巧是对景物的描写。全文共四处景物描写。集中在第一次见到她,和第二次见到她的场景中。每次的景物,都是刻意精心安排的,但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尽相同。第一次安排见她的景物描写,用来衬托她受伤后失去双臂的悲伤,第二次见她时的景物描写,则是用美景来烘托她健康的心境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3、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文章第一段,用美丽的景色衬托出“那个人”的身影,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考生要如此隆重地写入自己的作文中?考生还说自己这是第二次见到她,那第一次是什么样子呢?这一连串的问号,自然而然地引人故事。并让人急切知晓故事的缘由。于是,一种迫不及待的阅读心理油然而生。

第二类:议论文

方式改变命运

周国平说:“人生由命运和对待命运的方式决定。相同的命运,方式不同,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命运。”正如营养丰富而又廉价的大豆,煮好的豆子让人肠胃胀气,而当豆子换一种方式,做成美味豆腐,它的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方式改变命运,方式成就命运。信哉,不虚言也!

最初,人生之为人,受造化的揉搓捣炼而万代延衍,革故鼎新,存续不断。千百年以来,代代相承,正因为有一群人不放弃寻找最佳的方式。

犹如最初的陶器,被用作水器、米器,卑微不过如此,但经过烈火拉坯,终至成型成器。点点色釉,就使脚下的黄泥焕然而成瓷器,被奉之庙堂,受千万人追捧。仅因方式不同,命运便重新洗牌,让人不禁感慨:方式改变命运。

然而,有多少人囿于平凡惨淡,终此一生?是的,不可否认,改变方式自有它的危险性,如跋山涉水或易坠入更黑暗的深渊,但是,仅因畏惧,我们就该墨守成规吗?

纵使寻找最佳方式需要背负百座十字架,需要戴上荆棘冠,但只要心中有光,坚信方式铸就命运,我们就能心怀坚毅,奋力前行,无惧无畏,终至那绚烂辉煌之境。

不论寻找的过程有多么艰辛,也一定不可放弃,就算找到天之涯、海之角,找到生命的终结,也一定要坚信最佳的方式才是生命的金钥匙,是它让陈旧别开生面,让希望蓦然绽放,让未来豁然在眼前。

如果有人问:“一滴水可以穿越沙漠吗?”墨守成规者一定哑口无言,然而试着将一滴水化为冰,那么,用冻成冰的水跨越沙漠,如何?最佳的方式,可以改变一滴水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

哪怕生命是一匹千疮百孔的绸子,有太多的破洞需要缝补,有太多的褴褛需要整葺,只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也可以织出经纬,织出灿烂华章。

涨潮时,鱼吃蚂蚁;退潮时,蚂蚁吃鱼。选择退潮时出行的蚂蚁就可以通过抓住最佳的方式从盘中餐变为对手的主宰者,蚂蚁和鱼并无绝对的强大,(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重庆高考作文立意)有的只是思维的强大方式改变命运,方式铸就命运,于斯可见。

破碎的葡萄可以成为甘醇的红酒,轧碎的甘蔗可以酿出玉液琼浆,……唯有改变,才有醍醐灌顶的醒悟;唯有改变,才有天眼乍开的洞见;也唯有改变,才有命运不败的盛放。

【点评】【得分】58。高考文章的模板化,一直是语文

界深恶痛绝的现象,而应试标准化的存在又让人无法彻底阻止一些学生甚至教师的投机行为。真正愿意主动抛弃范式而写出自己个性的文字,是十分难得的。本文亮点就在于抛弃应试作文的套路,尊重思维的基本流程,准确选取意象而成文;而且本文不是按并列式的思维建构文章,而是按照层递式的结构行文,循序渐进,更显深刻。考生紧扣话题重点的能力,远超很多仅以文采取胜的学生,后者常见的问题是在论述时有游离于话题之外的感觉。另外,简洁的语言中,暗藏力量,这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标签:立意 重庆 高考作文 2014重庆高考作文立意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