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考作文 > 正文

【当前县级财政体制改革的研究】医疗体制改革论文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地方经济中,县级是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层次,我国目前的县级财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经验进行的,而且缺乏主动性,在县级经济管理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地影响了县级财政积极作用的发挥,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文章分析了县级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财政制度 县级财政 财政体制
  
   引言
  县级财政管理以县级财政活动包括县级财政收支及各项具体的业务活动,县级财政管理指县级财政活动的组织、指挥、协调等一系列工作,如财政机构的设置,职能任务的确定,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和监督等。研究县级财政体制是为了探讨县级财政管理活动在县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县级财政管理的规律和方法,以促使提高县级财政管理水平。县级财政活动要同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密切的联系,并受到许多非财政因素的影响,如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状况的好坏,甚至行政体制等,都会对县级财政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县级财政体制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一、当前县级财政体制的概况
  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经济体制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方财权扩大,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在地方经济中,县级是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层次,县级财政作为县级政府的理财部门,是县政府实现职能的财力保证,它为县级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提供着主要的财力保证胎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县级财政也应该由旧体制下统收统支模式和供给型财政,向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分级财政和生产建设型财政转变,并努力通过县级财政的分配活动去影响县级经济,以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县级财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经验进行的,而且缺乏主动性,在县级经济管理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地影响了县级财政积极作用的发挥,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由于财政体制改革在设计之初就过分强调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地方财政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只将税源分散、征收成本高、征收难度大和收入不稳定的一些小税种划归地方政府征收,这使得地方财政具有非常大的缺陷,县级财政可支配财力极其有限。县级财政困难问题的解决,可以依靠中央和省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但我国现行采用的多是有条件的拨款,可以期待中央财政放权以使得县级财权和事权相匹配,但这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新体制的构建以及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地方财源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造成县级财政的困难表面原因多种多样,而不仅是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在根源上进行研究就可以发现在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由于政府的公共权力缺少法律层面的监督和制度层面的制约,出现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的现象,最终使县乡财政不堪重负。
   二、完善当前县级财政体制的建议
  1.加强县级财政的“促进和制约”相结合
  在当前,县级财政监督管理活动中的促进和制约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要促进,又要制约,在促进中加强制约,制约为了促进。县级财政监督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县域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行,为发展生产服务;但是又要制约,控制盲目生产,防止“小而全”的封闭式经济模式。如果片面强调促进生产,生产要什么就保证什么,要多少就保证多少,不注意研究扩大再生产的产业结构和县域经济的客观实际情况,不计算整个县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显然不是真正的促进生产,而是起反作用。同样的,如果不在促进生产发展中加强制约、监督,而是单纯地为监督而制约,把支持、帮助、促进生产置之度外,这样的监督、制约也是没有活力的,是不能坚持下去的。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县级财政监督管理的作用。
  2.加强县级财政的“预防与堵漏”相结合
  我国社会主义县级财政监督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堵漏相结合的原则。预防监督是指县财政预测和预算控制、计划调节以及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在内的一种监督,是为了防止财政分配结构比例失调、财政收支虚假,防止国家资财浪费损失的监督管理。堵漏监督则是偏重于及时发现和堵塞一切产生浪费,造成损失的漏洞。预防是主要的,同时也要加强堵漏,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县级财政监督真正成为堵塞浪费的有力武器;才能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完整,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否则,偏重一边,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专业监督主要是指县财政业务管理中的财政预算、企业财务农业税收、行政事业财务、农业财务、综合财政计划等监督,以及县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社会性监督,包括县政府审计机关监督,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群众性的财政纪律检查监督。把这几方面的监督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紧密配合,就能起到监督的机制作用。
  3.加强县级财政的法制建设
  县级财政一般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机构,管理财政法制建设工作。所以,县级财政法制建设工作,就归并在县财政监察机构。财政法规是财政监察的重要依据,财政监察又是使财政法规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手段。县级财政法制建设主要包括了县级财政法规的制定和县级财政监察的建设等两个方面,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县级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县级财政处于中观层次,它要受国家宏观财政的制约,因此,县级财政主要是执行宏观财政政策的职能者,一般不进行财政立法活动。但可以根据国家财政方针、政策法规结合本县具体情况,在不违背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制定补充规定和具体施行办法;同时,为了加强县级财政,财务的管理,可因地制宜的地县人代会制定的颁发有关县级财政、财务的管理办法、试行条例、试行草案等,在全县财政经济工作中组织贯彻实施,保证国家财政法规实事求是地在本县贯彻执行。
  加强县级财政法制建设,除了进行本身的财政法规制定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协调县级其他经济法规中涉及县财政问题的条款。审查这些财政条款的内容是否符合现行财政政策和财政法规的规定,提出修改意见,以避免政出多门,影响县财政预算的执行和破坏财政法规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经济法规中的财政条款,一收一支,一增一减,往往涉及县级财政收支少则几万元,多者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对县财力分配关系很大,政策性很强。因此,为了使其他部门制定的经济法规与县财政总的要求相适应,就必须要求:县级各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时,涉及减收增支的,要事先商得县财政部门同意,然后专门审批,不得在其他文件中“夹叙一笔”, 税收问题必须统一管理,有关这方面的规定,统由县税务局下达,或者由税务局报县政府批准;县级各部门在草拟有关经济法规和报告时,凡涉及减收增支和改变现行财政税收制度方面的问题,要事先征得县财政部门同意;政府各部门要追加预算支出,或者采取减收增支措施,必须会同县财政部门专题请示县政府。
   三、结论
  县级财政作为县级政府的理财部门,是县政府实现职能的财力保证,它为县级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提供着主要的财力保证。长期以来,我国的县级财政体制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只重视宏观的财政理论研究而忽视基层财政理论的研究。我国县级财政普遍处于一种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的状态,由于分权制度不健全,我国县级财政出现了很多困境,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财政体制问题,就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中解脱出来,转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县级财政制度由县级财政收入制度、县级财政支出制度、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县级财政的债务制度和县级财政的预算制度等要素组成,解决县级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地方财力,通过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才能最终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秀岚.县级财政的困境与对策[J].安阳大学学报,2002,(04) .
  [2]徐露辉,毛瑞福.县级政府职能重构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
  [3]贾康,白景明.中国地方财政体制安排的基本思路[J].财政研究,2003,(08) .
  [4]阎坤.“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研讨会”会议综述[J].财政研究,2004,(08) .
  [5]闫天池,杨松建.我国县级财政困难的解决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03) .
  [6]朱晓明.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源:政府公共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J].地方财政研究,2007,(05) .
  [7]陈工,谢贞发.改革县级财政体制 化解县级财政困难[J].开放潮,2003,(05) .
  [8]马海涛,李霁.县级财政的现状与创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03) .
  (责任编辑:韩晓兵)

标签:县级 体制改革 财政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