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美声歌唱中的“三点一线”及其反向运动理论】歌唱中的三点一线是指什么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凡懂得美声唱法的人,都知道在歌唱中要有均衡的气息、良好的发声、充分的共鸣和清晰的字音。这四个方面是歌唱的基本因素,在歌唱的全过程中,协调统一、缺一不可。   一、歌唱的呼吸――气息的支点
  歌唱的呼吸为歌唱提供了义不容辞的动力。呼吸是歌唱得以良好实现的基础。歌唱有各种不同的呼吸方式,如:胸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等。基本要求是吸气吸至人体的丹田位置,并将气息平稳、自然保持在腹部,喉咙挡气与呼气肌群的反弹在对抗中平衡,在平衡的对抗中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声音。故此,歌唱应自始至终保持吸气的感觉,丹田气息要稳固,声音形象才稳定。丹田是气息支点,它是一个定点。
  我们如何练好呼吸,发挥气息支点的支持作用呢?正常的、科学的呼吸才能产生正常的音量、响亮度和音质。呼吸最佳的方法是用口鼻同时吸气至丹田,有准备的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否则,歌唱将显得浅白而僵直。初学者很少能做到如此,通常教师让歌者平躺在床上,在脐部放一本书,学生吸气书被顶起,呼气时书逐渐下放,感觉呼吸的运动状态,并使人体站立时,也保持此种呼吸状态。
  卡鲁索在谈及他的歌唱气息时,说他在歌唱时总是将肺部气息装的满满的。我认为此种方法很容易使胸部僵持,不利于轻巧灵活的协调、处理歌唱中的各种关系,只有气息与歌唱的音量、乐句的长短等相互协调,恰如其分、不多不少为宜。当然,控制气息是一种歌唱的能力,需反复训练,感悟才能得到,可见气息“支点”的动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歌唱的发声――声音的支点
  呼吸是歌唱的预备,而歌唱的发声才使歌唱运动得以实施。
  1、混声唱法
  美声唱法有别于其它唱法,关键之一在于美声唱法中真假声的混合比例和声音的支点位置。
  歌唱的训练过程是嗓音的训练过程,是不断改变学生声音形象理念的过程,是训练真假声混合比例歌唱中不断调配的能力形成过程。在声乐中我们按音的高低划分为低音区、中音区、高声区。在歌唱中真假声的比例随着音区的变化而变化,即在低音区真声比例大,假声比例小;随着音的升高,假声的比例逐渐增大,真声的比例逐渐减少。到超高音区(一般在C3上)发展为全假声。我认为真假声的比例调配取决于声音支点。(当然也取决于歌唱者对声音形象的感受和听辨能力)。唱高音的声音支点,比唱中低音的支点放得更低,更靠近气息的支点。声带所发出的原音更易于进入头腔(鼻窦),形成高音。支点向下这是声乐教师通常所说的“气息要深一点放下来,把嘴放在胸上(一般在衬衣上数第三个纽扣的位置)去唱”。其实质是歌唱器官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咽喉部器官的状态。为此我把胸上“嘴”的位置称为声音的支点。
  气息支点所给的歌唱力度作用于声音的支点后形成宏大的音量。形容声音支点象跳远的踏板,它为气息提供了着力点。在歌唱过程中,唱中低音区的音时,声音的支点相对上移一点,此时腹肌对气息的支持力应有所增强,从而增大气息密度把中音特别是低音托住。女声和男声在此方面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女声声带比较薄,若喉头、咽部和舌部肌肉不能适度放松,使声音没有良好的胸腔共鸣,很容易使声音直白,而只能往前跑。所以,女声的问题难就难在唱低音。而女声在唱高音时,舌根肌及假声带的辅助作用使声带能适度拉紧变薄,而其声带本来就薄,唱高音也就容易了。演唱中低音区的音时,声音支点的运动状态男女生相近,但也有一定的差别,男声中声区真声成份较多,(女声在中声区一般真假混声适中),从而为进入头声唱高音带来了困难。
  所谓假声是声带边缘振动。所谓真声是声带的全振动。男声在中声区由于真声成份较多,以此方法唱高音必然给声带带来沉重负担,一般在f2前使声带变薄为唱高音做准备。
  三、歌唱的共鸣――声音的奏鸣点
  在人喉头中部有横向生长的两片薄薄的肌肉――声带。它在气流的吹动下振动而发出声音。声带发出的声音特别微弱也不那么圆润好听。拥有良好的共鸣,才能使使我们的声音更加迷人。
  歌唱的共鸣器官大体分为头腔、口咽腔和胸腔三大部分。声音集中在哪一部分奏响,就是我所谈及的“声音奏鸣点”。
  1、打开喉咙――松通音管
  适度地打开喉咙是产生良好共鸣的关键。若想达到“三腔”良好的共鸣,必须使声音与气息在咽腔通道――音管中上下无阻地运动。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提倡的中部感觉(咽喉的感觉)为“松通”二字。倘若喉头向上,舌根紧缩,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声音通道,易产生咽音和白声。
  2、稳定喉头
  早在意大利的“真正美声时代”,唱高音是用喉结向上的办法,这种声音尽管唱得很干净,但音愈高声音越细、越窄。后来发现发现,将喉咙稳定下来,打开喉咙,则高音会变得宽阔宏亮,而且上下声区统一。此后便肯定了稳定喉结的歌唱方法。
  如何打开喉咙隐定喉头呢?通常将舌自然平放在牙槽内,下颌挂钩打开可放入手指头为标准。这样喉头打开了也稳定了,同时也训练了声带的张驰能力。
  为了更好地找好歌唱的支点位置,把握声音的形象。我们可同时使用“微声唱法”找好“三点”位置,再协调好各方机能,更好地完成歌唱。
  3、面罩共鸣
  面罩是指脸部两颊及口鼻的区域。面罩共鸣主要是原音在面颊处形成的音响共鸣效果。其主要共鸣腔体为鼻窦、额窦、上额及额骨等。面罩共鸣是气息支点和声音支点共同作用得到丰满而又明亮圆润的金属色彩声音,它更具有强烈致远性和穿透力。
  在歌唱中,声音的奏鸣点总是沿咽腔后壁上下滑动的。当唱高音时,声音奏鸣点上滑集中在头腔共鸣,声音的支点却向下放得较低,反之在唱低音肘,奏鸣点下降,声音支点上升,声音易进人口咽腔奏鸣胸腔,这样声音能沿咽腔壁平滑无坎地滑动,完成共鸣重心转移之功效。即中音区的音则主要用咽腔共鸣(同时也带有胸腔共鸣),低音区的音,主要用胸腔共鸣的自然唱法。
  综上所述,声音的奏鸣点、声音的支点和气息的支点成一条直线。竖直于腔体内。在整个歌唱过程中,气息的支点是稳定不动的,并在此为歌唱提供动力,而声音的奏鸣点和声音的支点成反向运动状态。它们在“音管”内共鸣腔体间上下滑动,演绎着歌唱的上述各种技法,收获着悦耳的音响效果。

标签:美声 三点 歌唱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