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一作文 > 正文

[新课改下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主体性以及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认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被动学习,不适应新课改要求,教育效率低,既有学生的原因,又有教师的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要发挥学生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作用。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主体性;学生主体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79-02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强有力推动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有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但是,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育效率低下,既不适应新课改要求,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思想政治课也存在这一突出问题。现代教育是培养“全面与自由发展的人”。马克思讲:“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地活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与其他教育目的的根本区别。由于中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对学生地位理解的错误,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丧失了主体地位,也无法发挥其主体能动性,这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中学政治课堂中教师的讲授大多占据了整节课,教师拿着课本和准备好的资料,不停歇地讲授,而学生基本是一致的动作――低头在书本上和笔记本上不停地做记号、记笔记。整个课堂的气氛显得沉闷而死板。
  二、造成中学思想政治课现状的原因
  1.学生的原因。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也有很多因课堂上无法及时记录完整笔记的学生仍在皱着眉头奋笔疾书。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课堂的笔记非常多,老师要求背诵的内容也很多,课业感觉十分的繁重,尤其是在期中或期末测验时,老师都给他们规定一个分数线,无法达到的就要额外的增加许多作业,直到在下次考试中达到规定的分数。以上种种做法都使学生感觉压力过大,导致他们在课堂上除了集中精神抄笔记以外,根本挤不出别的精力来思考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从理解的角度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老师讲的什么不关心,只知道一味地死记硬背。这就是课堂如此沉闷而死板的原因之一。
  2.教师的原因。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讲课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原因。在很多中学里,教师的奖金都是与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挂钩的。他们大部分为了获得高额奖金,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极尽所能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点,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使学生觉得学习就是考试拿高分,拿不到就要受罚。这在一些学生中可能会增加他们学习的劲头,同时也会使部分学生觉得反感,不适。
  3.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的观点也在现今课堂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从中国有书院学校以来,基本上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观念: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记笔记。几千年来形成的观念也致使现代的教学课堂大多呈现很闷的气氛,学生要么闷着头做笔记,要么各做各的事,并且很多学生并不是很愿意在课堂上提问或者回答问题,被点到的很多学生也认为回答问题是件很麻烦、很困扰的事。大多数的同学喜欢在课堂上默默无闻。
  三、对中学生课堂主体性以及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认识
  我们搞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必须搞清楚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教师就是专门培养人才的人,作为教师该培养哪样的人才,才符合时代的需要,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我们首先得明确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两个概念。
  1.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的科学阐释。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2.关于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认识。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是否能学、会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受到的教育引导。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渠道,或者说,课堂教学是生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中,课堂必须承担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学好、好学的义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是双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正因为决定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直接因素并非教师或教材,而是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对所学知识的把握。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就是知识在输入各自大脑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加工”方法,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加工”结果。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他们的努力,都是经过学生的大脑,以学生的“学”为中介,从而对学习结果产生影响。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尤其是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师更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放在真正的“主体”位置上。综上所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外在讲,是指学生处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从内在讲,是指学生处于主动的心理状态。
  四、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
  世间万物,人最宝贵。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周围环境的差异,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未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但在新课改下,每位教师都要担起该重任,又特别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更要担起这个重任。今天,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得到加强,并为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各种条件。所以,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做改革先锋,做培养人才的基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贺来.宽容意识[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5]祈成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J].
  [6]罗键鹰.中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现状与管理[J].
  [7]钟启权,等.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解读[Z].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美?布鲁巴克.成为反思型教师――教育基础改革与发展[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5.
  [9]张兆英.学生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和引导策略[J].2009.
  [10]张兆英.学生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和引导策略[J].2009.
  [11]张兆英.学生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和引导策略[J].2009.
  [12]德?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思考[N].
  [13]周芸.浅谈新课改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J].2009-7-28
  新雨学科网www.省略/show.asp?page=2&id=11336.

标签:主体性 思想政治 新课改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