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写作素材的发掘|最新写作素材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考试中,常有些考生由于缺乏写作素材,面对作文题愁眉苦脸,绞尽脑汁也不知从何下笔;或面对一些现成的素材,往往揣摩不透,挖掘不深,结果只能拼凑一些陈词滥调,写出的文章连自己也不知所云。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平时不注意挖掘写作素材,缺少积累造成的。其实学生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发掘写作素材,就一定能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那么,如何挖掘写作的素材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是发掘题材的“宝地”
  作文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可一说到生活,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抱怨:“我们的生活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或是“可以写的东西都写光了”。诚然,十几岁的年纪,十年左右的读书史,“教室――家”二点一线的空间,生活的时空似乎是单调了些,但是据此就认为一无可写,这实际上是在否定自己生活的价值。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学校生活绝不是那么单调乏味,而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要从校园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首先必须熟悉掌握学校有关情况,例如学校概况、学校理念、学生社团组织等等。其次要关注校园大事,包括各种会议,比赛,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等。还可以关注师生学习生活,从热门话题入手,例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们是如何看待美的。或者是大家都痴迷的各种球赛,明星、旅游等等,诸如此类的写作素材很多,只要平时有意识地加以记录,写作时精心剪裁,有价值,高质量的作文就会应运而生。
  二、书籍是提取素材的“宝库”
  叶圣陶说过:“读是吸取,写是倾诉。”倾诉是人们的一种本能活动。阅读和作文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因此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必须重视读写结合。
  (一)立足教材.学以致用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因此语文书中的许多课文自然就成了我们构思写作内容的素材,开掘创作灵感的源头,例如朱自清的《春》、鲁迅的《孔乙己》、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这些佳作都成了我们写作挥之不去的“情怀”。 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住课文内容,就能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且即使是以文言文为例,中学所学的古文也有近百篇。其中,绝大多数名篇都蕴含着内涵极其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以“愚公移山”为话题,在讲究科学、效率、求实、反思和创新的今天,或来个“旧事重提”,或唱个“反弹琵琶”,或演一出‘‘讽刺小品”,或编个“荒唐闹剧”,对中学生写作来说,这也并非难于上青天。而课文上孔子、孟子、庄子的名言名句,以及李白、杜甫、苏轼、韩愈等人的众多名诗名篇若能灵活运用到日常写作中,也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并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生活感受,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不自觉地把教材上的内容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形成新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因为体验真实具体,针对性强,写起来自然就有话可说。另外,英语课本上所选的精彩篇目,政、史、地课本上的材料数据,数、理、化课本上的现象、公式和原理,一旦与现实生活,与作文话题接通电源,马上就会闪现灵感的火花,而这些又何尝不是我们写作的最好素材昵?
  (二)博览群书。开拓思路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出内容深刻的文章,就要加强知识储备,多读书。大量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开阔青少年的胸襟,使青少年摆脱年龄阅历的局限,放眼世界.纵横古今,以崭新的视角审视当今世界,思人之未思,想人之未想.各种奇思妙想充盈于胸.以至于不吐不快。这时只要教师启发得当.积蓄在学生头脑中的各种素材就会如决堤之水般喷涌而出。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名著导读方面的综合性学习,我在课外阅读上采取了学生自由阅读和教师要求相结合的办法,以保证教学的强迫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较好的统一,争取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将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有选择的推荐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
  三、巧借科技.开辟发掘写作素材的新天地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也随之瞬息万变,但中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接触了解外边的世界,缺乏生活体验,因而写出的文章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多是些无病呻吟的陈词滥调。电子和网络等新技术的普及则为青少年开阔眼界、搜集更多的写作素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只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以其直观易感的形象性和庞大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就一定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作文走出“无话可说”的困境。
  文章的优劣取决于文章内容是否充实。对于中学生而言,只有深入生活,多角度多渠道地了解、认知生活,注重对生活的体验,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才能写出内涵丰富的好文章。

标签:发掘 素材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