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的主要区域包含哪些_徐州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定位分析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提要] 充分发挥徐州市区位、交通、土地和人力资源优势,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速实现从区域交通枢纽到区域物流枢纽的有效转换。本文对徐州市在建设区域物流中心中如何定位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对策。
   关键词:徐州;区域;物流中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日
   一、区域物流中心
   原国家内贸部1996年编制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规划》中对“区域物流中心”的定义是:地处商品的主要产地、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地的大型物流机构,具有经济批量大、辐射距离远等特点,通过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和先进的物流设施,组织大跨度的商品流通。区域物流中心的服务区域不能仅仅按行政区域来划分,而应该考虑它自身的辐射带动半径,因此这个区域不是某个行政区域,而是一个经济区域。另外,区域物流中心不是由简单的一个或几个运输场站构成,而是一个能使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具有综合物流运作能力,涵盖企业物流、物流设施及物流经营企业组织体系的大系统,它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中所具有的现代物流的产业集中程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并使现代物流成为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研究探讨如何建设区域物流中心,以此对徐州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进行定位问题就十分迫切。
   二、徐州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定位模式
   (一)构建“淮海经济区国际物流枢纽”物流链。初步建成立足徐州、服务苏北的东陇海物流枢纽,形成以连云港为龙头、以徐州为集疏中转的淮海经济区国际物流枢纽的双向物流链。(图1)
   (二)建设淮海经济区物流枢纽――徐州区域物流中心。建成功能健全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以信息化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物流业促进徐州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物流发展政策平台;构建三大物流基地、六大物流中心与四大配送中心,形成分别定位服务于全方位物流需求、本地商贸企业物流需求和城市物流需求三个层次的现代物流体系。(图2)
   (三)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大力扶持重点交通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大型交通物流企业,鼓励港航企业和道路运输企业强强联合,逐步向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业务延伸,实现公、铁、水综合运输。联合邮政企业拓展农村物流网络,培育农村交通物流示范点1~2个。同时,加快推进徐州港融入省集装箱运输体系的步伐,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力争达7,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5万标箱。加快推进徐州港口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建设,并向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拓展。
   (四)形成区域物流、市域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圈。徐州市应深入推进高铁徐州站区建设开发,继续开展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配套项目建设,全面满足后续出行需要。全面完善高铁公交首末站、长途汽车站、站前星级酒店及商务办公楼等功能设施配套建设,真正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开展徐州公路主枢纽和县级客运站建设,建成启用高铁客运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完成徐州汽车客运南站和睢?客运站的改扩建,力争丰县客运站主体建成。结合徐州汽车客运东站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客运站场经营布局。
   (五)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大力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实现物流产业与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机结合;做强做大电子商务物流;最终形成徐州市统一、信息资源共享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网络,利用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各类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物流作业和信息服务支持平台。
   三、结论
   充分发挥徐州市区位、交通、土地和人力资源优势,以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以“政府引导,营造环境,市场导向,企业运作”为发展原则,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统筹规划,加快构建徐州市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健全物流政策环境平台,加速实现从区域交通枢纽到区域物流枢纽的有效转换,发挥现代物流对徐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把徐州市建设成苏北乃至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物流枢纽。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军.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江耀生.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研究.江苏大学硕士论文,2004.5.
  [3]耿波.影响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因素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23.

标签:徐州市 物流中心 定位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