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正文

诗词意境的美学建构 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语象、意象、意境是诗词形象体系的三个层级,前一层级的形象通常是后一层级形象的构建基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后一层次形象的构建必然地依赖于前一层级的形象。意境处于诗词三级形象体系的高端,向来被古典诗学视为诗词艺术形象创造的极致,在此语境下,意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意境美受制于哪些因素,这是现代诗学需要进一步思考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诗词意境建构
  
  诗词的三级形象体系中,语象、意境分别处于其级阶的低阶和高端,意象居中。语象是不脱离语词或词组的具词性形象;意象和意境则是“脱离语言后在意识和想象中留存的形象”(见百度“语象”词条)。常态下,语象是意象的建筑材料,是构建意象的基础色块和造型单元;意象则是组合意境的材料和零件,意象的叠加产生意境;这样,语象、意象和意境就形成诗词形象体系的三个层级,前一层级的形象成为后一层级形象的构建基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层次形象的构建必然地依赖前一层级的形象。杜甫《绝句》一诗中,无一字直接描绘“抒情主体――诗人”的形象,但读者却能真切地感知到伫立于水滨房屋的门窗旁、正绘声绘色地描述其所见所闻的诗人形象,此意象的建构不依赖于语象的一个实例。那么,意境是否一定由意象生成,能否说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呢? 一般说来,实境的营建离不开意象,虚境则未必。骆宾王的《咏鹅》诗,用于实境构建的意象只有“白鹅”,“绿水”、“清波”两个语象暗示了池塘(或江河湖泊)的存在,池塘(或江河湖泊)当然是意象,不过它在该诗“物境”的实体营建过程中实际上是缺席的。又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描述的实境是一老一小的问答情境(由两个意象构建的事境),虚境则是我们可以想见到的村庄或城镇;村庄或城镇完全由“离家”、“还”、“乡音”等语词暗示而出,不依赖于诗中其他实体意象,甚至也不依赖于名词性的语象。因此,“意境一定由意象生成,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这个观点未必一定错误,但肯定是片面、肤浅的。
  诗词创作中,积语象而成意象、叠意象而成意境的简易施工过程当然是无法想像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意境的营造又的确可能存在着与园林的设计建筑相类似的问题。意境向来被古典诗学视为诗词艺术形象创造的极致,那么,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能否把意境之美看成是园林美的精神性建构及语言性建构呢?简言之,意境美是如何生成的,它受制于哪些因素?我们认为:
  1.意境的营建材料(这里主要指意象和语象)在质地上不能低劣,即生理上不能引人厌恶(丑)、伦理上不宜引人反感(恶)
  意境的构建材料可以是平凡的,藉平凡的事物造就不平凡的美境,如童庆炳先生例举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句中六个平凡的语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生成了两个不平凡的意象,再藉这两个不平凡的意象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意境)。不过我们在此需要补充一点意见,即诸如“枯藤老树昏鸦”之类诗句,句中三个语象(枯藤、老树、昏鸦)指向的事物在人们的经验判断中其实都形貌丑陋,即不美,却为何又能生成具有美感的意象并进而营造出美的意境呢?可能合理的解释是,枯藤、老树、昏鸦这类事物虽则形貌丑陋,但它们不会在生理上引人厌恶(丑),不会在伦理上引人反感(恶)。鲁迅说过:“……世间实在还有写不进小说里去的人。倘写进去,而又逼真,这小说便被毁坏。譬如画家,他画蛇,画鳄鱼,画龟,画果子壳,画字纸篓,画垃圾堆,但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就是一样的道理”(《半夏小集?七》)。将鲁迅先生的观点曲折扩大化解释一下就是:意境的构建材料不能是鼻涕、大便之类(就所谓“物境”而言),不能在伦理上引人反感(就“事境”而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云:“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诗描述的情形在伦理上似乎会引人反感,但“南村群童”并非有意作恶,而仅仅是下意识的顽皮,故不会在伦理上遭人谴责)。
  现代诗则有意以“臭水沟”(闻一多《死水》)、“腐尸”(波德莱尔《腐尸》)之类的语象、意象创设物境或事境从而达成某种写作意图,其写作策略与古典诗词对意境的处理方式恰好是针锋相对的。
  2.用于营造意境的意象或语象,其指向的现实对象事物在形、色、势方面具有相近的美感属性
  量的积累通常会引起事物的质变,物质界如此,心理世界也如此。形貌、颜色、形势相近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局部或个别的属性在理性上会被抽象为该事物的共性,同时在人们的心理方面也会引发较强烈的单向度、单品质的情感倾向。一条水蛇不足为惧,但千万条水蛇聚集在一起就会让人胆寒,这是因为个别水蛇在形、色、势方面那令人害怕的属性特点在水蛇群体中被放大了,于是千万条水蛇聚集的地方就会形成某种让人难以言明的“妖气”,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氛围”。意境美是某种氛围美,其氛围的构成机理大致也可同等观之。
  例如,豪迈的情怀需依托于“壮阔”的意境才能抒写出来,而“壮阔”的意境又依赖于形、色、势诸方面都具有“雄壮”特点的事物作为诗中语象或意象方能建构而成;狭窄的空间、矮小的物体自然无法搭建出壮丽的广场,是故在浪漫诗、豪放词中,阔大的意境总是以“雄壮”类事物作意象或语象来营建的。温馨的情感大多依托于优美的意境抒写而出,而优美的意境则又依赖于“秀美”类事物作为诗中语象或意象予以建构,《山居秋暝》、《绝句》这类写景状物诗大都如此。感伤的情怀大多依托于凄清的意境抒写而出,而凄清的意境又依赖于老朽孱弱类事物作诗中语象或意象予以建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可视为这类作品的代表。
  3.意境是所谓诗中之画,画面美不仅要求构成画面的诸事物自身是美的,还要求画面上诸事物在布局方面也具美感
  美丽的园林,不只是花美、树美、山石美……还在于那花、树,山石遵循着宾主、对比、对称、明暗、虚实、呼应等布局上的美学规则;再美的事物若杂乱无章地置放在一块儿,也难以显出应有的美感来,这是常识。同理可知,诗词意境在营建过程中,语象、意象的诗意布局也是必然和必须的。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这里所引的四句话中,含有四个语象(分别是原、草、火、风)和四个意象(分别是草荣、草枯、烧草、草生)。其中,四个意象如何布局的?是不是杂乱无章的呢?当然不是。考察可以发现,诗中的“古原草”按时序呈现出夏荣、秋枯、冬烧、春生四种情态,则四个意象是依时间顺序加以安排的。中心语象是“草”,宾位上则有原、火、风三个语象,所以说宾主分明。人们对该诗向有“章法谨严”、“意境浑成”的评价,从意象和语象布局的角度看,这样的评价的确不能说是过甚其词。
  4.意境是“意之境”、“情之境”、“理之境”。一方面,诗人由于做了精心的甄选,不合立意、“无情”、“非理”的语象或意象无缘“入境”,另一面,通过对情绪化和情调性话语的定向调控,诗人可以把自己的主观精神投射于所写的事、景、物之上,从而创造出所谓意境。
  当代语言学认为,语言不只是思想情感的表达工具,也是思想情感的构成材料,或者说它就是思想情感本身。诗词作品中,语象、意象以及不含语象或意象的语言材料,其实都是被艺术家定向调控得很好的情绪化、情调性的话语,它们形成了一个自足的文学语言系统,以此为基础,进而生成了一个自足的文学世界――这就是意境。微观而言,语言的简约性、暗示性与意境的朦胧美、含蓄美之间虽不能简略为一种对应关系,但如果没有语言的这些特性,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那种意境美恐怕是难以生成的。
  [参考文献]
  [1]童庆炳.现代诗学问题十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4
  [3]胡雪冈.意象范畴的流变[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4]古风.意境探微[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5]夏昭炎.意境概说: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4
  [6]陈铭.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2
  [7]唐跃,谭学纯.小说语言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1.
  [8]童庆炳.“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J].吉林:东疆学刊2002年9月第3期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湖南衡阳)

标签:建构 美学 意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