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公告书 > 正文

[探析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论]简述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教学论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赞科夫对前苏联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教育学实验,他提出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论在今天看来,对于现今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样适用,对我国改善基础教育培养理念和教学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赞科夫;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39-02
  
   列?符?赞科夫(1901-1977),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从一九五七年开始的十几年里,通过在莫斯科第一七二小学进行的教学实验活动,在长达十几年的实验过程中,提出了“一般发展”的概念。
  赞科夫所提倡的“一般发展”指的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1]学生“一般发展”包含着“发展”这个哲学概念:“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由旧的质状态到新的更高的质状态的上升运动,更新过程,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赞科夫提出的“一般发展”包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观察力的发展。儿童最初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眼睛去看、去观察。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中,主要运用的是直觉,通过看到的事物反应到大脑里,形成意识。如果一个人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毫无兴趣,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如一片贫瘠的土地。观察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学生如果有较强的观察力,那么他在课堂上、课本里、参加活动时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会通过事物的外在发觉事物的本质。培养观察力,就是启发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会使他们对事物观察得越仔细,就会有更多的疑问,有了疑问,也就会越想要弄明白这些问题,也就越有求知欲、求学欲。
  第二,思维能力的发展。赞科夫提出,在教学中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总结概括能力、分析问题与综合提炼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在看问题时既能坚持从一个角度出发,又能及时改变角度和用多角度的眼光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是一项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系的、系统的、复杂的任务。
  第三,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学校的任务是要培养既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的人,实际操作能力不仅是指能够运用知识去进行实践活动,并且还要通过这些操作能力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意志品质。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又可以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
  维果茨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把儿童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儿童的智力和思维表现出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最近发展区”――在这个水平上,儿童的思维过程刚刚形成为一个整体,经过教师的启发、帮助就能让儿童独立地完成教学目标。他认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3]赞科夫继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难度”并不是指教材越难越好,而是要选择学生经过他人的启发与指导就能理解的教材,动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愿地去克服困难,而不是把学习任务强加给他们。
  赞科夫还指出了“知识”和“发展”的差别。他说,人们往往看不到或者不注意“知识”与“发展”之间的差别。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心智和道德发展上却处于低水平。“知识”和“发展”之间往往有鸿沟,不能认为学习成绩好的人发展水平就高;不能认为知识量的增多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发展水平高的人。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分别是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宏观改革(1985-1996)、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1997-2003)、以均衡发展和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整体改革(2004至今)。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在一次次的改革中逐步完成了教学体制、教学方式、教学任务的革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上过于狭隘。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根本,基础教育办得好不好,对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起关键性作用,我国提出由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的口号更需要大力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叶澜老师指出:“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这个阶段的儿童和少年是处于生命中学习最集中的时期;这是十分宝贵但自己却全然不知晓其价值的生命时期。”[4]根据赞科夫经过二十年的实验研究提出的教学理论,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由前人的理论与经验,可以窥见当今问题的解决之道。
  赞科夫的时代距我们已半个世纪之久,而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闪烁着教育家思想的光芒,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在今天也同样适用。借鉴赞科夫的教育理论,为我国当今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之道,让一代代教育思想传承下去,并且使我们学到的教育思想学以致用,承担一份教育重任。
  参考文献:
  [1](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苏)列?符?赞可夫.教学论与生活[M].杜殿坤,译.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84.
  [3](苏)列?符?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俞翔辉等,编译.赞科夫新教学体系及其讨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标签:探析 科夫 教学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