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公证书 > 正文

[人类不要做“世界末日”的推手]世界末日周杰伦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根据玛雅人的历法,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之中,有近千万天之多,这样长的一个周期叫做太阳纪,换算成为现在的年就是25800年,而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第五个太阳纪中,但是,第五个太阳纪将要在某天结束。这个结束日期换算成为今天的历法,就是2012年12月21日,据说那个时候世界末日就会到来。
  当然,现在几乎没有人真正地相信玛雅人预测的这个“世界末日”。有趣的是,即使依照玛雅人的这个历法,它既没有讲第一太阳纪、第二太阳纪、第三太阳纪、第四太阳纪,当然,在第五个太阳纪结束以后,它也没有说是不是还有第六个太阳纪……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末日概念是基督教文明独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所谓玛雅人预测的世界末日,很可能是西方人强加给玛雅人的。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急速增长和自然环境恶化的加剧,人类正在把自己带到一个真正的通向“世界末日”的路上――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即将到来。
  地球曾发生过五次物种大灭绝
  长期以来,恐龙灭绝之谜一直令人津津乐道,其实在地球历史上,地球生命在6亿多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的确曾经历过很多次不同程度的灾难,在分类学上属于科、目、甚至纲的生物物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残存下来。这种波及全球,使大量的生物物种在短时间内消亡,造成突然集群灭绝的现象,科学家称为大灭绝。根据化石记录,地球上至少发生了20次物种大规模灭绝的现象,其中最具破坏性的有5次,即五次物种大灭绝。
  奥陶纪历经6500万年。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千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中的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种类便荡然无存。
  泥盆纪历经约5100万年,是一个鱼类的时代。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3亿5千万年前的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导致鱼类大规模死亡。
  二叠纪历经4500万年,是生物圈的重大变革时期。第三次物种灭绝发生在2亿5千万年前的二叠纪末期,那次灾难毁灭了95%的海洋物种和几乎70%的陆地物种,包括一些早期昆虫、原始爬行动物和鱼类。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地壳的频繁活动和联合古陆形成而引起的气候变化。
  三叠纪历经约5000万年,是裸子植物的兴盛时代。第四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2亿零3百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
  最为著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6千5百万年前,科学家认为,当时地球遭到巨大的陨石碰撞,毁灭了包括恐龙在内的90%的地球物种。
  灭绝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既有生物内在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它既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也是决定性的、由生物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每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存都有其特定的生存要求,只有在特定的生存条件下才能稳定地发展,即便世界性分布也不例外。从化石记录可以看到,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类群在世界性气候和地质变化中常常灭绝,这并非是生物内部的原因,而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被破坏和变更的缘故。目前,科学家推测的导致物种大灭绝发生的因素有缓慢的地质变化、气候变迁和灾变事件等。
  使生物生存条件变更的缓慢地质变化主要指地球板块的移动、海域消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大陆生态地理条件的缓慢变化。地壳整个布局的改变破坏了原来的生存条件,同时又创造了新的生存环境。如二叠纪和三叠纪交界时期,超级大陆与联合古陆的形成使大量生存在大陆架上的海洋生物灭绝。
  气候的变迁也往往能够造成大量物种灭绝。根据化石记录,晚白垩纪全球气候的干旱化使38%的海洋生物彻底灭绝,陆地动物遭受灭绝的规模更大;第三纪始新世末期,由于气温迅速变冷,许多在古新世后期和始新世占优势的植物类群灭绝,而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又使大量的植物类群销声匿迹。
  物种大灭绝往往与地球上重大的灾变事件相关联。有些灾变事件仅发生在局部区域,有些则是全球性的。这些灾变事件有些是地球内部的自身运动所致,如海退现象、火山爆发、造山运动及海洋作用;有些则是来自外部空间的干扰,如太阳系中一些小行星和地球相撞、超新星的爆炸等。
  海退明显地使大陆架生物类群的生存空间减少,导致种群数目的急剧减少,最终使大量物种灭绝。如二叠纪后期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区系危机可能是由于巨大的海退所致。尽管海退在减少海洋性生物生存空间的同时又扩展了陆地生物的生存空间,但是,海退所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化,也同时使陆地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严重破坏,并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当大陆普遍被浅海覆盖时,全球气候相对一致,呈现温暖和湿润的特征。海退则破坏了这种温和的海洋性气候,产生了从海域到内陆气候的差异,并且普遍出现干旱和气温的急剧变冷,大陆性气候的季节变化显著增强。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气温的急剧变冷常常是生物区系发生严重危机的前兆。
  火山爆发则可以直接导致大量生物灭绝。火山爆发时,短时期内大量的火山灰冲人大气层,加强了地球对光的反射能力,使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迅速减少,导致地球表面的气温急剧下降。例如奥陶纪后期、泥盆纪后期和白垩纪后期所发生的3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均伴随着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最终导致地球局部生态系统的毁灭。
  近年来,古生物学中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是:是否有一个体积巨大的小行星和地球相碰撞,从而导致了晚白垩纪生物界的大灭绝?据推测这颗小行星的体积大约是火星体积的一半,来自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行星带。碰撞后所带来的灾变性反应导致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小行星在大气中燃烧以及和地球的相撞会产生大量的岩石碎片并弥散在大气中,至少要持续一个星期。这种尘埃云会阻碍所有的太阳光线射入地面,由于光线强度极低、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因此在几个月之内地球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并一直维持在0℃以下。除此之外,大气中会出现氰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并可能导致全球性酸雨以及臭氧层的破坏等。这种气候的大骤变势必对生物圈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全球性气温急剧变冷往往就是物种大灭绝即将来临的征兆。
  大灭绝时,地球是什么样的景象?科学家做了这样的描绘:一个闷热的早晨,没有一点儿风,温度达到了48℃,却没有树荫可以乘凉。虽然有些植被,但是非常矮小。其它的生命几乎灭绝,在干渴的植被脚下的洞穴里,也许还可以发现一只蝎子、一只蜘蛛或是一些有翅膀的蝇虫,而大型的生物已经很难看到了。也许偶尔有几只瘦骨嶙峋、和人差不多高、两足行走的恐龙,它们已经饿得行走艰难。干旱蔓延,地面几乎变成了沙漠,但由于没有风,沙漠没有形成像撒哈拉那样的沙丘。此时的大海更是令人恐惧。海浪缓慢地拍打着寂静的海 岸,缓慢是因为海水变得像胶状物。远远望去,大海平静得就像是一面镜子,这是因为黏稠发紫的海水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水,也没有海浪搅起的泡沫。大部分的海岸线都被覆盖着已经被腐蚀的有机物,丝状的细菌团在太阳的爆烤之下开始腐烂。在近海地区,海面冒着巨大光滑的气泡,这是海水中的细菌产生的有毒气体。抬头仰望天空,从地平线到空中,一个绿色的帐篷把从前的蓝天遮了个严严实实,空气中弥漫着死亡和毒气的味道。
  这是一次发生在远古的大灭绝。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是,今天的温室效应,正在把地球带回那个时代。
  人类导演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与地球历史上发生的五次大灭绝不同,现在人类对物种灭绝的影响不仅远远超过其它任何生物类群,而且也是地球历史上任何一个灾变事件所不能相比的。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单纯自然状态下的速度要快1000倍!物种灭绝不是单纯的自然选择,人类活动对多数物种灭绝负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例如损毁动植物生存环境,过度开发物种、引进新物种和导致气候变化。
  地球经过漫长的演变而形成的复杂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巨大财富。然而,人类活动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冲击,却首先表现在给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改变。很多动物物种由于被人类的大批杀戮而灭绝,更多的动植物种类主要由于人类改变环境而灭绝。地球表面40%的区域被人类作为农业、城市、公路和水库之用,那些天然的动植物栖息地被农作物、混凝土建筑和其它人工产品所替代。因此,那些尚未灭绝的物种也面临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巨大的环境挑战。
  人类对动植物造成的间接影响也是巨大的。例如,人工引种以及以人工造林代替天然森林常常会改变某一区域的植物群落结构,从而打破了该区域各个生物类群,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长期以来所建立的平衡。此外,人工生态系统仅仅由单一或少数几个物种组成,如农作物种植、人工造林使得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降低,因此是一种潜在的危险状况。在人工生态系统中,一种新的寄生病菌或捕食者可能使一个物种完全毁灭。人类活动也是许多植物和动物病害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现代工业所排出的废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高,导致全球性的大气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与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海洋酸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冰雪融水减少从而导致一些大水系河流补水不足,草原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内陆湿地逐渐干涸、萎缩,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缓冲能力显著减弱,生物多样性衰退,一些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步退化甚至消失,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联合国国际气候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1℃,至少会导致一些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绝迹;如果升高2℃,目前世界上20%~30%的物种将会灭绝。而哥本哈根会议草案谈判允许地球二氧化碳水平在2100年提高到650ppm(百万分比浓度),也就是说,届时地球温度较现在相比将要提高3℃,这种升温幅度意味着地球上将失去数千个物种。因此,科学家把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称为“一条通往物种灭绝的公路”。
  地球历史上的大灭绝都经历了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的地质时期,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的大量物种灭绝则发生在几百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地球上的物种受到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巨大环境压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并迅速地被推向灭绝的深渊。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的统计结果表明,现在物种灭绝速度和恐龙大量灭绝时代的速度相近,物种多样性的减弱逐渐明显,人类即将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到来。与以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中充当了“总导演”的角色。
  物种的形成和灭绝本来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其形成和灭绝的速率原本也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任何一个物种的非正常灭绝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失去一个物种,不仅意味着一座复杂、独特基因库的毁灭,而且会有很多依附于它的物种随后消亡,进而连锁性、累加性、潜在性地导致更多的物种灭绝,甚至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人类也无法幸免,那时将会有多达20亿人面临无水状况,更多的人会死于营养不良、疾病、热浪、洪水和干旱。
  地球上的生命应该都具有在自己的栖息地里生存和繁衍的自由,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气候的负面影响其实是对其他生物的侵权行为,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正如美国印地安作家齐夫?西雅图于1854年所作的《地球是宝贵的》一书中所写的:“河流是我们的兄弟,它们润泽我们的干渴。河流托引着我们的船只,哺育着我们的孩子。你必须像对待其他兄弟一样给予河流同样的友善。人类必须如兄弟般地善待地球上的百兽。如若没有了兽类,人类将会怎样?如果兽类离我们而去,人类也将因郁重的孤独而死亡。任何发生在兽类身上的事情,不久必将落于人类自身。万物相连。”
  因此,我们要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的重要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提倡低碳生活,积极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气候变暖的行动中来,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和谐共存,从而避免“世界末日”的到来。

标签:推手 要做 末日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