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构建和谐社会,,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关注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和谐意识。新的课程体系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渗透的精神,本文着重探讨中学化学社会和谐化教学的德育教学。
   【关键词】社会和谐;德育;新课程
  
   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和谐意识,是化学教学的应有之意。化学是与社会和谐发展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我国新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社会、学科、学生为基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渗透的精神,坚持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的局面。
   作为社会“细胞”的学校,其课堂正在“变大”、“变活”、“变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育中,教学内容要开放,要将社会实践中的知识及时引入课堂,要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综观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笔者发现,集中到目标层面,都是为了人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教改的成效应体现在社会和谐化方面的推进,有效的教学应该是“社会和谐化教学”。在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要把握“社会和谐化”教学方向并加以实施,因为它是教改的灵魂。本文着重探讨中学化学社会和谐化教学的德育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要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总体规划、合理安排,更应紧扣教材、有机渗透、有的放矢。下面我就以上述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平时教学中开展的德育活动。
   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极为重要,中学化学教师应结合教材中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大力宣传,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鼓励他们为祖国而学习,为“四化”而献身。实际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一)大力宣传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介绍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成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而且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举世公认的四大发明,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煤和天然气;此外,我国在陶瓷工艺、酿造技术、冶金技术等方面也处于世界先行者之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化学和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牛胰岛素的提取,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洲际导弹的发射和人造卫星的升空,长征系列火箭的多次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结合实际介绍中外化学家感人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在讲氨这一节时,介绍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侯先生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 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在讲硝酸这一节时,介绍丹麦著名物理学家波尔。在二战时期波尔被迫离开当时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波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波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波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教师应在教学中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教材。在阐明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规律。我在教学中注意阐述以下观点:
   (一)使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使学生增强了对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二)使学生认识“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依据,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冲突。在化学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中和与水解、酯化与皂化、有机物与无机物、溶解与结晶、可逆反应、动态平衡、化学键等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化学变化中处处充满矛盾的运动,它们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明确“对立统一”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三)使学生认识到“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质变的科学”。中学化学课本中体现量变到质变的观点处处可见。如O2和O3之间的性质的变化、稀H2SO4和浓H2SO4性质上的差别、元素周期律、CO和CO2、SO2和SO3、NO和NO2性质上的差别、有机物的同系物、温度、压强不同引起的反应现象不同等无不体现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物质的质变与构成它们的量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而成为阴阳离子,因为阴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或原子不同,导致化学性质完全不同。例如Fe3+只具有氧化性,Fe2+则不能;再如讲述元素周期律一节时,当讲到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时指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由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而导致元素性质也呈周期性变化”。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事物的量变能引起质变,由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总之,只要恰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是一个倍受注目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环境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问题均与化学学科有关。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应自觉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树立环境道德和环境责任感,培养改造和优化环境的能力,明确环境保护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空气、氧气、SO2、NO2等内容的教学介绍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通过“水”的教学,列举一些有关水污染的实例,同时联系我们周围的水污染使学生明确淡水的宝贵,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通过CO2的教学、有毒气体如Cl2,SO2等的尾气处理和一些环境问题的讨论,某些实验的改进使学生获得保护环境的能力,懂得只有化学科学技术才是彻底根治当前环境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从而提高对化学科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号召学生走出课堂了解自己生活环境的污染状况,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参加环保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四、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思想品德如何,可以说是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渗透到个体与否的具体表现。当前的中学生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学生规范教育同社会不良现象、身体发育的提前与心理发育的滞后等因素影响,个体间差异很大,思想品质、人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很多。在化学教学中,主要是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学习、不忘国耻、勇于进取的精神和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决心。例如在讲述教材中有机炸药TNT、苦味酸、硝化纤维、乃至原子弹、氢弹或各种导弹、火箭炮时,阐明我国国防的强大,使同学们充满自豪感。继而再向同学讲述旧中国“百年衰落、百年屈辱”的悲壮历史,告诉他们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材,报效祖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根据化学教学的实际,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采取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如课堂渗透、设选修课、开第二课堂、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实验、参观、讨论等。同时注意紧扣教材,潜移默化,避免空洞说教。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用良好的品质和人格感染学生。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仅取决于教材内容,更直接地受到教师的教育观、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的制约。因而化学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深刻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一定能收到良好的德育功效,有了我们每个人的不懈的努力和谐社会一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3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新课程标准》2007年3月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2)》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责任编辑:崔少梅)
   收稿日期:2011-11-12

标签:德育 构建和谐社会 化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