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火星救援观后感

时间:2017-04-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火星救援观后感600字

火星救援观后感600字

火星救援>观后感600字(一)

没错,整个电影的基调就这样,让人非常舒服,即使事关人类的存亡,即使地球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和孤独为伴,我们依然能从电影中感知到恰到好处的勇气和乐观。在电影这个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每个导演都像沉思中的哈姆雷特一样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他们不仅纠结于剧中人的活着还是死去,还企图在电影的表达上更加与众不同。比如《罗生门》的肯定之否定的叙事角度,比如《山河故人》的三段进逼式表达。感谢雷德利·斯科特,在这么复杂的世界里还这么简单的讲>故事。

由于美国科技和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一骑绝尘,反映在>电影艺术上,美国电影对未来时空的探索根本就停不下来,比如《异形》、《夺宝奇兵》、《星球大战》等,当然还有《星际穿越》。和这些之前同类的科幻电影相比,《火星救援》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守本分。导演看上去毫无野心,甚至连电影的台词都是从原著中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的,即使面对的是人类普遍焦虑的毁灭式的情节,它也不煽情,也不会让电影的主题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

但是这不意味着导演没有创意,能够把那么多艰涩和专业的理论传达得如此通透,让像我这样'科学的门外汉'都感觉不到有什么看不懂的硬伤,这本身就创意无限。当然我们还会把它和导演的另一部电影《黑鹰坠落》相比较,这是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一个带给我们战争本身直透人心的冷峻,一个让我们感知到走向科幻世界的小幽默,但是两者的主题都很简洁,很少有导演主观因素的参与,一切以真实,细致的场景再现为主,这也是原著最为人称道的地方。

按说,表现人类面对未知世界的命题一向都是很沉重的。记得当时看《三体》时,一想到外星生物可能就在窗外的月光下窥视着自己,那一夜我竟无从入睡。但是,雷德利·斯科特却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回应了全人类的困惑,而他所仰仗的,正是对科学严谨性和对技术进步的自信。甚至当那位明显香港人特征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操着不太流利的中国话出现时,那一刻我们竟能会心的笑出声来。没错,整个电影的基调就这样,让人非常舒服,即使事关人类的存亡,即使地球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和孤独为伴,我们依然能从电影中感知到恰到好处的勇气和乐观,这种感觉对于观影体验而言无疑是很受用的。

电影唯一不那么简单的地方,就是整个电影其实就是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寓言,一个关于中国人如何拯救美国电影的隐喻。这实际上反映了美国人心中的某种焦渴:虽然他们在习惯还是把中国人想象成香港人,但是他们很清楚,没有中国的助推,他们的电影想上天也很难。所以,现在美国推出一部大片,之前那些在我们的记忆中无比傲娇的主角们都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拉票。他们电影中为中国人设置的情节也不再那么负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出现在美国的电影中,虽然在现阶段,中国人在电影中还只是负责打酱油。

当然,简单只是一种相对,佛家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这个意思。对于《火星救援》而言,一个人就是一个火星,

火星救援观后感

所以我们能从电影中看到很多丰富的内容,比如马特·达蒙的呆萌表演,比如怀旧的迪斯科音乐,比如小马在火星上种土豆带给我们的畅想。当然,相对于雷德利·斯科特的其他的经典作品,比如《异形》和《角斗士》,《火星救援》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弱点,它的特点是简洁,但是简洁得没有特点。火星救援观后感600字(二)

马特达蒙刚一出场的时候显得又胖又肿,最后瘦的麻杆一样的身材,我想不出国内

有同样为角色牺牲形象的男演员或者男明星的名字。

为此,我深深佩服好莱坞的明星,为了角色,可以牺牲一切,太敬业!

情节减掉太多了,以至于结尾处根本还没来得及讲马特达蒙内心的寂寞与波动造成他形象的迅速变化,食物短缺,水源短缺并不是造成外观形象大变样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一个人,被遗失在荒凉的星球上,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生命,夜间仰望星空,没有大气层的星空是那样苍凉,广阔,孤寂。如果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不够乐观,不够善良,不够可爱,是绝对不可能求生意志那么坚定。

选择默默饿死,或者直接自杀更符合逻辑与人性。

但男主角并不是一个这样软弱无能个性缺失的男人,他乐观,善于寻找快乐,知道自己不放弃,希望就存在,哪怕营救人员需要4年时间才能返回火星将他救回地球。要知道,还没等到那时候,他早已饿死、渴死,甚至是绝望而死。

一个简单的概括,这电影就是一个被遗失在火星的宇航员被同伴救援的故事。可这么干巴巴的故事梗概,硬是升华出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的,视觉可观的科幻电影。

大量的信息充斥电影情节中,都是当年我们最不喜欢的,枯燥的数学,化学,物理知识。

从马特达蒙的嘴巴里说出那些求生设计原理,是那么的有意思,好玩,有趣。地球上的天才们也是花样百出的迸发着智慧的火花,物理好好玩啊!

最后的太空之舞堪称经典!

所有美好的都留存着,那些不开心,不快乐,绝望,声嘶力竭,全部删掉了,好像英雄永远不会哭泣,永远坚硬,永远勇敢,但真要是那样,就是人了。

虽然依旧感人,却太梦幻,前面所有的真实,都在太空之舞过后,成为虚幻。

篇二:火星救援 观后感

《火星救援》观后感

《火星救援》是一部能让你为主角获救激动的电影,也是一部能让你热泪盈眶时还能开怀大笑的电影。《火星救援》以达蒙在火星的种种遭遇为主,还有点到为止的笑点,令人大开眼界的小发明,真是让人身临其境。“事情处处意料之中,却又是往往出人意表。”这是点评家对电影的评价。如电影中达蒙听音乐,洗澡,种植,生存,对着摄像头开玩笑等等,也活生生的将孤独活成了幽默与乐观。

《火星救援》除了展现了宇宙的神秘和不可之外,故事通篇放在了“人”字上。在苍茫的火星上,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只有人类不断开拓的科学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才能生存,而这些,都充分体现在了达蒙身上。当达蒙一个人孤立无援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当无数次的希望和绝望交替,几经绝境时达蒙却始终没有放弃,哪怕有一丝求生的希望,他没有崩溃也没有轻言放弃,永远是在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能自娱自乐自嘲,保持乐观。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份不放弃和努力才使得达蒙“绝处逢生”,回到地球母亲的怀抱。

这段经历是惊险的,恐慌的,但对于乐观的达蒙来说,这也许是一段让人成长的经历,知道了在困难面前不要恐慌,不要害怕,要理智地,冷静地解决问题,也要持有一颗乐观的心。其实这类的故事我们接触了不止一次,鲁滨逊在绝境中和达蒙一样,将孤独与恐惧活成了幽默与乐观,他们都选择了理智的解决问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有努力就一定有

收获,有努力就一定有好的结果。只要你尽力去尝试,也许尝试的尽头就会有好运来临。

篇三:读《火星救援》心得体会

强大的灵魂自我救赎

——读《火星救援》心得体会

管理学院会计15-2班林佳男

在体验了电影《火星救援》的震撼后,我迫不及待的找到了安迪?威尔的原著小说阅读。果然,文字如同电影一样,甚至比电影更佳。一口气看完,让人大呼过瘾,酣畅淋漓,同时却又留下了细细思考的空间,回味悠长。

作为一部充满技术元素的实力“硬科幻”,《火星救援》特点突出,吸人眼球,仿佛好久没有读到这么好玩、刺激又真实的小说了。主人公宇航员兼生物学家马克?沃特尼在一场火星飓风中不幸脱离了科考队伍,在火星上孤独而顽强地度过了549天,完全依靠智慧和科学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后成功地回到地球。这故事写成梗概似乎变成了神乎其神的胡诌,但作者安迪?威尔无疑具备了卓越的天文学、工程学和航天学知识,而这些丰厚多面的科学积淀决定了他想象的高度,为他笔下的未来世界打下了基础,使得主人公的每一次化险为夷都合情合理——却超越了读者们思维的边界,让我们感受到贯穿始终的智商碾压,迸发出“叹为观止”的强烈阅读感受。

主人公马克?沃特尼的独特设定是小说令人喜爱的一大元素。他绝非我们刻板想象中宇航员的模样——严谨、坚毅、严肃的大块头,恰恰相反,他是一位兼具乐观主义与强烈幽

默感的科学家。我们在马克利用各种科学解决问题、同时喋喋不休的吐槽中感受到他以第一人称展现的强大的个人魅力。他利用火星土壤种植原本为感恩节准备的小土豆养活自己;用氢气和氨造水时不幸因为计算失误把自己炸飞;捡同伴留下的粪便为土豆苗施肥时不忘吐槽他们吃了什么??作者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极具幽默感与毅力、勇气的科研人员,或多或少的改变了科研一往的严肃形象——它亦可以是有趣的。马克永不停歇的自嘲与玩笑是支撑他度过寂寞等待与令人心碎的意外的终极武器,也是乐观、勇敢、坚毅等等可贵品质的自然外化。谁能不爱他?

除去主人公马克?沃特尼挑起的“大梁”外,赫耳墨斯号飞船的刘易斯队长与其他队员不惜在太空多飘荡几年来营救马克,和举全球之力,不惜代价营救“一个人”的设定亦十分震撼。这不禁令人想到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类的“营救本能”,这在伟大的自救之外,人性美好的闪光也为故事添上了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在小说的尾声,作者以主人公的视角写出了精彩且引起共鸣的讨论,让我深受触动:

“每个人都有一种本能,那就是把同伴救出来,有时候可能看上去不太像,但事实确实如此。

远足的人在深山里迷路了,人们会发动搜救;火车出了事故,人们会排成长队献血;地震毁了一所城市,全世界的人都会捐出紧急物资。这种本能扎根于人类社会,每一种文

化都不例外。是的,有些傻子对此嗤之以鼻,但有多得多的人愿意这么做。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几十亿人站在我这边。”

在安迪?威尔描绘的广袤无垠、荒凉严酷的火星世界里,在文学作品对人性的不断探索中,也许我们可以深谙在心:当陷入了绝境时,相信自己,相信科学,相信未来,相信生命。

标签:火星 观后感 救援 火星救援观后感1500 火星救援观后感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