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家百态 > 正文

艺术创作中的崇高_崇高精神与当代艺术创作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中国声乐的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了从远古到先秦、秦汉至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声乐艺术、琴歌的发展,近现代民歌说唱、戏曲音乐、艺术歌曲,近现代群众歌曲,近现代歌剧的起源、近现代影视歌曲创作、流行歌曲的创作、近现代主要声乐教育的沿革及发展,在一代一代的声乐发展艺术中同时边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艺人及作词作曲家,中国的声乐发展日趋成熟。
  关键词:相和歌;清商乐;说唱音乐;小曲;弹词;京剧;学堂乐歌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0100-01
  说到中国声乐的发展,就要从远古时代开始说了,我国先民的音乐生活大致是从石器时代的早期狩猎,采摘等劳动环境中自发产生的,某些音节在特定的环境中常常一再出现,并逐渐形成了原始的民歌。春秋时的孔子编辑了一部包含306首歌辞的精造歌辞集《诗经》分为“风”“雅”“颂”,南方的《楚辞》不仅反映了当时楚地民间歌唱艺术的繁盛事实,反映了唱与和的演唱形式,而且反映了当时歌唱已有层次高低之分,间接说明歌唱者中出现了专业化倾向,在《列子?汤问》中所记载关于韩娥、秦春、薛谭的史实则反映了当时声乐艺术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及职业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出现情况,在原始乐舞――巫风舞中,它的表演形式直接为接下来的六代乐舞奠定了基础,并且隐含了后代歌舞――戏剧的萌芽。
  秦并六国后,即于宫廷设有音乐机构“乐府”,在秦代歌唱艺术几乎陷入停滞状态,秦亡汉立,西汉政权承袭秦制,“乐府”机构得以保留,汉乐衬的音乐几乎都来自各地民间,汉魏时代的民歌主要是“相和歌”,最初只是采用清唱无伴奏的形式,即所谓“徒歌”,后来衍化成清唱加帮腔伴唱的“但歌”。汉魏时期产生了说唱音乐。
  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是宫廷及统治阶层宴饮娱乐活动中歌舞音乐的总称,从表演形式上看,包括有歌舞大曲、声乐、器乐以及百戏散乐等各种体裁的音乐表演。歌舞大曲在隋唐宫廷燕乐中据有重要地位,代表了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这是一种综合器乐、声乐和舞蹈艺术形式,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唐时期产生了曲子,可以将参军戏为代表的唐代情节歌舞戏,视为一种较为完备的雏形戏剧,在隋唐年间,比较出名的声乐歌唱家是遂和子,其次影响较大的还有李龟年、张红红,乐人任智方的四个女儿,沧州歌者等人。
  宋元以来,出现了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而清唱套曲的一种艺术歌曲――唱赚,它是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所采用音乐丰富,因其为个人演唱形式,故表演难度较大。南宋末,北方的金元时期又兴起另外一种新的艺术歌曲―“散曲”。“散曲”和元“杂剧”共同构成了“元曲”的两个部分,到了宋代,随着音乐艺术的商品化潮流和“勾栏”、“瓦子”等固定演出场合的大量出现,宋代的说唱音乐得到了突出发展,在宋元时期,说唱音乐创造了丰富的新形式,较重要的有“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等。宋元杂剧的音乐以北方流行曲调演唱,故称“北曲”,南戏是北宋南方村社歌舞小戏在北方杂剧的影响下,汲取宋杂剧插科打诨的滑稽表演和说唱音乐等艺术表演形式形成的南方戏曲,宋元的声乐理论有《梦溪笔谈》《唱论》。
  明清民歌的内容多反映劳动者纯朴爱情的题材,也有反映民俗生活题材。结构上,此间民歌常见重复,问答和对比式结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与和唱等。小曲是民歌在进一步发展中,增添了过门,用乐器伴奏的形式,明清说唱音乐的两种情况分别是弹词和鼓词两大类,弹词流行于南方,认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和长沙弹词影响较大,尤其苏州弹词影响较大,弹词的表现形式分为单挡、双挡两种,鼓词流行于北方,特点是演员在演唱自己击鼓掌握节奏的说唱乐种,也叫“鼓子词”。伴奏乐器除鼓之外,有时还用三弦、琵琶、四胡等弦乐器及一些打击乐器。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以音乐舞蹈、表演等为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戏曲的唱腔主要以独唱为主,可分为:抒情独唱腔,叙事性唱腔,戏剧性唱腔。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歌在歌词内容上有了新的变化,这些民歌大多数都是根据流传各地的群众熟悉的曲调为加以改编填入新词而成的,五四时期前后,城市中涌现出不少以流行的时调小曲填词而成的,内容涉及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情歌在我国民歌中占很大的比重,民歌作为声乐中一种最为普遍,最为大众化的演唱形式,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在旧曲调中填唱新词的一种固定格局,特别是解放后的民歌在曲调上基本上无什么大的变化,均由人们填词而成,人称“新民歌”。我国民歌根据劳动人民不同的生活特点,劳动的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别,一般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其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群唱、一领众和等,按照音乐织体分为单声部、二声部以及多声部民歌。
  解放以后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声乐演唱家,他们继承传统的民间音乐发声方法,并大胆把借鉴西洋唱法的发声原理,一部分优秀的民歌手被送到艺术院校接受正规训练,使其唱法更加科学化,这些歌唱演员以明亮纯净的音色,生动细腻的表演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作出了贡献。清代中叶,在说唱音乐方面得到较高发展的曲种主要有山东大鼓,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等。戏曲方面发展最为突出的是京剧,辛亥革命以后,有很多优秀的戏曲演员在谋求京剧艺术的创新如梅兰芳、周信芳等。
  艺术歌曲的最初形成是学堂乐歌,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创始人,在学堂乐歌后期,一些专业音乐创作已初露端倪,一些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开始崛起,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肖友梅、赵元任等人,建国以后,作曲家把创作的精力主要放在群众歌曲方面,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民歌改编曲、创作歌曲和毛泽东诗词谱曲,在创作歌曲方面,一些与时代十分贴近的题材成为作曲家创作的主要内容。如歌唱祖国、歌唱家乡、怀念革命圣地和英雄人物等。“文革”十年,艺术歌曲的创作遭受了严重的扼杀和破坏,“文革”结束后,迎来了音乐创作又一个春天,近现代群众歌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国出现多种风格的群众歌曲,有颂歌风格,进行曲风格、抒情风格、民歌风格等等,80年代以后,歌剧创作无论在传承,借鉴还是创作技法的运用方面都更加大胆,思维更加开阔。3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历经了一个辉煌的发展,其中以聂耳、任光、贺绿汀、冼星海等的创作最为突出。
  我国声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传承和借鉴美声唱法的同时,注重发展声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取得骄人的成绩,令世界歌坛的震撼。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声乐史》管林著权 中国文联出版社
  [2]、《中国近现代音史》汪毓和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3]、《中国民族音乐大观》秦咏诚等著 沈阳出版社
  [4]、《唱歌的艺术》赵梅柏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标签:崇高 艺术创作 当代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