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 卓越工程师计划高校2.0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文章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专业遴选、培养标准、培养模式、保障措施等方面探索了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以充分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以及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季沛(1982-),男,江苏如皋人,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教学信息与质量评估科副科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管理;韦钢(1958-),男,福建屏南人,上海电力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科专业建设及教学评估;杨宁(1976-),男,湖南湘潭人,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质量与实践管理,(上海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039-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有关高校提出申请、专家组对其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经审核,教育部最终批准61所高校成为第一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概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的“卓越”,并不主要是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也包括能够结合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的有较高工程素养的人才。考虑到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这就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参与进来,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联合培养人才。
  二、构建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
  (一)明确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卓越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以学校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优势及行业和社会影响为基础,以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为依托,逐步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培养体系。
  (--)确定人才培养总目标
  坚持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立足本校,从国情出发,充分调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工程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大系统,通过教育和行业、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优秀工程师。按照以学生为本、教授治学、分层管理、注重特色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三)专业的遴选
  应用型高校应确定以传统优势、国家级特色专业为首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因为这些专业是学校开设最早、师资力量最雄厚、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传统主干专业;这些专业长期坚持行业特色,面向行业生产的实际,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些专业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就业面,长期为地方建设培养人才;这些专业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其教学和科研工作得到了良性互动。
  (四)制定学校培养标准
  “通用标准”是“卓越计划”在国家层面的标准,是引导性的标准,由工程院与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行业标准”是在通用标准指导下,本行业主体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培养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由相关行业部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发布。学校需要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在“行业标准”的规定下,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势与特色,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商讨研究的形式,制订学校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方案,并制定学校参与试点专业具体的“学校专业标准”,其内容包含专业培养的目标。知识能力的要求、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的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主干课程和环节的教学大纲等。
  首先,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是企业学习模块。学校需要和企业共同建立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培养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其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突出实践为主的原则,各专业的“卓越计划”之企业学习计划主要应包含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在专业课与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中设置企业学习环节,这些课程主要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在校内或安排学生到现场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培训,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的应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电力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二是集中实践环节,“卓越计划”的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在企业实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最后,在考核环节上,实习单位应提供完整的培训记录,包括开始和结束日期,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每个学生接受培训的课程,以及学生参加的考试及其成绩。
  (五)创新培养模式
  试点专业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试点专业的学生要完成“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模块,其中校内学习时间为3年,企业学习为1年,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模块均应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1 完善培养方案。学生培养方案(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应由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研究和反复商讨确定。校内学习主要是利用学校师资及其他资源进行教学,目的是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企业学习主要是以企业资深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师资,在生产现场和教室进行技术教学,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学校应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教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同时,与有实力的现代电力企业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产学有机结合的教学平台,不断完善高层次、多样化的企业合作与交流教学平台。
  2 加强质量监控。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对教学的全程质量监控,根据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修正培养内容,在整个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形成动态机制,即建立动态的准人和淘汰机 制。在准人方面,既可以通过高考招收学生,也可以从校内各年级中选拔学生进入工程师培养体系;在退出方面,对不适应的学生可以转出到相应的二级学院继续学习,实行“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以达到“卓越计划”的总体目标。
  3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的核心,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应培养创新思维,而课堂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主战场。因此,应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应充分强调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应积极吸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成功经验,在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以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进行变革。例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同时,要尽可能扩大改革共享面,使一些有效的课程和培养措施能够为更多的学生所共享,为全面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做好准备。
  此外,学校应建立一批教学创新基地,以这些创新基地为依托。组织各类创新比赛,学生在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参加实践学习,参与研发新工艺、新产品、新流程和新技术,锻炼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国际交流形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学习能力。同时将逐步增加双语授课的比例,吸引国际著名教授和工程一线专家来校交流、合作、授课。
  (六)加强保障措施
  学校应对“卓越计划”试点工作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针对性地修订学籍和教学管理相关规定,以适应试点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的需要,同时制定针对学生的鼓励政策,激励学生参与改革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应启动专项教改项目,支持“卓越计划”各环节的创新改革,通过教学改革,逐步解决培养方案中涉及的相关问题。
  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从事工程类人才培养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是掌握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风范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学校应逐步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其中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探索和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一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机制。学校应利用现有的资源,逐步建立一支具备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同时要为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创造条件,派遣他们到企业去参加工程实践。在配备参与“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班)教学活动的教师时,应优先聘任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导向。在企业教育阶段,要聘请合适的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
  工程教育改革首先是课程体系的重新梳理和调整,这必然伴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第一线,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有利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切实推进和深入实施。
  三、结束语
  应用型高校实施“卓越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引领工程教育改革;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将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一大批优秀后备工程师,将满足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标签:培养模式 探索 工程师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