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初中英语模拟课堂语法课 [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法课教学]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但是,有些教师则又出现了理解上的偏颇,认为新课程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需要进行语法教学,否则会导致英语教学的低质量,冲淡外语教学气氛。导致在我们各种优质课竞赛中,多数教师不敢触碰“语法”这根“高压线”。使得语法教学一直在“暗箱”中操作,有人听课就“交际”,没人听课就“语法”,并且大有“淡化语法”的趋势。
  国内外许多语言专家都十分肯定了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听的时候语法是选择答案的助手,说的时候语法是避免产生歧义的工具,读的时候语法是理解文章的准绳,写的时候语法是完成句子的依据,因此,语法已渗透到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中。”
  我们认识到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而更要认识到语法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必须改革,我们从交际教学法企图排斥语法和排斥不了语法的两个事实中得到启发:不能排斥语法启发我们深入认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企图排斥语法则使我们认识到语法教学有改革的必要性。为了改变这种语法恐惧症,必须对语法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必须摈弃满堂灌、注入式的语法教学,而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和写作等技能训练融合起来,让语法内容自然地渗透其中,使结构与功能相互依存。在语法教学中坚持“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教学原则,提倡让学生在情景策略中学习语法,在认知策略中学习语法,在活动策略中学习语法,在合作交流中学习语法,在任务型教学中学习语法,在“明释”与“探究”中学习语法……,把语法课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语法课充满生机。
  2004年3月29日的《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课程专家解读新课程‘双基’内涵”的文章,科学、精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专家认为,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在新时代和新阶段,究竟什么是基础?应当打好什么样的基础?专家指出,现在有些对基础的理解过于狭窄,将基础扎实仅仅理解为知识数量的堆积。其实新课程从一开始就没有淡化或忽视“双基”,只不过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专家特别提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界定应在于它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漫无边际引申出来的各种类型的试题、补充练习题、解题套路,不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双基”的理解应当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定位,应该赋予它更丰富和更具时代特征的内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当是与时俱进的,不能用20世纪50年代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要求21世纪的学生。因此,新课程改革重新确定了什么是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在基础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究竟什么是基础?专家认为,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不仅仅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新时期为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基本内涵。还应当明确的是,基础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本素养,不单纯是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创业意识等也是基础,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础,尽管这些“基础”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此外,用什么样的方法为学生打好“双基”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对此,有专家指出,在纠正以往过于偏重“双基”的做法时也应注意不能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不能走向忽视知识技能的极端。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另一种是只重过程,忽视结论。应该说,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没有体验、没有深刻理解的结果;不追求结果的过程也是缺乏价值和意义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只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应当全面领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处理好“双基”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辨证关系。实际上,这比打好传统意义上的“双基”更为困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在语法学习的时候,应搞清楚“明释”和“探究”的关系。“明释”指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探究”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未知的探究和发现。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常常是通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来理解知识的概念,教师是主角,学生往往听得昏昏欲睡。而当代的教学观则倡导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求知识,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寻找答案。比如,在学习“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现有的课程资源(如门、窗、灯、黑板等)具体做一些动作,然后再让几个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感知的过程中体悟“现在完成时”的概念,这比直接给学生“明释”概念效果要好的多。当然,无论是“明释”还是“探究”,它们都有各自的作用,对于一些基本概念或是难理解的概念,在“明释”的基础上也要加强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和创造思维。
  因此,我们在语法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语法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语法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标签:英语 语法 课教学 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