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浅谈欣赏音乐应注意的几点问题|浅谈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有组织的音响震撼人的心灵,左右人的感情。只要具备健康的听觉和正常的思维,都可以领略到音乐的奥秘,使人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但也有许多听觉系统健康的人,却享受不了音乐的美,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缺乏理解音乐和辨别音乐的知识和方法,好比文盲,并不是眼睛看不见文字,而是缺乏对文字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因此,要听懂音乐,就像对待任何事物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过程,也就是要具备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只满足于肤浅的感官欣赏,进而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我认为,欣赏音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了解音乐语言
  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也有自己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十大要素。一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都要通过这些要素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不熟悉音乐语言,就如学文学不懂文字、词汇,学美术不懂色彩、线条一样,就不可能迈入艺术的殿堂。当然,提高欣赏者的艺术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要了解音乐的表现特征
  音乐不像语言文字有词义可循,也不像绘画、雕塑那样有具体直接的视觉图像。它是在音响的启示下,使听者借助联想而产生某种视觉形象,进而来表现事物。如小提琴协奏《梁祝》中“草桥结拜”一场的音乐,作曲家不可能用音乐描绘一座桥,也不可能刻画两个人的结拜动作,更不可能描述他们的绵绵细语,而是用小提琴和大提琴委婉动人、情意绵绵的旋律性对答,来抒发梁祝相爱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如此等等,都是听众联想或想象的结果。因此,音乐既不以情节取胜,也不以叙述为特色,抒情勾起听众的生活联想或想象,才是音乐表现的一大特征。所以听音乐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要做到“耳中有音,目中有画”。
  三、要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音乐是一种表现感情的艺术,一首作品总是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而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并不等于听者的感受。因此,要比较全面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如不了解贝多芬的成长过程,不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贝多芬的作品;不了解19世纪30年代俄国沙皇黑暗统治的历史,不了解柴科夫斯基的生平及性格,就不可能理解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乐》;不了解我国古代战争的战斗方式及楚汉相争的历史,也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等。
  四、从声乐作品或标题音乐入手
  歌曲是音乐和诗歌的结合,诗歌可以帮助听者理解音乐,也由于歌词的帮助,听者容易发生艺术联想。而且歌曲一般结构短小,易唱易记,听者也容易接受,尤其是刚刚入门的听者。也由于有了标题(小标题)或文字的说明,就给听者以思维的范围和思维的内容。如在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之前,标题及各段的小标题就将听者带到了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加上音乐的渲染,听者会尽快进入意境,领略音乐的美。
  五、反复倾听,仔细琢磨
  欣赏音乐是一种很复杂的审美活动,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古典音乐,初次并不感到怎么动人,但多听几遍后,就会逐渐产生好感直至“爱不释手”。这是因为音乐本身的美在促使着你去感受理解,或者因为随着理解力的增强对乐曲产生了兴趣的美感所致。因此,欣赏音乐关键在于“多听”,重复产生力量,印象的加深也是产生美感的途径。正如毛泽东评价名著《红楼梦》时所说:“不读五遍红楼梦,就没有发言权。”我国著名音乐家李德伦在告诉请教他“如何才能听懂交响音乐”的北大学生时说,“多听就听懂了”。当然,如果有乐谱和有关文字资料相助,效果会更好。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县新民学校
  责任编辑 杨博

标签:几点 应注意 浅谈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