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寒假作业 > 正文

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尝试:创新教育的例子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著名教育家马斯洛说过:“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他提倡“应该让每一门课程都有助于培养创造性。”
  化学教学,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敢于怀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联想和实践,不断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是笔者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 创设良好的融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的成败与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其中首要的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形成民主协商共同探讨的活跃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敢于向旧知识挑战,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旧知识产生质疑,提出问题。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科学研究、探索活动尤其需要质疑。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质疑,实际上构成了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良好心境,让他们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各种潜能才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产生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 利用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创造过程中敏锐把握时机,敢于挑战、实事求是、百折不挠、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
  1. 好奇心、求知欲是创新的条件。好奇心、求知欲是创新精神的心理基础与原动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源于对客观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中不断创设质疑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 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
  2. 顽强的意志,科学精神是创新的保障。例如,氢气与氧气混合爆炸、塑料瓶中瓦斯爆炸、氢气与氯气光照爆炸等实验,要求学生亲自演示,指导学生严格按实验规则准确操作,并鼓励学生失败后找原因,继续努力再做,进而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勤奋、勇于挑战、百折不挠的胆识。极大增强了学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3. 成功的喜悦是创新最好的回报。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化学更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教学中可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如演示实验),可转变为学生自己边做实验边讨论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同时要营造学生积极提问、充分展示自己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经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
  
  三、 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和实践活动,通过探究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实践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学生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在科技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四、 创新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创新教育中后进生与优等生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差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是你怎样去开采、挖掘。应试教育是一种“淘汰教育”,淘汰那些不太听话、不守规矩、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其实,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很有创造潜能的天才。正像爱迪生、达尔文等曾被赶出校门一样,无情的应试教育也很有可能已经或正在埋没无数个爱迪生、达尔文那样的科学家。
  2. 创新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久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本着从基础教育入手,做到“润物细无声”。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随时捕捉到“奇异现象”,进行认真分析研讨,就可能有新发现,新突破,创造出新成果。
  3.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充电”,及时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不能满足于自己所学所教的那些有限的知识,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我国及世界上一些重大的发明、发现、科学成果要有所了解和掌握。那些思维僵化、孤陋寡闻、不善于学习的人,不但会误人子弟,自己也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刘风辉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050000)

标签:尝试 化学 实施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