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黑板报 > 正文

【阮仪三,向所有放屁拆迁理论宣战】阮仪三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这条路开进去,就是一条金光大道,可能运输货物的客车就会在此川流不息,周庄永无安宁之日;不开通这条路,失去的就是经济效益。“你要是敢开路,就先从我身上压过去!”阮仪三只对领导说了一句话。这条路于是不了了之。
  
  
  在北方正处于隆冬之际,上海已经让人感觉到些许春色的滋味,空气中的湿度让人心旷神怡。阮仪三经常在刚装修不久的办公室里面,从高处俯瞰市中心的街景,看着上海一点点变成国际大都市。但他的心,却在忧虑。
  他忧虑的,是我们的城市,和老祖宗的一切美好挥手作别。就在我们和阮仪三碰面之前,北京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被野蛮拆毁,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保护性拆除”。尽管已经年近八旬,阮仪三仍旧底气十足地说出对拆除故居的看法:“都是放屁!”
  
  刀下救平遥
  
  他同时拥有的身份多得吓人: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导、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还获有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等。同时,他被民间誉为“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等等。
  古城的守望者――这对于阮仪三的形容最恰当不过。最早是因为保护了诸如周庄、同里、?直、乌镇和西塘等地而让其名声大噪。其实很多时候,他更像是一个孤独的酋长,守卫被现代文明逐渐侵吞的土地和古宅,他只身对抗地方野蛮拆迁的经历太多,但呼喊声还是逐渐被推土机的发动机轰鸣声所掩盖。
  但也正是因为他,让中国人在茂密的水泥森林里找到了一丝栖息的古老家园。
  上世纪80年代,首批“ 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五个镇的保护规划出自他的手笔,甚至还有一个“刀下留城救平遥”传奇故事,至今传诵。笔者去过平遥,高高的古城墙包围着一排排横纵交错的明清建筑群,古朴不失味道,整齐不落俗套,灰墙白瓦间流露出几许历史的厚重,街边的客栈和普通人家往往都在一个胡同深处,转个弯就别有洞天。
  1980年阮仪三来到山西,著名而珍贵的大型票号古城“介休”、“忻县”等全被推土机毁了,只剩平遥。而那时平遥也在拆:古城被拉开了几百米的口子,180幢明清建筑要被推掉。阮仪三直奔当地政府部门,可是没人理他。他找到省建委主任,并当场承诺:“只要停工一个月,我们就可以免费制定建设规划,帮助实施。”随即他带领12个学生在平遥搞测量做规划,又将当地文物保护和技术人员请到同济大学免费培训。同时他还请国家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部门的权威人士和省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到平遥考察,从而争取到了保护经费。时任建设部总顾问的郑孝燮和文化部文物处处长的罗哲文十分激动,在阮仪三的规划书上写下“这是刀下留城救平遥”的批文――规划书被山西省建委批准了。
  事情的过程远不如书面这样轻描淡写,如果缺少一样东西,平遥古城照样灰飞烟灭变成一个大工厂。“周围的太谷、祁县、忻州、介休,都跟平遥一样。平遥和太谷就是姐妹票号城市,当时,太谷比它规模还大,完整的城墙,完全的钟鼓楼,完整的孔庙,完整的各种各样的坛庙,很多保存很好的民居。就在上世纪80年代,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城市被扒掉,拆掉旧城建新城,大马路开进去,汽车通进去,似乎现代化了。”对这种活生生“肢解”式开发,能对抗的,还是得用钱。“我阮仪三一介讲师,人家不拿你当回事。我就直接上北京,找相关的领导。确定保护规划后,先拨款子修城墙,第一笔是8万元,别小看这8万元,它相当于现在800万元。”
  平遥,也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历史风貌、文物古迹及历史建筑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城。“十个手指按跳蚤,一个按不住,只按一个,把一个拼命按住,其他的只好放掉。”也许到今天,我们还能说“还好留下座平遥城”。
  
  “有本事你从我身上压过去!”
  
  去过周庄的人都知道,流水人家,曲流古道,这个等同于中国水乡的旅游名片,曾经也差一点死在了“现代化”的恐怖推土机下。
  “看到那么许多好东西被毁掉,心疼啊。后来我就改变策略,不找交通沿线的城镇,找一些所谓现代化开拓的意识还比较淡漠的地方。80年代初期周庄很偏僻,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当地人没理阮仪三,都觉得这个上海人跑到这里来干什么,分明是捣乱嘛!阮仪三不服气,“当地领导不讲理。如果按照他的这种非常不科学的做法,会毁掉一个珍贵的古镇。对这种错误的东西你不抵制吗?我觉得这正是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做的。”
  阮仪三不管,提出新的规划方案,要求先保护古镇,然后在古镇外面发展工厂。周庄的领导还是拒绝了。后来,他变动了思路,不仅帮引来了上海的工厂,还使出保护平遥同样的办法,在规划时出钱。当时正好拿到一笔科研经费,他把这笔钱就直接汇到周庄的账号上,这个数字是5000元。于是,周庄开发的事情告一段落了。
  事情不算完,相关领导还想着“经济最大化”的主意,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苏州市规划修建一条公路,准备从周庄的西北侧穿镇而过。在分管副市长的主持下,公路很快开到了周庄门口。
  这条路开进去,就是一条金光大道,可能运输货物的客车就会在此川流不息,周庄永无安宁之日;不开通这条路,失去的就是经济效益。我们站在今人的观点上去揣测过去的异动,总能总结出子丑寅卯和你好我坏,单就当时当刻来说,能鼓起勇气对开路说“不”的人,才是真性情的勇者,才是周庄今天的恩人。
  阮仪山只对领导说了一句话:“你要是敢开路,就先从我身上压过去!”这条路于是不了了之。
  
  谁是古建筑之神?
  
  采访时,阮仪三为人爽快,言谈坚决,酷似一副老愤青模样。遗产保护上,愿意事必躬亲而非空谈口号,这也让他和一众人等格格不入,也正是这种格格不入拯救了太多濒临消失的传统之美。自从2006年开始,他和学生对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将这些报告定期发表在全国重要杂志上,起名《遗珠拾粹》。拍照、写报告,上报各地方政府,做了连续6、7年时间,走遍全国100多个地方。
  2005年,汶川旁边的广元市昭化古城的领导多方打听后,请阮仪三去给古城做规划。阮仪三奉命前往,被眼前的风貌所吸引:街上基本保持了明清的建筑风貌,整片的卯榫木质结构的房子比丽江还要多。这对于一个嗜古如命的人来说,无疑像一个好皮匠拾到了一整张上等牛皮。昭化古城是川北战略要道,著名古城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名“葭萌关”。《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古城也在慢慢渗透着现代化的影子。碰到一些违章建筑,外面贴着瓷砖,洋中不伦不类,按阮仪三的话说,活脱脱一个“假洋鬼子”,可一部分居民将就觉得这个比古建筑好看,不同意拆除,阮仪三格外的淡定:不动就不动。一条老街修旧如旧弄好之后,中间夹杂着这些老百姓不让动的违章建筑。
  2008年“5?12”大地震将汶川夷为平地的同时,也将震荡波送到了昭化古城。地震刚过几分钟,当地政府的电话就打到阮仪三远在上海的办公室,里面只有一个声音:一定要请阮教授来这里帮我们继续修房子!您修过的房子完好无损,老百姓自己搭的全部塌光!一个不剩!
  等到阮仪三再次来到当地,老百姓大呼:神仙来了!阮仪三不以为意:“我不是神,古代建筑才是神!”他之后特地为此事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地震一来见分晓》。
  这个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精力大不如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候有人顶上来,他的压力会小很多。对于学生,阮仪三同样忧心忡忡,“他们现在接不了我的班,我能一眼看出各朝代建筑的区别,他们做不到。另一方面,反观和我的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也永远无法逾越。”他说的这个老师,正是中国古建筑大师陈从周。
  
  别让城市成为住宅的机器
  
  三月风:为什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会这么轻易地被拆除?
  阮仪三:我们中国,这些房子百分之一百属于政府,不是老百姓的,所以民间就会觉得“和我有什么关系”,假如梁思成和林徽因还在,这是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后代自然会出来争取,谁也动不了。我们现在把它都看成是国家的财富,没有必要的利害关系,老百姓才不管了。
  
  三月风:这么说,老百姓也有一定的责任?
  阮仪三:我正在举步维艰做的事情,就是要激起每个人的良知,让他知道保护故居的好坏;另一方面,我们的决策者――官员要讲道德。如果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这就很好解决了。
  
  三月风:只需要唤起民众良知就会有改观吗?还是说需要具体做点什么?
  阮仪三:我们需要民间的实际行动。在欧美国家还有亚洲的日本,在古建筑保护和城市规划上,民间的力量是相当大的,很多地方都超过政府保护的份额,因为房子在他们那里属于私产。在管理上,例如英国是国家委托成立一个“国家信托”的基金会,专门负责古建筑的保护,通过修缮一些古堡或者保护区,然后通过旅游盈利,这些钱用于公众服务上。
  
  三月风:据了解,您之前成立了一个类似的私人基金会,用于专门做故居保护。
  阮仪三:2006年我成立了“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但我是“不良”经营者。基金会就是把钱用掉,但进账却很少。每年上海的各个基金会都要在报纸上刊登财务状况,要价1万元,搞房地产的基金会出6万块都不在乎,我出6000块都要犹豫好久。我连工作人员都养不起了,都是我自己掏私人的钱去坚持。
  
  三月风:做基金会每年要投入多少钱?
  阮仪三:打个比方,一年一辆桑塔纳吧。
  
  三月风:国外的遗产保护类基金会有运作比较好的吗?
  阮仪三:在国外,一个运作良好的基金会修缮好无产权的房屋后就可以使用,可以盈利,可以扩大性生产,甚至卖彩票筹款。而我们修缮房屋、培养人才不仅出了大钱,短期内却没有效果,只当扔学费。现在仅仅只能做软性的东西,比如说科学调研,对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将这些报告定期发表在全国重要杂志上发表。
  
  三月风:从2006年开始,您走了多少个地方?
  阮仪三:将这些好的地方拍照、写报告,上报各地方政府,做了连续六七年时间,走了100多个地方。相比很多走形式的调研,我这边扎实得多,人家坐轿车,我们坐什么?小拖拉机啊!好多地方不通车的,谁真谁假一目了然。
  
  三月风:就目前来说,国内最需要保护的建筑遗产算哪一类?
  阮仪三:现在国内最缺保护的是民居,只有像梁林故居才会受到重视。全国范围内,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延安窑洞,福建土楼,这些建筑非常有特点。
  
  三月风:我们的故居保护有什么问题?
  阮仪三:打个比方,中共一大会址,原本是老百姓生活杂居的地方,正因为杂乱才保护了革命会议的召开,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了,成了一个大的展览馆,这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历史风貌。你去马克思、托尔斯泰的故居看看,照样有人住在那里,莎士比亚曾待过的小酒馆,照样卖酒,座位随便坐。我们的民居,都没有原来的样子了。
  
  三月风:保护这些民居的意义又是什么?
  阮仪三:中国所有民居,都是合家团聚的场所,强调家庭的和睦相处。一个天井象征着天人合一的精神,一个堂屋代表了敬天敬地的礼数。四合院连成了胡同,石库门连成了弄堂,胡同情结,街巷风情,里弄感情都出来了,现在都变成起居室、卧室、门厅等等,全是功能分区,貌似很科学,但人呢?变成鸽子了,住宅就是居住的机器。

标签:宣战 放屁 拆迁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