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悔过书 > 正文

胆石症症状【中医药治疗胆石症浅析】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国分类号】 R72.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123-01??    胆石症为临床多见疾病,属于祖国医学胆胀、胁痛、结胸、心下急等病证范畴,其临床表现有脘腹痛、胁痛、黄疸等。笔者自2005――2011年通过临床观察胆石症患者,认识总结如下:?
  1、中医药治疗优势?
  胆石症患者多以上腹部反复疼痛、急性发作就医,有的常伴有发热、呕吐、黄疸征象,有的伴有胆囊炎,目前西医治疗方法多,但存在缺陷,特别是术后残石及再发率较高,尤以肝内外广泛存在的胆道结石为甚,结石很难取出取净,对于无明显手术指征或是年老体弱者,中医药治疗是不可缺少的。祖国医学对胆石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单方、验方治疗,疗效满意。?
  2、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寒温不适,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肝胆功能失调。因肝气郁结,疏泄不利而影响于胆,使胆气失于通降,胆汁郁积,肝胆气郁,湿热内蕴,煎熬胆汁,日久而成石。胆失通降虽与肝失疏泄有关,同时还要受到脾胃功能失调的影响。胆气以下行通降为顺,其功能发挥主要依赖气机的正常升降。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脾胃和调,气机升降正常,胆气才能正常通降。若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调,必然影响胆的通降,使胆气郁结。若胃热内盛,伤津耗阴,煎熬胆汁,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胆气又可犯胃,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口苦、呕逆。胃气不降、腑气不通则大便干结,胆胃互相影响,会使本病进一步加重。可见胃气通降与否在本病中非常重要。胃腑以通为用,腑泻胆亦泻,通过通泻胃腑而助胆气通降,胆气下行诸症自消。但病久者,不可单纯通泄,因本病日久,易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反侮于肝,致使本病缠绵难愈。?
  3、理法方药?
  祖国医学治疗疾病是从整体出发,正邪兼顾,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使脏腑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达到平衡而辨症施治的。在治疗过程中,首先以辨证为前提,方从法立,以法统方,针对八纲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其施治方法亦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在胆石症的中医药治疗中,虽然八法皆可应用,但根据胆石症的辩证特点,常以"下、清、和"法为主,在恢复期可以"补"为主,下法具有通便泻热,排除肠胃积滞,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下法有寒下,温下及峻下、缓下之分。大黄为治胆石症必用之品,有清热、利胆、排石,并有促进胆管蠕动之作用。?
  4、辨证施治?
  胆石症分为气滞型、湿热型、实火型(毒热型、脓毒型)?
  笔者认为本病是因肝胆失于疏泄, 代谢失常,胆汁滞留于胆道,湿热内生,与瘀血交结而成。临床常以柴胡、茵陈、赤芍、木香、枳壳、郁金、半夏、丹参、大黄、茯苓、泽泻为基本方,针对气滞型、湿热型、实火型(毒热型、脓毒型)辨证加减应用。?
  气滞型病机为肝胆郁滞,疏泄失常,横逆犯胃,运化失司,主要临床表现为以"痛"为主,基本方中加入青皮、白芍、金钱草等。?
  湿热型病机为肝胆郁滞、脾胃湿热。其临床特点以"黄"为主。基本方中加入金钱草、龙胆草、栀子、鸡内金、石菖蒲、元胡等。?
  实火型(毒热型、脓毒型)其病机为热盛酿毒,热毒化火,其临床特点以"热毒"和"腑石"为主,基本方加入芒硝、川楝子、蒲公英、薏仁、金钱草。?
  5、化石方药应用认识?
  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但中药化石疗效较为满意,应用好基本方,处理好兼有症象,辨症与辨病相结合,掌握好化石方药中以清利通降为主,以补柔运化为辅,不通则痛,贯穿于整个疾病发展始终。临床用药中既要考虑到通又要考虑到补,补中有疏。所选药物要疏肝调气,勿过用呆滞壅补之药、苦寒攻逐药,以防伤及脾胃。方药中大黄的应用较为重要,应用剂量随大便通泄程度的不同而增减,临床上不必拘于大便干,只要辨证准确,即使大便不干也可用之,目的在于泻胃腑而利于胆气下行。老年患者因肝肾阴不足在邪从热化的过程中易出现邪恋阴分症象,在应用通下清热利胆化湿时,加用元参、生地、花粉等护阴药物。?
  总之,对本病的治疗,运用中医药或中西结合的方法,可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标签:浅析 中医药 治疗 胆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