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活动总结 > 正文

【魅力数学】 魅力数学阶段性测试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态度,让他自觉地主动参与教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兴趣;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01-02
  
   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渗透于各个领域,就拿教学中的每个学科也都有它独特的美。
  数学就很美,美得就如“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学科变成了学生的一座大山,他们总是觉得枯燥无味。这到底是谁的原因呢?教师还是学生?我想应该是教育方向的问题,首先教师要理解数学教育的真正含义: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绝不能把自己当做保姆,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尤其高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
  例如教师在讲授“概率”知识的时候,为了省事,直接交给学生公式,然后做题练习,看似大部分学生能解答,但学生学的过程是枯燥的,并且学会的只是其表面现象,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经过多次试验得到结果,学生学起来就会很轻松,也会很扎实。例如:在摸奖游戏中,有20张奖券,其中有一等奖1张,二等奖2张,三等奖2张,问摸一张奖券,中奖的概率有多大?这个游戏就可以用摸球试验来代替,让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果要比教师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态度,让他自觉地主动参与教学。我们要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来代替“好教师”“好教学”。
  中学数学课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在判断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时,要考虑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要准确地去引导学生,更要重视课堂里的师生“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察,并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教师在讲授几何图形的知识时,可以上成手工制作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剪、去画,拼出各种图形来,这样既直观地掌握了知识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在进行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中发现,教师有五种行为与希望学生达到的理想目标密切相关,它们对有效课堂的实施至关重要。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讲话方式削弱了内容显示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回答你的问题,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有效教学;教室里的物品摆放、环境设置、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强教学的多样性;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学生投入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中高等水平成功率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成就,这是因为教师讲到了较多的处于学生当前理解水平的内容。而且,产生较低错误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普通学生把一半以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地时间超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习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调查结果暗示人们:学生应该把60%―70%的时间花在那些他们能够胜任的任务上,对所教材料他们几乎能完全理解,只是偶尔犯错。中高水平的成功率将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课时教学内容,同时还促进了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的动机,因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一些高阶思考,比如“相似的应用”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彻底理解了测灯塔高度的方法,辨别出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才可能在课下去思考甚至动手去测量旗杆的高度或一些高建筑物的高度。在策略方面,这种高成功率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很多教师这个学习阶段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而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目标特别关键。有效教师的一个关键行为就是: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
  辅助教学的行为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为了描绘出有效教学的图景,需要有效性教学的普遍特征。尽管人们已就辅助行为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但是一方面辅助行为并没有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如何运用这些行为尚处于探索之中。因此,我们要让辅助行为成为教学的催化剂,让学生的观念和参与、组织、提问、探询产生影响。
  虽然利用学生的观念与学生的成就之间并没有很大的相关性,但是可以观察到是,它对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它成为一种常用的催化剂。例如:有这样一组对话
  教师:小明,勾股定理的等式是什么?
  小明:c2=a2+b2。
  通常在这个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很好!”然后就继续问下一个问题。但是,这位教师继续说。
  教师:我们来把它写到黑板上。这是一个三角形,现在让我们来按照小明说的做。他说高的平方(我们称为a),加上底的平方(我们称为b),应该等于斜边的平方(我们称为c)。小刚,你愿意上来用小明刚才给我们的公式,向大家说明你是怎么得到c的长度的吗?
  小刚:好的。如果a=3,b=4,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它们的平方相加,然后得出平方根,这就是c。
  教师:我们把3平方,把4平方,再把它们相加,算出平方根,结果等于5,这就是斜边的长度。
  在这个对话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应用了小明的回答,将它带入了下一个步骤―推导证明;通过口头重复小明所说的,教师向全班认可了小明参与的价值;通过让其他同学证明小明回答的正确性,对概念进行了总结。所有这些的完成都来自于小明的一个简单的回答“c2=a2+b2”。
  总之,数学学科教育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研究课题,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探索,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让教师、学生共同去挖掘、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吧,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有更大的提高。

标签:魅力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