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活动总结 > 正文

五大原则智取政治选择题 考研政治选择题分布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政治高考中选择题分值一般占卷面总分的一半左右,而“引文式”“材料式”题干,即引用重要文件或革命家、政治家的著名论断,以及俗话、谚语、漫画、现实生活材料等作为题干的选择题占比重达90%。选择题得分情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总分的高低。同学们在做选择题时常遇到相似度很大、让人左右为难的选项,会很容易错选,这时若遵循答题原则,使用一定的答题技巧,即可以巧妙“化险为夷”。
  做选择题需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一、唯一性原则(或最佳性原则)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且表述最准确、最完整,其他选项从切题上看没有明显的错误,只是相比而言不够完整全面;或者题肢中有一个或者多个选项与题干有关联,但是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条件、与题意最吻合的选项。该类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分析、比较、概括及辨析能力。
  试题特点:该类试题的最大特点是选项内容与题干要求之间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题干中常有“最”“主要”“根本”“全面”等限制词语。这类题的迷惑度比较大,失分率比较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1 (2011?江苏? 13)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解析】本题以人大常委会立法公开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公民的相关权利两大重要知识点。对于本题,我们要抓住“根本原因”这个关键词。我们知道,人大常委会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是为了立法为民,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根本原因,它体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当家作主,A项正确。人大属于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因此B、D两项错误。这项举措是在听取民意,是公民行使权利、表达意愿、参与政治生活的最佳途径,而不是要求公民监督,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解题对策】(1)运用优选法,选择最直接、最贴近的题肢。首先是要抓住关键词,然后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理解题意,确定最佳标准,逐个比较、分析题肢,只有与题干的中心意思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才能选,不能肆意延伸。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符合题意的都可以选,如果仅仅与题干中的某一部分、某一层次的意思吻合,就不能选。
  (2)将排除法和直选法相结合。首先,看题肢的观点、原理表述得是否正确,如果错误或仅是题干的同义重复,则应当首先排除。其次,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这时,要审清题干的问题要求,如“正确的是”“错误在于”“原因是”“两(三)者的关系是”等,题干的问题要求不同,答案就不同;还要抓住中心词和关键词,弄清材料中的主体做了什么,特别是当题肢分别是某一知识点的不同层次时,一定要结合题干情境,准确把握题肢与题干的关系,才能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题肢。
  二、对应性原则(或一致性原则)
  对应性原则是指选择题的题肢强调的意思要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否则不能选。题干强调这个方面,题肢强调另一个方面,造成意思“错位”,则该题肢不能选。审题时,要斟酌、揣摩,分别找准题干和题肢各自所强调的中心意思,然后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吻合,方可确定。
  试题特点:该类型试题一般在设问时往往出现“上述材料体现了”“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与上述材料体现相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哲学)道理的是”“与题干体现相同意思的是”等。
  例2 (2011?福建?3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别情绪。这体现了 (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 D.③④
  【解析】先要理解题中引文所表达的意思,再根据其体现的高中政治原理加以选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现在“愁明月”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但是由于主体的各方面情况不同,小时候和现在对“明月”的认识自然也就不同,所以①②应选;③认识对象――月亮是客观的;④认识是主观的,不能实现认识对象(客体)的创新。
  【答案】A
  【解题对策】
  第一步:审材料。抓住关键词语,如本题小时和现在对“明月”的不同认识。把复杂的题干内容分解为若干层次,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材料的主旨(中心意思)和层次。
  第二步:审设问。认真分析引导词,把握设问角度(是正向提问还是逆向提问),明确命题意图。
  第三步:审题肢。首先,判断每个题肢是否正确。如本题可以判断③④本身说法错误,可直接排除(逆向型选择题除外)。其次,运用所学知识,将干肢一一对照,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应选内在的、本质的、直接的联系,舍去臆想的、表面的、间接的联系。
  三、角度性原则(或限制性原则)
  所谓角度性原则就是说在选择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材料的意思,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
  试题特点: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从唯物论角度看”“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等。
  例3 (原创)2011年11月14日20时整,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试验的成功,进一步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B.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
  C.认识的无限性与反复性的关系
  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解析】首先要明确本题要求从“认识论”上加以分析,这样可以排除A(历史唯物主义)项;其次排除观点错误选项,如本题B项;最后分析题意:试验成功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选D项。
  【答案】D
  【解题对策】首先,要确定设问的范围,确定设问的范围就确定了答题的方向,然后用排除法把不属于该范围内的选项删除;其次,再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可以采用比较法、演绎法等加以选择。
  四、直接性原则
  直接性原则是指要选择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这类题要求考生对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做出判断,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选项。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均不宜选。
  试题特点:该类试题的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不成立的)”,而其选项可能是不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侧面。此类试题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部分的问句中常出现“是”“正确”“属于”“不是”“不属于”“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等词,要求选出符合题中观点的题肢。
  例4 (2011?福建?31)通货膨胀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 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 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 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解析】通常以CPI涨幅为3%作为通货膨胀的警戒线。在A点时,宜执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从B点到C点,宜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B项正确;从C点到D点,需要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E点时,市场出现通货膨胀预期,宜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的观点。
  【答案】B
  【解题对策】(1)排除法与直选法相结合。首先,解答判断正误型选择题时要明辨是非,全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是进行正确判断、正确选择的前提;其次,我们应把题干与每一个题肢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凡是与题干要求一致的或属本质联系的就是正确选项,否则就应排除。
  (2)排除思维定式的影响。解答选择题时,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规定性,明确其指向。
  五、逻辑性原则(或合理性原则)
  逻辑性原则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出现逻辑矛盾(A或者非A),保证协调性。思维过程不允许出现逻辑矛盾,不能颠倒因果关系,要保持合理性和逻辑一致性,否则就是不正确的思维。在做这类选择题时,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试题特点:这类选择题往往由材料、题干(设问)和题肢构成,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这类题的材料都是现象,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5 (2011?安徽?1)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
  ③调整经济结果,优化资源配置
  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解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其次要知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意义。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比,要求对存贷款利率灵活调整,避免过高利率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同时又不能让利率过低,否则会带来通胀。据此,①说法不符合题意,这是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②正确;③正确,这是我们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目的;④不符合题意,这是宽松货币政策的要求。故选C。
  【答案】C
  【解题对策】(1)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材料的主旨(中心意思)和层次。在解读图表材料时,要注意时间限制和附加的说明,既要横向分析,也要纵向分析。
  (2)把握命题者的提问角度,分析命题意图。要注意题干的引导词,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关键,决定着答题方向,如“这说明”“由此可见”等。
  (3)把握每个题肢的基本含义。首先,判断每个题肢是否正确。如果题肢本身说法错误,可直接排除(逆向型选择题除外);其次,分析题肢与题干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现实,例如要求回答的是结果,就不能选择原因,即使该题肢是正确的。

标签:智取 五大 选择题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