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活动总结 > 正文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挖掘隐性课程资源,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挖掘学生间的异质、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转换实验形式、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教师自身等五个方面的隐形课程资源来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隐性课程资源 高中生物教学 提高
   根据课程资源存在方式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一般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实物等;隐性课程资源一般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生间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上学生的即时反应等。与显性课程资源不同,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它们对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显性课程资源作用的同时,挖掘和利用好隐性课程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作以下探讨。
  1、合理分组,挖掘利用异质学习资源
  班级中不同学生在个性特征、学习兴趣、组织能力、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隐性资源。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按照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顺序对学生进行分组,这种分组方式容易造成在生物学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出现强强组合或弱弱组合,不利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如果教师能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依据其生物学知识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分成若干小组,积极倡导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相互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不断完善自我认识,而且可以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这样在教学中更能充分挖掘异质合作学习资源,使学生个体差异在合作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
  2、捕捉时机,巧用动态生成性课堂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与人交流互动的过程,课堂许多事情的发生和发展,都会对教学产生难以预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动态生成性课堂资源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以双边或多边互动时产生的课程资源。它具有即时性、真实性的特点,稍纵即逝,需要教师确立较强的"资源意识",善于及时捕捉,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有效利用。例如,在讲授必修3"神经调节"中反射弧知识时,我看到一位男生一直在低头开小差,就请他起来说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他对我的突然"袭击"有点意外,瞄了一眼课本,随口答到"发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刚回答完周围的同学都笑了,他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并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顺势向他和其他学同学抛出了下面的问题"中枢神经和神经中枢是一样的吗?如不是,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接下来,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不仅把那位同学"拉"回了课堂,同时还让其他同学对"中枢神经和神经中枢的联系和区别"更加深刻。
  3、转换实验形式,生成探究性学习资源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都要通过实验去验证和探究。高中生物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等技能,注重的是按照课本上已有实验方法和步骤去得出已有的结论,而探究性实验注重的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去探究未知的实验结果,它更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现有的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一些生物学现象编排了部分验证性实验,教师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加工",以同时达到两种实验的目的获得双赢。例如,必修1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在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的色素种类和含量。在具体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该实验进行如下"加工":教师同时取新鲜嫩绿的菠菜业和衰老发黄的菠菜叶让学生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叶龄同种植物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或者找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不同绿色植物的叶片做实验(如:都是新鲜的菠菜叶、白菜叶的绿色部分、韭菜叶等)来探究不同种绿色植物细胞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从而可以将教材中单一的验证性实验进行多角度的转换为探究性实验,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深入研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合适的实验,将验证性实验进行"加工",开展实验探究,拓展形成真正有意义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资源
   生物学知识十分丰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密切相关,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包含着大量有关生物学的直观印象,因而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讲解"温度影响酶活性"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人在感冒发烧时,不想吃饭?通过思考,学生可以将老师所讲的知识与自身的曾经感受相联系,亲身体会到温度升高了会降低酶的活性,从而增强了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如"呼吸作用"一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要把整个过程彻底理解,不少学生会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般人在短时间内快速奔跑,会感到小腿酸胀?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一些?腐烂的橘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 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呼吸作用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在生物学中引用生产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5、润物无声,开发利用教师自身资源
  《学记》中写到:亲其师,信其道,它一语道破了教师自身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性。生物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方法、系统的科学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娴熟的实践能力和高尚的人格,这些就是让学生"亲"的重要资源,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以提高教学效果。因而教师要应该注重自身的学习以不断地完善自我,用自身的魅力来影响学生,且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喜于跟老师交流,以实现学生的"亲",从而达到"信其道"。
  隐性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但要发现和利用好它需要教师确立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不断去发现和挖掘。同时也要注重与显性课程资源相结合,以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天成.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OO4,(6).?
  [2] 谷晓菲.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与隐性课程的开发.中学生物教学,2O04,(2).?
  [3] 吴刚平等《高中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标签:隐性 课堂教学 挖掘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