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讲话稿 > 正文

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应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_市长推动政产学研大会讲话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普遍开展,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较小的规模,鼓励创新、合作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匮乏是一个亟待破解的深层次问题。
  创新文化是指在创新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联的群体的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互补和融合。创新文化包括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要素。文化环境外在于创新实践,包括适合或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组织文化和社会氛围。文化要素内在于创新实践,包括创新所需要的观念、价值取向、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创新文化有利于新创意、新发明、新组织、新制度的产生,有利于相互协作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深化产学研创新合作,就必须在全社会着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一、在全社会大力传播和普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创新文化的灵魂。要把握创新文化的内涵,就必须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深入的认识。科学精神是科学目的、科学观念、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统一体,它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当代科技文化还十分强调沟通协作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最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是超越工具理性、物欲主义,追求价值理性和意义世界。人文精神在创新文化中主要体现为重视、尊重、关心创新者,创新的价值是满足人的需要,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要着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创新需要打破常规,具有独创性,社会就应该能够容纳独特个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思想、独特学说。没有百家争鸣,人们就不可能获取创新的灵感,就不可能尽快形成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就很难冲破既有教条和权威的束缚。求实精神、怀疑精神的树立都需要社会的文化氛围。要有支持创新的价值标准。创新有很多方法与技巧,如把握机遇的能力。但如果没有新的价值标准,就难以实行,特别在社会、经济领域。要有激励创新的行为规范。创新有风险,付出巨大的努力还不定能够获得收益,而人们的行为是趋利的。要解决这一矛盾,社会必须有激励创新的行为规范。
  三、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广泛宣传和营造合作共赢的创新创业环境
  合作共赢价值观是产学研合作中利益主体以实现各自利益为价值目标,在对话、交流、协商、合作的和谐互动中,使各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确定的思维程序、规则和方法。共赢思维方式是一种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其目标就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实现产学研主体各自合理利益,从而在更高层次上使人类得到全面发展。对于产学研创新合作这一微观社会组织来讲,通过合作发展来谋求各方互利共赢。
  推动产学研创新合作,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更要重视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认识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关系着产学研创新合作的成败,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长远目标休戚相关。然而,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绝大多数科研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所而不是企业,而大多数科研院所以从事基础研究为荣,而不愿意从事开发研究。受传统文化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大部分学者普遍不愿与商业有染,而一旦部分学者与商业有染,可能在学术界被视为另类,这也是我国非职务发明占据相当比例的重要原因。而美国有四分之三的科技研究人员分布在企业,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科技研究开发者工作是在企业完成的。社会文化的改造不可能蹴而就,需要政府部门持续不断地推动,使科研人才积极走进企业。确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还应着眼于培育新型的企业创新文化。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有较强自主创新和研发意识的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关注的是在现有生产基础上如何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对研发和创新缺少足够的重视。持续和成功的技术创新,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资和管理,形成浓重的创新文化氛围,才能有效地发挥全体员工的能动性。技术创新不能只盯着物质资本或技术本身,而要重视创建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
  四、要切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走向深入
  科学素质是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来说,科学素质包括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综合表现为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这需要我们一方面深入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变革,另方面持续深入开展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通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的全面普及,切实提高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从而使产学研创新合作根治于坚实的社会基础。
  总之,推动产学研创新合作的文化环境是中国产学研创新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根据中国产学研创新合作的发展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来逐步确立。

标签:产学研 营造 推动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