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检举信 > 正文

校本培训兴起的原因思考及问题分析: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校本培训在我国的兴起有着特定的原因: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传统培训的弊端使然,学校教师的“邂逅之美”,对校本培训的误读。校本培训至少在这三个方面显得不足:开展校本培训的条件并未普及,校本培训缺乏评价,校本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依然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对校本培训的意义应当有一个重新认识。
  关键词:校本 培训 原因问题 意义
  
  如今,校本教师培训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校本培训的兴起有着特定的背景和多方面的原因。本文拟从校本培训兴起的原因出发,分析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重新审视校本培训对于当代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意义。
  
  一、校本培训含义解读
  
  校本培训研究的热首先反映于定义的众说纷纭,国内众多学者表述了对校本培训不同侧面的理解。“校本培训是在校外人士和机构的指导和配合下,由学校根据本校及其教师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培训资源,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中自主开展,以形成学校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施莉,2 004)。“以中小学教师任教学校为主要基地,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旨归。以实践和合作为本线的教师在职培训”(刘要悟,2004)。“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郑金洲,2001)。等等。不胜列举。
  这些定义力图是从目标、对象、地点、形式等方面对校本培训作一概括。然而,校本培训本身似乎并不是一个科学的专业名词,在港台文献中并没有出现太多关于校本培训的研究,校本培训是我国学者对“school-basedinserviCetraining”的一种切合我国实际的翻译。所以对校本培训的定义大多也是描述其特点,而难以抽象出本质。概括而言。我国研究和实践的校本培训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2、系统构成。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学校发起组织,面向学校全体教师,地点主要在教师任职学校内,学校资深教师或院校专家是培训者,教育行政部门协助规划,3、内容。立足学校实际,针对教师具体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灵活多变,在系统理论知识之外,注重隐性知识的学习,随时总结培训中的过程经验,4、模式。班主任培训、开展示范课、听评课制度、师徒结对、课题、案例研究、专家辅导、自我反思等是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
  校本培训注重身教师的实践需求,通过对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案例的分析与解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简便易行,学校拥有决定权,不同学校可以有各自不同而丰富的校本培训形式。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催化下,校本培训变成了我国教师培训的热潮。
  
  二、校本培训兴起的原因分析
  
  1、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由于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教师在职培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1999年的园丁工程到2001年始于实验区的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一直是重要的主题。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提出近期的教师培训计划,“对现有约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基本轮训一遍,全国选培100万名中小学和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省级从中选培10万名,其中教育部组织培训1万名,使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同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重点也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向教师素质能力提高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普遍需要,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重要的任务。
  传统的教师培训显然无法应对这一变化的形势,国家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培训这么多的教师,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师培训新体制。在这一时候,校本教师培训应运而生,契合了发展的要求,这也在宏观上使得教师校本培训成为热点。
  
  2、传统教师培训的弊端日渐凸现
  传统的教师培训以院校培训为主。这种培训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导致教师培训的低效。主要表现为:(1)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教师日常实践存在脱节。“传统院校培训的迄今为止的教学理论一直沉迷于本质主义的观念世界,其研究对象大都停留在理论世界,而忽视学生生活世界”,由实践提升而成的理论在课堂上讲授给教师时。教师还需要一个领会并付诸实践的过程,而能在这个环节做好的教师并不多。(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忽视教师主体性。没有针对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需求,忽视成人学习的特点,传统的满堂灌手段单调乏味,(3)缺乏有效评价,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一般不是出于自身的积极要求,而是出于学历的补偿需要,或是行政指令的培训任务。培训缺少评价,参加即可获得证书,培训效果缺少评定。(4)专家理论更新慢,讲座终有尽头。教育理论研究的进步需要一定的周期。经常参加培训的教师会感到培训的内容没有变化,有时甚至是两三年在讲同样的理论。讲座对于教师来说,终究会要听到头。(5)教师工学矛盾突出。院校培训成本较大,耗时较长,一般学校经费负担沉重,同时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使得接受培训教师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传统培训的低效是校本培训兴起的重要因素。
  
  3、校本教师培训的“邂逅之美”
  校本培训是相对于院校培训的,校本培训的兴起也体现为切中了院校培训的弊端。校本培训表现出“切合需求的针对性,时间内容的灵活性,方法模式的多样性”,非常容易被广大中小学接受。同时,很多学校在校本培训理论兴起之前,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教师学习形式,其中很多就是校本培训所提倡的方法。因此广大中小学就容易对校本培训产生一种“邂逅之美”,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就是在进行校本培训。这种情况下校本培训也理所当然会得到广泛的响应。
  
  4、对校本培训的误读
  校本培训的热潮除了其本身的特点之外,有些人对校本培训的盲从和误读也是兴起的反面原因。有研究者在反思后指出,校本培训兴起也有这样的原因:“一是对现行传统培训模式的失望心态的折射,而后选择的一种弥补或变更措施;二是对校本培训的缺陷和困难考虑太小,特别对其可操作性和培训效益问题的认识不够,三是片面地理解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成长依据,也简单地看待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许多学校对校本培训不求甚解,开了几次研讨会,办了几次示范,就以为是在校本培训了。这也促成了校校都在搞培训的繁忙现象。
  校本培训兴起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切中了传统培训的弊端,为中小学校热烈欢迎。校本培训热起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适合中小学校。但我们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外在的原因。校本培训自身的优越性并不 是完全决定性的因素,这也给校本培训的广泛实践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三、校本培训的问题分析
  
  1、开展校本培训的条件并未普及
  相对于院校培训,校本培训虽然简便易行,但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对师资、硬件、制度建设都有相应的要求。而我国教育资源总体短缺,许多中小学校并没有开展校本培训的条件。
  在师资、教材、设施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一所学校有多少资深教师可以担当培训者,而这些教师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分心于校本培训,师资是一个普遍的不足。一般学校都面对许多校本困难。“学校领导普遍觉得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缺少经费和设施,教师的参与意识不强等,这些因素阻碍了校本培训的推进”。
  
  2、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尚在探索
  什么样的培训是校本培训,至今没有形成可供评判的指标体系,校本培训的方案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的,校本培训模式多样。方法简单易行,而个体学校由于自身的局限,培训内容随意性大,科学性不足。“访谈的实际情况表明,各校的校本培训内容相对集中和单一化。教师们疲于应付。”另外,对校本培训的效果也缺乏评价措施。由谁评价,评价什么,如何评价,培训之后的效果是否在教师的工作中体现出来,这些仍是在探索中的问题。缺乏评价,容易消弱教师的积极性,并使得校本培训流于形式。
  
  3、校本培训的有效性依然没有得到保障
  前面两点问题也影响着校本培训的效果。教师培训的目标是促进教师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变化,教师参与教师培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绩效,完善自身的教育素质。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也体现于参训教师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变化。校本培训在教师需求上具有针对性,然而这仅是一个出发点。如果是完全针对教师的需求,那么应当是教师出于自发而非常积极的参与培训,但事实上在校本培训中,教师培训仍是群体性的、社会性的,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大多数时候是外铄的。校本培训强调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这也可能会产生校长要教师培训、而教师并不愿意培训的情况。如果说传统院校培训由于种种不足而导致效果不佳,那么校本培训在培训的有效性方面的优势仍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体现。
  
  四、校本培训的意义重构
  
  虽然校本培训存在诸多问题,但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不会是完美的。校本培训的兴起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个意义并不在于已经寻找到了教师培训最有效的培训方法,不在于是教师培训的创新,已能够从最大范围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校本培训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达到这一境界。校本培训的价值不在于创新,“校本教师培训模式不仅没有跳出这些我们过去一直在施行的提高教师素质措施的基本框架,它们甚至惊人的如出一辙。如果说有什么创新,那就是把过去一个个孤立的具体做法按照现代教师培训理念进行统整提炼,形成一个上位的“校本”概念,对我们过去的做法进行重新梳理进而形成一个新的概念结构。”
  校本教师培训的意义首先在于促进了教师培训理念的变革,体现了教师个体和群体专业发展思想由过去合格学历培训向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的转变。推动了基层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促使学校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掘学校的潜能。同时,教师素质的提高最终都要经过教师自己的反思、体验才会获得,而学校以前的工学矛盾和教师发展意识的缺乏,使得教师缺乏这样的环境。校本培训落实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也给教师赢得了反思成长的宝贵时空。
  校本教师培训也是建设学校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文化是如今学校综合竞争力的表现,营造先进的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文化最重要的是校长、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信念与追求,而这些最有效的落实是融于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形成于学校成员长期的交流与学习中。有意义的校本培训活动不仅会给教师带来知识技能的变化,还会促进教师对学校和同事的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再是通过会议和文件传达,而是在教师的自我进步中慢慢形成。在教师培训中体现学校的特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客观的来讲,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的教师培训模式,这可能是受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影响。无论是学历补偿的培训、专家讲座的培训,还是校本培训,都有着分明的利弊。对于目前的校本培训,仍有很多要探索的问题,在此之外,改进院校培训这一传统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培训系统应当是院校培训、社会培训、校本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复合场。怎样形成不断趋向合理的培训模式,有效培训更多教师以促进新课程改革成功,仍是研究专家和广大教师亟需探索的课题。

标签:兴起 思考 原因 校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