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检讨书 > 正文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惧拒”心理的产生及对策_中学生体育课游戏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每上体育课时,都有一些学生因“惧怕”而“拒绝”,消极对待课堂活动,究其原因有三大方面。恐惧心理是体育教学的阻力,但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克服和矫正的。矫正方法有五种,而且在多年体育教育实践中行之有效。
   【关键词】体育课;“惧拒”心理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每上体育课时,都有一些学生因“惧怕”而“拒绝”或消极对待课堂活动。究其原因,我做出如下分析:
   一、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动作结构复杂等客观因素是形成“惧拒”心理的重要原因
   内因是事物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运动练习的基本条件。当自身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的心理需要时,如自身弱小,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在进行对抗性项目时;身体笨拙的学生进行协调、技巧类项目时;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进行耐久性项目时,他们都会对此感到焦虑和恐惧。这些现象在体育课中十分常见。另外,技术动作比较复杂也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产生畏难、胆怯的情绪。因此,以上客观因素构是造成学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
   二、意志品质差,缺乏自信及对体育运动科学的无知是产生“惧拒”心理的主观因素
   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认为自己素质差,能力低,力不从心,在训练时总是不敢迎难而上,并错误地夸大动作的难度;加上他人并无恶意的说笑,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对体育学习和测试感到惧怕。另外,学生对体育科学的知识了解少、掌握不多,加上体育理论课少之又少,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简单、肤浅。而一旦出现问题自己又不能解释时,就产生了恐惧感。
   三、教师的单一要求和不自觉的偏爱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理
   在体育课中,不论学生的情况如何,个别老师都一味地、不分层次地统一标准,单一要求,这样就使部分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因长期遭受失败的困扰,而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畏惧心理;其次,不少教师对学生不能平等对待,往往容易冷落差生,有的甚至让他们当反面教材,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失去了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也便随之产生。
   四、克服“惧拒”心理的有效方法
   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的不同的恐惧心理,给正常的体育课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恐惧心理是体育教学的阻力,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完全可以克服和矫正的,关键在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可以试用:
   (一)思想教育法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大胆泼辣、勇敢顽强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正确的积极的学习动机,在新动作学习前告诉学生学习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用动机的驱动力,用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对待学习,战胜困难,克服惧拒心理。
   (二)优化教学环境法
   首先,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减轻学生的恐惧程度,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和鼓励,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从而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其次,要努力营造一种学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少数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积极因素,激发练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增强兴趣法
   在体育学习中,增加娱乐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是消除恐惧的有效方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讲解中,可以通过风趣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及时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同时,适当组织一些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恐惧心理也就不攻自破了。
   (四)诱导过渡法
   即增加练习内容,多用诱导过渡手段,练习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五)集体效应法
   利用集体的从众功能、助长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形成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心态。如在教师或学生的保护和帮助下,发挥“水平一般的学生成功完成练习”的示范作用,使学生们产生“他能做,我也能完成”的竞争心理,从而战胜恐惧心理,坚定完成动作的信心。
   此外,还有效果转移法,降低难度法、心理训练法、常识学习法等等可资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2]体育心理学
   [3]体育解剖学

标签:体育课 浅谈 中学生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