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建议书 > 正文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VB课]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课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      【摘要】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理论性非常强,对中学生来讲非常的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如何上好VB课程、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笔者从六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趣;程序;流程;精讲多练;效率;能力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对中学生来讲非常的抽象,学习难度较大,我在与同事和同行的交流中,认为VB程序设计是令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头疼的一项内容,因此要上好一堂VB课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1. 激趣是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能有效地发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本来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教师更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说教学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我所教的3个班中进行过调查了解,除了有两名学生在小学接触过Logo语言外,其它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面对没有一点编程思想的零起点学生,如果只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久而久之,他们一定会感到程序设计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这样不但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还可能会打击一些在程序设计方面有潜力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我认为实例选择很重要,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小实例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先从直观上去体悟这些概念,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和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消除他们对程序产生的神秘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例如:我在给高二的学生讲到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时,选择了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小实例 将本校校运会和艺术节照片设计制作成了一个能使照片自动循环播放的“电子相册”。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或同学的风采后,创作兴趣盎然。我所教的班上有位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还总是干扰别人,从来没有独立完整地做出过一个程序,当我讲完这个实例后,我注意到他是很费劲但又很专注地的敲打着键盘,而且还叫别人不要干扰他,下课时,他兴奋而自豪地告诉我“老师,我今天终于自己做成了一个程序”,我心里也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感受到这样的一堂课才算是成功的。
  2. 培养学生画流程图的习惯 讲解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时,问题比较简单,算法也不复杂,不画流程图也能比较清楚的描述出来。引入分支结构后,需要根据条件的真假,从两条路径中选择一条执行,算法逐渐复杂,流程图愈发显得重要。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利用流程图的教学。编程时,设计算法后,先画出流程图,通过流程图理解程序,最后再编写程序,帮助学生逐步理清程序设计的思路,这样才容易让学生理解,才易于接受,使那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变的通俗易懂。相应的算法也就可以写的出来了,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程序设计深不可测,并且增加了他们学习程序设计的信心。
  3. 精讲多练,适当留白,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的都是精讲多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因此,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模仿阶段,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和想象,过渡到独立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举一反三地、独创性解决问题。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活动的空间、表现的机会,相应的学生也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从而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例如我在给高二学生上“VB程序设计”课程时,在介绍了一些基本控件的属性设置和使用方法后,专门安排了一节综合练习课,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自由发挥、自由创意,利用前面几节课所讲的过的控件综合起来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这就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要求提出后,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设计,学生们自己创作的作品远比书上提供的几个实例有趣的多,有个别学生设计的程序不仅有趣而且有创意,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将成功实例在班与班之间进行交流展示,收效很好。
  4. 培养学生质疑、剖疑,解疑的能力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研究探索中提高,学以致用,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在质疑、剖疑与解疑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对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自己去摸索去解决,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VB程序设计中,有个别学生总是在积极思考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不那么设计?如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又应如何改动源程序等等?)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调试,同时我在肯定这些同学的想法后,鼓励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结果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纷纷动手修改调试运行程序,寻求解决办法,这样做的结果是帮助者和被帮助者都有了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学生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5. 开展竞争机制,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学习编程,但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已经发现学生水平不一,有些学生连文字录入都很不熟练,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想学习、学习好的学生总是座在我的视线范围内的中间两排,靠墙座的大部分是平时爱说话,不认真听讲、不爱动手的学生,越不动手就越不会,不会就索性不听,不听就干别的事情,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看到这种状况,我急在心头,暗想解决办法。我有意将中间几名学习好的学生安插在他们中间,每个小组再选定两名组长,组长担当老师的小助手,当他们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再去辅导其他同学,学生之间更容易言语交流,组长在辅导过程中指出问题所在,如果遇到组长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问老师,这样既帮助了组员又提高了自己。当操作水平低的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程序起作用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成就感,老师再进行适当的鼓励,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同时下课前老师检查每个小组完成情况,并记录相应得分,到学期末,根据总分排出等级,并评选出最佳组长,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组长和组员都受到一定的鞭策和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6. 欣赏佳作,培养创造热情 对于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每节课我都留有几分钟时间,将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肯定,其余学生也受到激励和启迪,一旦发现有独特的创新方法,我就积极加以表扬,并让他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作品,以此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从而使学生乐于创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在教学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也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将他们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收稿日期:2011-07-08??

标签:浅谈 上好 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