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建议书 > 正文

[记一群“特殊”的工作者] 性工作者感染hiv比例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 ?生命终点的护航人—— ?????? ?? ? 记一群“特殊”的工作者 ? 死亡,是一个任谁也无法回避的事实,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在生与死的中转站,殡仪工作者守护生命的终点。虽然他们的工作让人感觉冰冷,但为了让每一名逝者都能有尊严地离去,他们谨慎细致地遵循殡葬风俗习惯,为丧属提供优质贴心的殡仪服务,用真诚和关怀抚慰逝者家属悲痛的心…… 春 ? 篇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清明前后,也是殡仪馆最忙的时候。长安堂——骨灰寄存楼的管理员吴姐正是如此,每天进进出出、上上下下数十个来回,为每位到馆祭祀的家属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吴姐提及,刚从事这份工作的时候,每天看着这大大小小的骨灰盒,一张张黑白的遗像总让她脑瓜皮一阵阵发麻。“我胆子算大的,但刚开始还是不行,受不了那种气氛,刚来的一个月我老是做噩梦,那些画面就在脑子里盘旋,以至于我小半年还都有点害怕,后来才慢慢好了。”吴姐在说起往事直摇头。

除了害怕之外,上班时间没准点也让吴姐觉得愧对家人,特别是对自己的孩子。在殡仪馆工作,连春节这一举国欢庆的日子都无法正常休假,每天都在那儿忙活。有的家属领取骨灰盒因受吉时等传统殡葬风俗因素的影响,往往要求凌晨4、5点办理取出手续。这时,吴姐也只能独自一人披着月色、踏着晨星赶到馆里处理事务。

“遇到死者家属不理解的时候,真的很难受,有的家属甚至谩骂不断,连家里的老人都牵扯上了……” 即便这样,吴姐还得客气地跟逝者家属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

吴姐常说:“这是我第一个工作,也会是这辈子唯一的工作,我会一直认真坚守,希望那些灵魂能够安息。”。

夏 ? 篇 烈日当空,酷暑炎炎,在这潮湿闷热的天气里,有一群人却要在40多度的环境下工作至少8个小时,他们就是**市殡仪馆火化班的师傅们。盛夏时节,走进火化车间,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大蒸笼,闷热的空气再加上带着口罩,让人很难顺畅的呼吸。火化炉前的温度高达四五十度,人每逼近火炉一步,就更能感觉到阵阵灼热,有时还得忍受一些尸身的腐臭。

劳模张作为其中的一员,更是火化场的副场长,如今已届知天命之年。回想往事,张场长提及,当年的火化场正是在一处乱石山岗上筹建。整个厂区杂草丛生,蓬蒿没膝,一片荒凉,瓦片房的火化车间摆着5、6台火化炉,早期的炉子全由人工操作,甚至连检修都得靠火化工爬进炉里做维护。转眼间,30多年的岁月更替,寒来暑往,劳模张把全部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地献给了殡葬事业。

05年的“龙王”台风事件,劳模张和一线工作人员更是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一连十多天,不分昼夜,为保存在馆里的遇难者清洗、穿衣、整容,保证遇难者亲属顺利查认遗体。那段时间,劳模张他们面对残缺的肢体,满身的血污,破损的头脸,顶着强烈的血腥,按照家属的要求一遍又一遍为遇难者整容、化妆,直到家属满意为止。

2009年,由**市政府授予的“**市劳动模范”称号,就是对张场长这30多年职业身涯的褒奖!面对荣誉,劳模张却无比淡然,“使故者安息,给生者慰藉”成了张场长的职业独白。

秋 ? 篇 立秋时节,天气炎热,“秋老虎”凶猛来袭,从20多层将遗体搬抬下楼,服务站的收敛工们个个汗流浃背、衣襟湿透。老吴作为班组长,人如其名,勤劳朴实、为人和善,不怕苦不怕累,总忙碌在殡葬第一线,起早贪黑,不分昼夜,从尸体接运工一路干到收敛组小组长。

在15年的工作中,上山、下海、奔赴医院,老吴和伙伴们的足迹遍布各处。对遗体接运工作,现在的老吴已满是坦然。回忆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死者——当时逝者像睡熟了一样,即便如此,还是要亲手搬运遗体,冷冰冰的尸身,不免让当年的老吴心里发慌。然而,多年过去,他依然坚持了下来。

几年前,**长途客车在黄岐发生车祸,我馆第一时间派出工作人员,老吴和同伴迅速赶往现场,到达出事地点看到遗体的时候,老吴还是愣住了:事故现场,满山遍野的是支离破碎的死者。没有半刻的犹豫,老吴和同伴立即摊开胶袋,套上手套,一块一块徒手慢慢地捡起来。在那次的事件中,遇难的十几人全是由老吴和他的伙伴们一起拾掇,封袋装棺。类似事件,不胜枚举。

谈起这些,老吴只是淡淡的一笑,“哪一行工作总得有人干,干就要干好,尽到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简单而朴实的话语,是殡仪工作者对自身职责最好的诠释。

冬 ? 篇 作为殡仪馆工龄39年的老员工,老曲师傅开着殡仪车稳稳地走在回馆的上山小路上,这条路,他已走过整整39个年头。回想起第一次运送尸体,老曲师傅仍记忆犹新,那年他才18岁,刚刚高中毕业来到殡仪馆,开的是一辆敞篷的三轮摩托运尸车,“我在前头开车,尸体就在我身后不足一米远的地方,有时在搬抬的过程中,偶有看到逝者的脸孔,当时年纪也比较小,看到这样的情景难免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直到现在,老曲师傅驾驶的是一辆牡丹牌专用殡仪车,从他经手的车型也已整整更新了6代。“从当初的敞篷车到现在专用殡仪车,车子越换越高级,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越来越人性化了,这是对死者及其家属的尊重。”车换了,老曲师傅却一直在坚持着。

如今,北峰山区的火化业务也归我馆负责。为了尊重山区逝者家属的殡葬风俗习惯,寒冬时节,北风凛冽,老曲师傅依然不畏严寒,犹如二十来岁的热血小伙儿,时常披星戴月开着殡仪车凌晨四点从馆里出发,隆冬时节蜿蜒崎岖的山路越发难走,雾蒙蒙的视野,老曲师傅靠着娴熟的车技,驾着殡仪车一路盘旋上山,2个多小时的车程,为的就是赶往丧属家中顺顺利利的接手业务,完成家属的嘱托。

“当了一辈子司机,一直开的是运尸车,外人不爱搭理我们,还好家里人比较理解。忙了三十多年,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到时就可以好好在家陪着他们过个完整的春节了。”这,无不倾吐出一位年近花甲之期老员工的夕阳之梦。

人终究会死,死亡本不可怕,殡仪工作者深知此点。然而,苍白的言语无法道尽他们心中的无奈。为那些寿终正寝的老人,为那些失去健康而离开的人们,为每个生命尽头的人,也许带去了些许安慰。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从事这份工作就意味着健康风险,不仅仅是因心理承受极大的压力而产生心理疾病,也会在与死者的亲密接触中遭受感染而病倒。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一次会心的交流,一种关怀的体态语言,给丧属带去慰藉的同时,也传达了殡仪工作者对生与死的敬重。

人生的舞台,总有谢幕的时候。是谁最后为生命送行?是谁给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殡仪工作者,他们默默无闻,安于漠视,护送着一个又一个逝者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

本文来自https://www.zaidian.com/

标签:工作者 记一群“特殊”的工作者 一群特殊的医务工作者 一群特殊的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