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反思 > 正文

袁隆平:粮食高产必须要用化肥 袁隆平代言的化肥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主持研制的超级稻,冲击亩产900千克高产攻关获得成功。经专家组验收,由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千克。
  据袁隆平介绍,亩产突破900千克,良种、良法、良田,缺一不可。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必须配套。在良法上,除了栽培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今年有个特别的地方,使用了专门的超级稻专用肥,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亩产840千克的时候,没有使用这种肥料。
  此次选用的超级稻种是袁隆平团队最新研制的高产品种Y-两优2号,在我国超级稻高产攻关项目中,实现亩产700千克、800千克分别用了4年时间,而900千克这个量级,至今已历时7年。而实现每一次产量冲关,都与化肥密切相关。
  针对单纯施用有机肥养分不足,作物难以高产稳产的难题,2010年3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今后5年双方将围绕杂交水稻亩产900千克和“种三产四”工程等科技项目协作攻关。根据协议,通过中化化肥营销网络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网络的衔接和整合,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发挥资源和产品优势,使农用钾肥等优质肥料在超级水稻增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袁隆平表示,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化肥施多了对土壤有破坏作用,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国际水稻所做了45年的实验,种了134季水稻,年年种,年年施化肥,没有施一点有机肥,结果土壤地力不但没有下降,而且略有提高。我认为,单纯的有机肥由于营养不足不能实现高产,必须要用化肥。
  化肥――粮食的“粮食”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非常少,解决老百姓吃饭一直是个大问题。
  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生产了世界19%的谷物、49%的瓜果蔬菜和19%的水果,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这既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成就,更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数据表明,我国化肥施用对粮食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施用化肥可提高水稻、玉米、棉花单产40%~50%,提高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单产50%~60%,提高大豆单产近20%。
  农业专家说,在资源能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种植业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化肥的投入和科学施肥功不可没。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化肥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以及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化肥的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1/3。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4641亿吨,比1949年的1.13亿吨产量翻了约5倍。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
  化肥不仅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更间接促进了食品结构改善,提高了我国人民的营养水平。粮食的持续增产和稳产,使得有多余的粮食用于养殖畜禽,有多余的耕地种植蔬菜和水果。
  2010年,我国肉、蛋、奶以及水果和蔬菜的产量分别达到7925万吨、2765万吨、3570万吨、20756.5万吨和64813.9万吨,人均占有量分别是2001年的1.23倍、1.19倍、3.31倍、1.46倍和1.27倍。肉、蛋、奶、蔬菜和水果人均占有量的不断提高,让我国人民营养更加均衡,身体素质更好。
  对比“十一五”前后,2006年粮食产量4.9804亿吨,2010年为5.4641亿吨,增加4837万吨,如果以40%贡献算,化肥增产粮食1934.8万吨。按照粮食均价2.4元/千克估算,因化肥的施用,“十一五”期间农民仅种粮一项就增收464.35亿元。
  农药――生物灾害的“天敌”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种植业大国,粮、棉、油、糖、果、菜、茶等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也是生态条件复杂的农作物病虫害多发国。
  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病、虫、草、鼠)达1700多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有100多种,重大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60亿~70亿亩次。我国每年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面积为60亿~80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6000万~9000万吨、皮棉150万~180万吨、油料250万~270万吨。可以说,植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农药的合理施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灾害出现新特点,我国农作物遭受生物灾害的损害也出现了新变化。生物灾害暴发的频率逐年提高,年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以上的农业生物灾害种类由上世纪50年代的10多种,发展到现在30多种。迁飞性种类此起彼伏,农区飞蝗、草地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都呈现大发生态势。区域性种类突发成灾,水稻条纹叶枯病年发生面积2000多万亩次、水稻螟虫3亿多亩次,小麦吸浆虫死灰复燃,农田鼠害也时有大面积发生。
  农药工业的发展能够满足有害生物防治的需要。选择性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使直播水稻的大面积推广成为现实;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和土壤熏蒸剂的使用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很多农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更是离不开农药的使用。可以说,没有农用化学品就没有现代农业,没有农用化学品世界将发生饥荒。
  农膜――改变“靠天吃饭”
  冬天土豆白菜,夏季蔬菜贱卖,寻常百姓的这种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无论是驻守南疆的子弟兵,还是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可口新鲜的蔬菜、享用美味的水果,农膜功不可没。”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如是说。
  在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河北、陕西榆林等高寒或缺水地区,如果离开了覆膜或大棚,农民就不知道该如何种植经济作物。在东北地区,大棚育苗成为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甚至在成都和昆明等温热地区,育苗种花塑料大棚也随处可见。
  实测结果表明,覆膜种植不仅能增加土壤表层温度、保墒,而且能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使作物生育进程提前7~10天。使用农膜还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棚膜对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更加明显。由于温室大棚内温度可保持在15℃以上,作物可以一年四季像在春天那样茁壮成长,不仅可以增产20%以上,而且通过反季节种植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以拉萨市为例,2010年,全市共有温室大棚1,5万栋,生产新鲜蔬菜20余万吨,相当于亩产蔬菜13000千克,是露天种植的3倍多(当地气候只能种一茬菜)。按棚膜2年使用寿命计算,菜农一亩地年净收入可达1.4万元。
  如果遇到持续干旱、冰冻灾害或天气骤冷等极端气候,农膜的保墒、保温、抗冻害的作用会更加明显,甚至成为人类战胜自然灾害、补种自救的最有效途径。
  今后较长时期,极端气候天气或自然灾害还将频繁出现,人们将更多使用农膜为作物防风挡雨、增湿保温,以确保农业稳产增产。不仅在我国,在全世界,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都会日益扩大。

标签:要用 化肥 高产 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