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雷雨教学设计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2、

3、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雷雨景象。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领 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雷雨景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参与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情感基础。

1、由“雨”字导入

师:都说我们班的同学聪明,现在老师考大家一个字,看看有没有人能猜出来这是一个什么字。(板书:甲骨文中的“雨”字。)

生:是(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雷雨教学设计)“雨”字。

师:为什么猜它是“雨”字?

生:因为我觉得------

师:真不简单,你很善于观察,这的确是“雨”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的“雨”字,后来经过很多次演变,才变成现在的样子。(板书:楷书“雨”字)

2、拓展描写“雨”的词句

⑴如果要描写一场小雨,你会用上哪些词语来形容?

⑵如果要描写一场大雨,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呢?

⑶你能吟诵几句描写雨的诗句吗?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描写雨的文章,当代著名作家峻青所写的《雷雨》。(板书课题) 【由字到词到诗句再到篇章,循序渐进,既积累了语言,又调动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顺序,找出精读课文的切入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将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雨来前

第二部分 风来了

第三部分 暴风雨来了

三、精读语段 品味感悟

1、引导学习第一部分

师:我们先来品读欣赏雨来前的景象。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雷雨到来之前的哪些自然景象?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把你的体会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品读、圈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在雷雨到来之前作者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这些景象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生:作者先写了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融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我体会到这是天色很黑。

师:还有哪句也写了天色的黑?

生:辽阔的平原上,没有一星灯光。

生:作者还写了大地似乎是沉沉地入睡了。我体会到这时候的大地是很静的,静的都要睡着了。

生:我体会到了雷声是沉闷而迟钝的。因为雷好像被密密层层的浓云包围住了,挣扎不出来了。

师:“挣扎”是什么意思?

生:挣扎就是身子好像被绑住挣不开似的。

生:作者还写了闪电。在辽远的西北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上,呼啦呼啦地闪烁着,我感到有雷声又有闪电,这场雨一定很大。 课件出示句子。

师: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比喻。

师:在这部分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我们看看哪些景物进行了对比?

生:黑暗→闪电寂静→雷声、蝉鸣

小结: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写了雷雨来前的景象,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有感情的朗读。

2、自主合作学习第二、第三部分

⑴根据第一部分的学习总结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⑵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分小组自主合作交流。

⑶集体交流。

四、 掌握学法拓展创新

1、 揣摩语言,学习描写

课文学完了,谁能评价一下峻青所写的《雷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

课件出示本课的写作特点。

2、 拓展阅读

如果让你写一片习作《雷雨》,你想写哪些内容?

推荐阅读小说《黎明的河边》。

3、 总结写景的文章怎样阅读。

根据《雷雨》、《美丽的小兴安岭》举例说明。 课件出示阅读方法。

五、诵读课文,积累背诵。

在雷雨声中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10 雷 雨雨来前

风来了

雨来了

风(小、大) 黑暗 闪电(闪烁) 闪电(耀眼)寂静闷热 雷(沉闷) 云(浓黑)雷(爆炸)云(阴低) 雷(轰响)

篇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案设计

课题:18 雷雨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

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3学生课前准备:

(1)在生活中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

二、教学课题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 内容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书写“压、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方法

1、信息收集法: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的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雷雨前中后景色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百度音频】

https://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C0%D7%D3%EA%C9%F9]&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C0%D7%D3%EA%C9%F9+%C1%E5%C9%F9+%CA%D6%BB%FAmp3%C1%E5%C9%F9+mp3%C1%E5%C9%F9&si=;;;;0;;0&lm=-1&mtid=4&d=2&size=0&attr=1,0&titlekey=978379509,3294101255&mtype=2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书写生字,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压”、“垂”的书写。

4、让学生配合课件思考:为什么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用“垂”字,而不用掉、落等其它动词?

5、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6、开火车读生字。

7、把词语放入句子中,指名读句子。

三、朗读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看画面,认真听,认真看,想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播放课文情境朗读的画面)

【百度搜索】

/xy4/UploadFiles_7708/201006/2010060321580450.swf课文围绕雷雨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初感“雷雨前”:

1、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雷雨到来方前我们会看到什么景象?生汇报。(播放画面)

【百度图片】

https://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2%F5%CC%EC&in=5538&cl=2&lm=-1&st=-1&pn=9&rn=1&di=120195595080&ln=1998&fr=&fm=result&fmq=1330096158421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9&-1&di120195595080&objURLhttp%3A%2F%2Fwww.sj33.cn%2Fdphoto%2FUploadFiles%2F200909%2F20090916223801373.jpg&fromURLhttp%3A%2F%2Fwww.sj33.cn%2Fdphoto%2Ffgsy%2F200909%2F20856_4.html&W500&H351&T7907&S74&TPjpg

2、我们再来看看雨前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引导学生默读课文123段)

3、小结归纳: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闪电──雷声。

5、重点句子的学习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黑沉沉”怎么理解、“压”怎么理解?指导读好这句话。

(2)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朗读句子:怎样读这句话?(轻声地读。)

辨析句子: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一声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让学生在朗读、辨析的过程中体会到闷热的天气。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提问:雨前还有哪些特点,谁来读一读?

树枝乱摆说明什么?(风大)谁能做一做这个动作?

蜘蛛怎么样了?(出示幻灯: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垂”什么意思?谁能做做这个动作?它为什么逃走了。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前还有哪些特点,谁来读一读?

5、自由读123段(生读),说说雨前给你什么感觉?(沉闷、暗)

6、再齐读雨前的三段,读出沉闷、压抑的感觉。

【百度音频】

四、学生能初步感受雷雨前的景象,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雷雨时、雷雨后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走进雨中吧。

一、回顾导入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前三段内容。

走进“雷雨中”

1、一场大雨就下起来了,大家一起欣赏雨中的景象,请看画面。(提示:给你什么感觉?)

【百度图片】

https://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C%EC%C6%F8%B4%F2%C0%D7%CF%C2%D3%EA&in=8599&cl=2&lm=-1&st=&pn=94&rn=1&di=3436970625&ln=1956&fr=&fm=rs10&fmq=133000516996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88&-1&di40300051920&objURLhttp%3A%2F%2Fwww.jjex.cn%2Fblog%2FUploadFiles%2F2010-7%2F221429418971.jpg&fromURLhttp%3A%2F%2Fwww.jjex.cn%2Fblog%2Fjjexuser%2F10714%2Farchives%2F2010%2F41041.html&W500&H400&T8798&S32&TPjpg 第二课时

2、读读567三段,说说雨中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

3、感情朗读过度:雷雨有一个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雨小了,应该怎么读?生自由读、评议、再读。(播放雨中画面)

【百度图片】

https://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2%C0%D7%C9%C1%B5%E7&in=24752&cl=2&lm=-1&st=&pn=52&rn=1&di=56993458548&ln=1980&fr=&fm=rs1&fmq=133009692920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52&-1&di56993458548&objURLhttp%3A%2F%2Fhiphotos.baidu.com%2F%25D7%25F3%25D6%25D8%25BA%25BA%2Fpic%2Fitem%2F26c37eb53b74489230add1e5.jpg&from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25D7%25F3%25D6%25D8%25BA%25BA%2Falbum%2Fitem%2F26c37eb53b74489230add1e5.html&W1600&H1200&T9880&S188&TPjpg5、读后让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篇三:雷雨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

《雷雨》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教学媒体: powerpoint 课件

教学准备: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言:

1 、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2 、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 23 岁的 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 —— 周朴园。

3 、 出示周朴园有关图片 —— 选取 3 、 4 位学生谈初读对周朴园的印象

(生 1 答:残酷、狡猾。生 2 答:虚伪、阴险。生 3 答:有文化、挺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生 4 答:感情不专一。)

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4 、 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投影)

二、教学过程

1 、 提供鉴赏人物视角 引出黑格尔名言

“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 黑格尔《美学》(投影)

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 —— 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2 、 进入具体语言情境

情境一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解读步骤:

1 、让学生体验 “ 我们 ” 在表意上的作用(暗示两人有过不寻常的关系)

2 、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 “ 三十年前 ” (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 “ 三十年前 ” 共出现 12 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教师提供材料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这是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教师问: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明确: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 27 年前。

师问: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 30 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

教师再提供解读视角:

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 —— (奥地利)弗洛伊德(投影)

(提示学生可用心理学分析法来说明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因为对他们而言, 27 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 30——27 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 “ 三十年前 ” 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了人物的心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语言的高超。)

3 、在明确周、鲁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时,生自然明了 “ 无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 的 “ 好 ” 是有着特定内涵的,对周、鲁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4 、教师:可是,这段甜蜜的爱情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而导致两人分手,是什么事呢?(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

过渡到情境二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解读步骤:

1 、 请一位女生读屏幕上鲁的第一段话,请男生点评,教师指导。

2 、 教师事先把两个你们改成你,让生找出课 文与老师给的文字的不同。

3 、 生找到后,让生体验 “ 你们 ” 与 “ 你 ” 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

(明确: “ 你们 ” 暗示了赶鲁侍萍走不仅有周朴园,更主要的是周家)

4 、 请生联系上下文语境,体会鲁侍萍复杂的心情。

(鲁、周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两人的相爱也是真实的;鲁对周有怨恨,但更主要的是恨周的软弱)

5 、 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 “ 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 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

——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教师点拨:故事发生在 30 年前,即文中的 “ 光绪 20 年 1894 年 ” ,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再看周朴园 30 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 20 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 “ 你们 ” 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6 、教师提问: “ 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 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 “ 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 这句话,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感受周朴园内心极度痛苦状。

教师给出情境三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祢补我的罪过。

解读步骤:

1 、教师问:这两段话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生 1 答:应是真实的,周朴园当年能爱上侍萍,说明侍萍自然有过人的魅力。当自己最心爱的人突然失去,周朴园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为了弥补内心的失落,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生 2 答:周朴园的怀念是虚伪的,他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掩盖他不光彩的过去,维护他在家庭中的威严,显示周家是个体面的家庭,抬高他在社会上的地位。

生 3 答:我不同意生 2 的说法。周朴园的怀念当然是真实的,如果是虚伪的,事情已过去三十年了,周朴园要伪装给谁看?吃饱了没事干吗?

生 4 答:周朴园要伪装一时容易,要伪装三十年是多难啊!在我看来,周朴园的怀念简直成了他生命中持之以恒的习惯了,肯定是真实的。

生 5 答:周朴园和侍萍的爱情是真真切切的。假如周朴园是个花花公子,他也不会对一个下人如此放在心上了。)

2 、(热烈讨论后明确)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真实性。

3 、教师说:此时,大家眼里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是一个 “ 曾经沧海难为水 ” 的周朴园。不过,随在剧情的发展,周朴园的形象变得复杂起来了,请看

过渡到情境四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解读步骤:

1 、请生分角色朗读,让生点评。

2 、教师提供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

( 1 )、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 2 )、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 3 )、探究舞台说明

( 4 )、借助心理学分析法

3 、 请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讨论此时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反映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让生组成 4 人小组充分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交流。教师也参与学生讨论,并给足时间讨论。

生 1 答:周朴园害怕鲁侍萍来敲诈,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而变得翻脸不认人。

生 2 答:周朴园已是大资本家,而眼前的鲁侍萍是佣人四风的妈,俩人地位太悬殊了,他怕自己的财产、地位、名誉受到威胁,更不愿鲁侍萍来冲击他目前的家庭秩序,所以用残冷的话来结束这段旧情。

生 3 答:周已不是当年那年轻冲动的大少爷了,几十年的磨练已使他精明世故、沉稳老练,从下文他镇压工人罢工的手段就可以看出周朴园的心已变得狠起来。所以他对鲁侍萍的残酷是比较符合其身份和心理特征了。

女生 4 答:根据舞台说明中 “ 半晌 ” 中的提示,我觉得周发现眼前的老妈子已不是过去年轻漂亮的梅侍萍了,鲁不说他已认不出来了,本能的反应马上就使周从怀旧的感情回到了现实,在

标签:雷雨 教学设计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 18雷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