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2012年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形势前瞻】 工业酒精一般哪里有卖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在经受了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和较大价格波动的考验后,我国原材料工业运行态势良好,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展望2012年,在宏观调控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情况下,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两大“引擎”,原材料工业既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又面临着自身亟需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对2012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回落
  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原材料工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呈现出产量增幅较大,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融资和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行业投资增长总体趋缓等特征。
  预计2012年,我国原材料工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是,受宏观经济增长趋缓、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增速将有所回落;受通胀、需求等固有因素的影响,成本、价格仍将维持在高位,但波幅将减小;受投资相关政策可能进一步退出的影响,原材料工业细分行业投资增幅预计将进一步下降。其中,钢铁投资增速将视湛江、防城港基地进展而发生变化。
  主要行业延续分化发展势头
  钢铁行业:预计2012年发展形势总体堪忧。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微利增长以及增产不增效的问题依然突出。铁矿石资源的制约效应预计将有所减弱,但焦炭特别是优质焦炭的供应问题可能凸显。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等影响,钢铁下游需求将出现_定程度的萎缩。其中,造船、房地产、部分“铁公基”下降趋势明显,水利、电网相关行业需求可能提升,家电等行业视政策而定。
  石化行业:预计2012年总体形势仍然较好,但增速将有所放缓。消费刺激政策将保障行业增长,但煤电运等要素供应持续偏紧、油气开采业投资持续下降、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税费调整等将抑制行业过快增长势头。油气产品、农化产品、基础化工产品等下游产品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建材行业:预计2012年将由高速发展进人平稳较快增长阶段。受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可能出现转变、小微企业融资难、人工成本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增速将较大幅度放缓,产品安全标准得到提升,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以及保障房建设将是重点应用市场。
  有色金属行业:预计2012年有色金属工业需求较为平稳,价格受到国际市场影响继续宽幅震荡,总体将处于平稳运行态势,中西部地区因资源和成本优势将成为调整重点,电解铝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稀土行业:预计2012年生态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专项整治和配额制度的严格执行,将直接决定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价格波动及可能的产品替代,已经对产业产生了影响,且随着管理的日趋严格而影响进一步深化。稀土综合整治工作将深入推进,专用发票的推行将逐步稳定元素价格,龙头企业将逐步建立,冶炼分离类企业将大面积倒闭,下游材料加工及应用类企业将围绕原料进行产业或企业整合。
  产业转移新特征对原材料市场结构影响加深
  2011年,货币紧缩政策、通胀、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等,明显加大了制造业的成本,加速了制造业梯度转移的步伐,并在具体承接地的选择上产生了影响,不再是单纯的东一中一西梯度转移。一是在技术及配套服务限制下,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向中部“工资洼地”省份,如河南、湖北、安徽、江西转移的明显迹象,这种倾向后续会随着东部成本的进一步上涨而更加明显。二是延续承接地承接产业由加工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的趋势,承接地出现围绕某个产业或龙头企业集聚的现象。
  预计2012年,上述转移不会影响资金密集型原材料工业企业的已有生产布局,但会因承接地的产业集聚、原有地区的产业转移、人员的流动等,影响原材料工业产品的销售、运输等空间、时间、集中度等市场结构,进而影响整个原材料工业的区域市场和空间布局。
  “预算约束”趋硬对钢铁、建材、有色市场需求带来冲击
  从微观角度看,“预算约束”趋硬将是影响2012年原材料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既体现在对地方政府收支,地方政府筹融资平台的控制,也体现在对具体项目的融资安排上。如限制银行单凭政府信用向地方政府贷款、对建设项目严格审查是否有偿还能力等,铁路建设项目融资最近碰到的问题是最鲜明的例证。另外,“预算约束”还体现在微观企业主体投资意愿的削弱上,如普遍出现的中小企业筹融资难等。
  预计2012年,该约束不会有明显松动,将直接导致企业自主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自主投资意愿进一步下降,影响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并延缓其发展后劲。
  新材料进入“黄金发展期”前期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等,给新材料行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在此背景下,原材料工业将迎来产品升级、技术和装备升级的快速发展期,加速原材料工业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链延伸和协同、提升国际化水平的进程等。
  预计2012年,原材料各产业很可能出台新材料配套发展相关政策或措施,大部分企业倾向于出台导向性政策,但政策作用效果仍有待观察。
  综上,2012年,我国原材料工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增速小幅下滑;主要行业延续分化势头:钢铁行业微利增长以及增产不增效问题依然突出,石化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建材行业进入平稳较快增长阶段,有色金属行业总体处于平稳运行态势,稀土产业生态环境将有重大变化。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要素价格波动过大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2012年,原材料工业所需原料,如煤炭、电力、成品油、工业用水等资源能源价格仍将维持在高位,矿石的价格可能有调整,但因力量对比,价格很难有根本改观。以2011年数据为例,1~9月,钢企因铁矿石价格上涨额外支出外汇219.94亿美元;1~8月,全国尿素企业平均到厂原料煤价格同比上涨26.7%。预计2012年,资源能源价格会因经济减速而略微调整,但向下游行业转移成本困难是原材料工业较为突出的特征,要素价格维持高位将对原材料工业产生不利影响。
  2012年,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仍将维持2011年宽幅震荡的态势,但振幅可能缩小,钢铁等行业可能出现较为困难的局面,稀土等行业将因有效管理而减小价格波幅。以稀土氧化镨钕为例,2011年1~9月,价格波动范围20~138万元/吨,6~7月份达到高点后一路下滑至目前的72~82万元/吨,预计2012年,因行业管理逐步到位以及龙头企业相继建立,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很小。
  2011年,受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财务费用大幅增加,1~9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4.13%,1~8月,建材工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5.7%,在货币政策出现变化前,上述高融资成本、高财务费用的 局面仍将维持―定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至少在2012年上半年还会延续,这将加剧原材料工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部分行业企业生存仍较为困难。
  要素供应偏紧趋势依旧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
  预计2012年的要素供应依然偏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能源供应依然偏紧。以电力供应为例,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2011年第四季度全国电力缺口达4000万千瓦,其中,华中和华南地区最为严重。煤炭供应偏紧。现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已接近850元/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报告称,整个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结构性过剩与区域阶段性偏紧并存。2011年,煤炭净进口达1.5亿吨左右。从历史数据看,2012年净进口将进一步增加。
  二是原料供应预计仍然偏紧。以铁矿石为例,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5.6亿吨,同比增加10.6%;进口均价166.7美元/吨,同比上涨33.5%,近两个月国内各大港口铁矿石合计库存徘徊在9000万吨以上,预示进口铁矿石市场将出现调整。但就目前国内外企业的实力对比分析,上述调整即使产生,也不大可能在2012年得以延续。
  警惕“夹心层”效应挤压部分行业利润空间
  2011年,原料价格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下游行业发展减速等因素,使得原材料工业受到上下游产业的双重挤压,“夹心层”效应明显,部分行业出现了增产不增效现象。预计2012年这种现象将更为突出。以2011年1~9月钢铁行业为例,扣除自有矿山、自发电、投资收益增加、包钢稀土盈利等因素,钢铁主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2,99%,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水平。伴随2012年经济增速的进一步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进一步下降,钢铁行业平均利润率将进一步降低。以2011年1~8月份建材行业为例,其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41.3%,接近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据中国建材协会预测,因能源购进价格的上涨,2011年建材企业能源成本将上升220亿元,建材行业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出口产品趋同和低端产品比重过大引发贸易争端
  商务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保持高位,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钢铁、化工、石化等产业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位居前列。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产业结构的同构性,产业未能形成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低廉的要素成本优势,外部需求稍有变化,出口就容易招致激烈的贸易摩擦。
  预计,2012年除传统的钢铁、化工、石化、电子信息等产业,稀土行业也将成为贸易摩擦的高发区。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抓住经济增速回落的有利时机,加快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大力发掘国内需求,调节供需之间的结构平衡。如钢铁行业加快东南沿海布局调整、石化行业注重区域结构调整等,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优先满足重大领域、重大工程的需求,适时启动新材料的研发和工业化试制,抓住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有色金属、稀土等行业带来的机遇。
  二是深入分析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关注部分政策的退出或引入对下游行业需求的影响,充分发挥钢铁、有色金属、家电、汽车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企业适时、适度调整产销研结构和步伐,逐步解决制约扩大消费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矛盾。
  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除制度障碍,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如稀土行业加快组建龙头企业、淘汰部分冶炼分离加工企业;有色金属行业淘汰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钢铁行业加快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等。
  四是将生产低成本高端高效产品作为行业内重点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加强行业基础性应用研究,加快行业标准升级和强制推广加大对重大基础性工艺研究的资助,如钢铁行业加快全生命周期减量化用钢研究,通过产品质量或标准的提升,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某些深层次问题,鼓励企业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CO2、氨氮、氮氧化物等约束性控制指标的要求,利用2012年工业经济减速的有利时机,按累进递减的速率分解原定“十二五”减排指标,在2012年加大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控制程度。
  二是优先推广建筑物节能改造和有色节能降耗工程。在提高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建材和再生建材,继续推广散装水泥;继续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基本实现废弃物就地消化,减少转移。有色节能降耗方面,继续实施差别电价制度,促使企业自主节能。
  三是在央企节能减排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引导国内其他类型企业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管理、统计监测和考核奖惩三大体系,夯实节能减排工作基础,并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体系。
  四是引导绿色消费,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优先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引导实施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加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帮助企业解决职工安置和企业转产等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尽早建立用于制造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的税收优惠政策。
  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
  一是积极探索原料多元化发展新途径,建立全球资源保障体系,通过两个市场、两种需求,保障原材料工业稳定、有序生产。如铁矿石方面,要加大既有铁矿石矿的开采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矿权的资本运作,加快从国外收购铁矿石矿的建设步伐,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引导企业“走出去”,适时研究推进国外非优质矿权的转让和风险控制。
  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交易平台,如伦敦期货交易所,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等,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关注和跟踪;加强对原料价格和产品价格波动的引导,建立全国性的原材料产品交易中心,利用既有的金融或矿产品交易渠道,促进公共信息的交流,防止出现区域结构性失衡,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引导企业加强防范金融风险和投资风险意识,按照市场化规律,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并加强监管。
  三是“全国一盘棋”,在引导产业本身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在产业链的某一环节出现盲目投资、过度开发、重复建设等现象,力保产业链各环节的相对平衡,建立政府引导、多行业或企业共同参与协作的运行监测平台。
  稳定要素价格和保障有效供给
  一是按市场化运作、政府主导、重点企业为参与主体的原则,建立有关原料的国家级电子交易平台,为要素供求双方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信息交流和原料交易平台。
  二是引导地方政府或产业园区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信息交流服务,有效整合原料采购、物流运输、技术研发、生产应用、市场开发等各个环节,建立地方要素供给平台。
  三是适时、适度做好关键、战略原材料要素的储备工作,尽早研究并确立国储/商储等有关细节,加快部分原材料储备步伐,为下游行业提供稳定、有序的原料供应。
  四是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重点大中型企业,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主动承担稳定原料、稳定产品、稳定市场、稳定经济的重任,在防止价格联盟、垄断的基础上,对稳定行动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维稳行动进行成本预估,防止给企业造成过重负担。
  编辑/王溪竹

标签:前瞻 原材料 工业发展 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