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经典话语 > 正文

[构建基于课标的县域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社会信用体系 2020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生命线。建立科学有效的县域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必须解答三方面问题:一是教学质量标准的制订,必须回答“什么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标准是什么”?二是教学质量监测的实施,必须回答“教学质量需要监测吗”?“教学质量能够测量吗”?“教学质量如何测量”?三是教学质量监测结果的运用,必须回答“教学质量由谁来测量”? “教学质量监测结果如何运用”?
  一、建立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从课标分解和编写《学科课程纲要》做起。
  (一)全面理解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基础教育学习目标可分为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大类。结果性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层次,知识包括了解――行为表述是“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行为表述是“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应用――行为表述是“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技能包括模仿――行为表述是“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行为表述是“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行为表述是“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包括经历、反应、领悟三个层次,经历(感受)――行为表述是“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应(认同)――行为表述是“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行为表述是“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表现性目标包括复制和创作两个层次,复制――行为表述是“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创作――行为表述是“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
  (二)编制基于学习目标的《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
  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必须回答好几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即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即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即学习效果和教学评价。必须具备三种基本教学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基于学习目标的《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主要包含五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课程内容――基于目标处理教材,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课程实施――方法与目标匹配,围绕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等;课程评价――设计基于目标的作业,基于目标的监测要点,评价结果的解释与目标相匹配等;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学科课程目标分解可分六步进行,第一步,分析句型结构和关键词,从一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为了编制较高质量的《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沛县整合教研室、教科所、电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资源,建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组织教师全员培训活动,聘请专家教学,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和教学观摩活动,深入研讨课程标准,教研室制订了《学科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各学科教研员组织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开展集中备课活动,研讨编写方案,指导学校因校制宜,编写校本化的《学科课程纲要》,并在《学科课程纲要》基础上,制订《课堂教学监测标准》,组织以校为主的常态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性监测活动。
  二、制订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
  为有效推进课改进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转变教学质量增长方式,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测机制,提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沛县于2011年初召开全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文件。
  (一)制订《沛县中小学教学管理细则》30条,提出了“五化一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即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管理精致化,教学研究实效化,教学方式高效化,教学评价绩效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制订《关于加强全县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全县初中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全县高中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监测原则、内容、方法和监测结果的使用。
  1.监测评估原则
  (1)全面性原则。面向所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既注重教学实绩,也重视师德水平、教学效率、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等要素。
  (2)达标性原则。实施基于课标教学的质量监测,依据《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重点监测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达成度。关注后进生,突出合格率和达标率。
  (3)公平性原则。按照“看起点、比进步”原则,监测教学成绩变化情况。既看绝对成绩,也看相对成绩,重视进步幅度。
  (4)诊断性原则。针对教学常态,注重质量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全程性原则。过程监测与结果监测相结合。过程监测要落实精致管理,组织好常规“教学五认真”,抓好课课清、单元清等练习环节;结果监测要组织好调研抽测和学期、学年测试。
  2.监测评估办法
  (1)分级管理,分层监测。建立县、镇、校三级监测体系,对全县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实施分级管理,分层监测。县、镇、校分别建立监测评估机构。县级监测主要对镇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和高中学校实施监测评估,同时也涉及对各村小的评估;镇级监测主要对本镇各初中和村小实施监测评估。学校建立监测评估机构,对本校常态教学质量实施督查监测。
  (2)常态监测与年终监测相结合。坚持平时监测与集中监测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校成立教学督导监测组,由校长、业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和校内名师、骨干教师组成,对各年级“教学五认真”落实情况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监测、抽查。镇中心小学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所辖小学进行常态监测评估、年终监测评估。县教育局组织教研室、督导室、教育科、教科所等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各镇、各学校现场监测验收,实施年终监测。
  3.监测评估结果运用
  各层级监测评估机构应对本层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结果建立通报制度,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与绩效工资挂钩。
  凡监测评估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学校及在当年规范办学过程中被通报批评的学校,将被取消当年相关评优评先资格。
  各层级监测机构应对本层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结果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诊断梳理教学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学校找准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补救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在质量监测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制订了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和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评估量化表》,具体规定了监测内容、监测项目及操作程序。结合我县创建教育现代化县的实际情况,重点设置了几个监测项目,即学校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师教学常规、设备使用。
  1.学校教学管理
  (1)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五严”要求,开全开足上好所有课程。学生在校时间符合规定要求,认真组织大课间活动,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
  (2)学校教学管理有思路、有策略。能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具体校情,组织教师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制订并落实有效教学的管理措施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3)校长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率
  先垂范。上课、听课、评课符合有关要求,点评有重点、有思想、有引领、有矫正补救措施。
  (4)管理注重制度化、人文性、创新性。能有效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制度上下畅通,管理效率高。
  (5)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制订并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关制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和激励评价。
  (6)教学督导检查监测工作到位。学校根据《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随机对教学质量进行达标测评验收,对落实“教学五认真”、实施教师“五个一工程”及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有检查、有奖惩。
  2.课堂教学
  (1)实施基于学生、基于课标的有效教学。教师对任教学科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有思考、有举措,课堂教学符合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效率高。
  (2)巩固和深化全县有效教学及“136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根据全县实施有效教学和“136教学模式”的要求,学校能大力推进前置性学习,积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打造高效生态课堂,初步形成校本化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并逐步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为。
  3.教师教学常规
  (1)备课。包括《学科课程纲要》、教学设计、导学案(讲学稿)和教案的编写,课程目标的领悟、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选择、学情学法的研究与指导、同步训练的设计、教学反思的撰写等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2)作业布置与批阅。作业量适中,作业内容精选,备课组内作业要求基本一致,作业批阅认真、规范、及时,能适当面批、眉批和分层要求,有矫正补救措施。
  (3)当堂巩固与阶段测试。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巩固,阶段性测试及时批阅,有记载,有分析。
  (4)听课评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8节,听课记录认真,评课及时,有听课随感及意见反馈。
  (5)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制度化,有过程性记载,研究问题深入,研究氛围浓厚。
  4.设备使用
  (1)建立健全教学设施设备管理机构,配齐设备使用、管理的专业人员,制订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
  (2)按课标要求完成学科规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能够正确进行各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观察,亲自动手,如实记录实验过程,独立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记录翔实,书写整齐,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3)图书馆全天开放,阅览室营造读书氛围,每天不少于一次阅览时间;建好学生借阅情况、教师借阅情况记录档案;图书借阅率较高。
  (4)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到位;教师能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电子集体备课常态化,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积极参加网络微型课题研究活动。
  三、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沛县教学质量管理会议精神,加强教学常态监控,强化过程性指导和监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活动,我们制订了《全县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活动方案》。
  (一)成立中小学教学质量达标监测领导机构
  县教育局成立了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业务局长任副组长,局党委成员和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研室主任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实施方案,策划监测活动,选聘监测评估人员,组织协调监测过程,安排后勤保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计入年终综合考核,表彰奖励先进单位,鞭策批评不达标单位,以推进全县教学质量稳步均衡发展。
  (二)制订达标监测计划
  教育局组建小学组和初中组两个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小组(高中暂未启动),从2011年3月起,每月监测评估2所学校或乡镇。小学组以镇中心校或县直小学为单位,每次监测评估1所镇中心校和若干村小。初中组以学片为单位(全县3个学片),每次监测评估1个学片内的若干学校。每次监测评估活动需要1-2天时间。
  (三)监测评估人员组成
  监测评估人员由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基教科、教科所、督导室等人员和镇中心小学教研员、初中学校教务主任、县骨干教师等组成,按学科配置,由教研室颁发兼职教研员聘书,并集中进行监测业务和纪律培训。
  (四)评估项目重点
  1.学校发展。重点检查教学管理和教学设备使用。
  2.教师进步。重点检查课堂教学、“教学五认真”,举办教师论坛、课堂点评。
  3.学生成长。进行达标测试和问卷调查。
  (五)达标监测程序
  采用“听、看、谈、测”的方式。
  一是听,听校长介绍教学管理举措;听课评课,涉及所有年级、所有学科任课教师,当场打分,并随机进行课堂实录录像,以供教学解剖和评析。
  二是看,检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课程设置及课程开发、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及使用情况;校长和校干听课评课记录,教务处或督导室教学管理计划和记录,教师绩效考评量化积分记录及“五个一”考核落实情况等;教师《学科课程纲要》和导学案编写,网络电子备课,学生作业布置、批改与矫正补救等。
  三是谈,当场举办教师论坛,了解教师对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改革和教学热点问题的理解程度;对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组织课堂教学剖析与点评活动。
  四是测,根据教研室规定的教学进度,按照《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对部分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达标测评。
  2011年度,我县共对11所镇中心校、48所村小、3所县直小学和16所初中学校,进行了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活动。这项活动规模大、影响深,收到了良好效果,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新课程实施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质量标准制订和教学质量监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注重结果的水平性评价,也有关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既要重视显性学习目标的评价,也要关注一些难以测量的隐性学习目标的评价,包括一些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为此我们举办了一些专项质量抽测活动。例如,理化生实验抽查和竞赛活动,艺体特长展示和会演活动,小学生读书与朗诵专题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发布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参加省“三模一电”比赛、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等,我县五中连续两年在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中获个人金奖和团体一等奖。县教研室成立张振华“布老虎艺术工作室”(张振华“布老虎”课题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开展美术教学研讨和作品创作活动。这些活动的举行,既是对基于课标的教学质量监测的补充,也活跃了教学气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我县构建基于课标的县域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疑惑和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在此,诚恳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改进措施。
  (刘洪才,沛县教育局教研室,221600)

标签:县域 构建 课标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