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经典话语 > 正文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浅析】简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从1990年后,日趋活跃、争论纷纷,在某种意义上讲,发生了很大的转向。即由克鲁格曼发现的新经济地理把该领域的某些问题带向经济学主流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来讨论,他们更加宏伟的蓝图是要实现具有新综合特征的空间一般均衡理论,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 发展现状 因素
  Abstract: Regional economics from the 1990s, the increasingly active debate Fun throwing, in a sense, has undergone a drastic turn. Krugman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o some of the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with the mainstream discussion of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tical framework down, they are more ambitious blueprint to achiev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integrated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for Regional economics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Keywords: regional economydevelopment statusfactors
  
  一、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因素
  1、财税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在战略思想上,对于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因此与之相匹配的财政制度改革比较缓慢。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功能设置的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税收返还仍占较大比重(23%),而专项转移支付比重(38%)仍较高,弥补横向财政失衡的均等化功能十分薄弱。由于我国税收返还采取以特定年度各省相应的实际税收数额为基数,运用全国统一的增长率计算确定,存在着财政收入较多的省获得税收返还越多、财政困难省获得税收返还越少的状况,其结果是加剧了横向财政失衡。
  而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过大,且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和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主观随意性很大,尤其是要求地方配套,产生的结果就是发达地区有能力提供全部配套资金,而欠发达地区很难做到,最终大量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流向了发达地区而非贫困地区,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平衡。税收政策不合理,表现在税源与税收的不对等,如西气东输工程,沿途省份要为西气东输工程征用土地、提供电力、安全等服务,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这些省份却没有相应的税收利益;在税收优惠方面,一直对发达地区的优惠倾斜较多;在税收制度设计方面,更多地关注中央税、共享税,但对地方税关注不够,影响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
  2、区际利益矛盾协调机制不健全
  (1)生态补偿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仍面临很多难点:一是生态补偿的理论尚不完备,迄今理论界尚未形成共识,还存在很多分歧;二是生态补偿标准难以确定,如水资源补偿机制是按照水资源数量还是按水的质量,抑或二者都需考虑。
  (2)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不健全
  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我国对大部分资源性产品采取政府定价为主,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使具有资源优势的欠发达地区在区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很多重要的资源开发地区,大都是国有企业代表国家进行开采,资源开采地所获收益较小,而等资源开采完毕或濒临枯竭的时候,企业又会层层下放给资源所在地,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治理、下岗工人安置等一系列问题都得由资源所在地承担。
  3、区域管理及政策体系不完善
  一是区域政策的针对性有待加强。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地区这四大板块为基础制定的区域政策由于每个板块的区域面积很大,内部异质性强,依其所制定的区域政策针对性不强,如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政策在中部地区也可以享受。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内部自然、经济差异很大,在这么大的区域范围内只实施一种区域政策,显然不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二是区域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不明确。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的规划、建议或指导意见,但这些规划或建议与四大板块、主体功能区规划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国家规划体系中属于哪类规划,以及规划出台后如何评价监督等等问题尚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
  4、国土空间规划法规缺失
  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国土空间开发管治的相关法律或规定。尽管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区域规划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规定,但由于“意见”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也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与之配套。
  当前我国涉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这两个规划都有相应的法律保障,而区域规划与这两个规划的关系,一直没有理顺。全国各地,不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各种层级和类型的规划繁多,不同类型的规划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造成各种规划有的内容重复交叉,有的内容又互相矛盾,甚至出现“依法打架”或“以规打架”的现象。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在规划完成后的审批以及监督实施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实施效果往往取决于政府的行政意志,使得诸多区域规划在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应对国际环境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强带来的挑战,紧紧抓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各种机遇,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积极扶持老少边穷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发展,稳步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快形成国土开发利用有序、区域间良性互动、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坚持经济区域主导、坚持统筹兼顾。
  
  三、培育若干带动力强的经济轴带
  未来10年到15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等级干线交通网络、城际快速交通网络、高速铁路以及综合交通枢纽和综合运输方式的建设与布局,将对我国已经形成的沿海、沿江、京广、京哈、陇海一兰新等重要经济轴带继续发挥重要的影响。
  这些重要经济轴带立足于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仍将是我国人口与产业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重要依托,是连接我国东中西地区、南北地区以及全国主要城市群的重要纽带,依托这些主要轴带,将促进我国区域开发格局逐步从增长极集聚、主导轴集聚向网络化扩散方向转变,对形成高效率、绿色生态、精细开发的国土空间格局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加快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在空间上的协调发展。发展轴沿线城镇密集,产业基础雄厚,分布着一大批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基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越的合作条件。
  “十二五”时期要利用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两条东西向战略通道,积极引导发展轴线沿线主要城市加快发展,培育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发展地区的辐射轴线,打造沟通欧亚经济联系的拓展走廊。
  
  四、促进经济圈(区)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圈(区)的形成是空间结构演变的高级形态,随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形成,未来我国的空间组织结构将逐步向以若干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圈(区)方向演变。促进经济圈(区)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相对均衡性,增强重点城市群的控制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2]黄胜强译.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地理与贸易.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Baldwin R.E.,Core-periphery model with forward-looking expectation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31,21-49.2001

标签:浅析 当前我国 区域经济发展 现状